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张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反映了( ) A.普鲁士是靠“铁血政策”实现统一的 B.容克地主垄断了德意志的煤和铁 C.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 D.普鲁士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2. 如果要给19世纪末的德国历史概括一个主题的话,最全面恰当的是(??? ) A.?结束分裂??????????B.?迅速崛起?????????????????????????????? C.?陷入战争?????????D.?和平统一 3. 对德意志统一有着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 威廉一世 B. 威廉二世 C. 俾斯麦 D. 希特勒 4.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 ①奥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鲁士 ④丹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5. 1862年9月,林肯说:“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他这一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 A.扭转战局 B.解放农奴 C.废除奴隶制 D.维护国家统一 6. 有学者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工业化的深入和扩展重铸了一个强大而‘同质’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这里的“同质”是指( ) A.推翻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 B.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和种族歧视 C.统一的联邦和统一的经济制度 D.同一文化和同一的美利坚民族 7.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南北两种经济形式间的矛盾不断激化 B.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C. 林肯当选为总统 D. 领土的扩张 8. 南北战争中南方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分裂违背全国人民的意图 B.南方武器装备落后 C.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D.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 19世纪中期,俄国“在农奴制下,一方面农奴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造成国内市场狭小;另一方面工场也不易雇到更多的自由劳动力,因为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自由工作的权利”。材料反映了农奴制( ) A.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B.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导致农民贫困频繁暴动 D.符合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情 10.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讲时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比从下面解决要好得多。”这表明( ) A.农奴没有获得解放 B.农奴制危机严重 C.改革没有推动俄国发展 D.改革是封建性质 11.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在《钟声》上公开宣称“对农奴的解放是一种欺骗。”他如此评价农奴制改革的依据是( ) A.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B.奴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军队 C.农奴解放时被迫以高价赎买份地 D.农奴获得自由但不能自由转换职业 12. 到1899年时,日本已获得对其国土上所有外国人的法定裁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它成为亚洲第一个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的国家。这得益于( ) A.日本大化改新的成效 B.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C.西方国家的扶植和支持 D.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13. 明治天皇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领导人,他的名字是日本兴盛和崛起的标志。根本原因是由于他在位期间( )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 B.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努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D.推翻了幕府统治 14.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面貌,走上扩张道路 15. 19世纪中后期面对民族危机,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中国进行了戊戌变法。下列关于二者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B.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都取得了成功 D.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照历史逻辑的推论,随着对奥地利的战争,接踵而来的必须是对法国的战争。” ——俾斯麦 材料二 韩麦尔先生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都德《最后一课》片段 (1)材料一中,俾斯麦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 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了什么战争? (2)材料二中提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这是为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他出身贫寒,但靠自身的奋斗成为美国总统。他是为白人资本家而战斗的斗士,他解放了黑人奴隶,他被美国人认为是最伟大的总统之一。 (1)这位美国总统是谁? (2)当时阻碍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3)如何评价这位美国总统?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对于上述材料中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世纪,奥斯曼. 俄罗斯. 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奥斯曼. 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明治维新后,日本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措施。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 法国式的矿山冶炼厂. 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1870年12月成立的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厂,创办了官营企业。为了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政府在1880年下令把官营企业转让给与政府有密切联系的,享有特权的大资本家。 ——摘编自刘祚昌. 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19世纪中后期促使俄国. 日本和中国进行改革的共同外部因素是什么?为什么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 (2)根据材料二,你认为日本的工业化有哪些特点? (3)材料中日本的改革顺应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发展的哪一潮流?请再举一例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BA 6-10CAABB 11-15CBBAD 二、非选择题 16. (1)“王朝战争”。 (2)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双方签订了和约,规定法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大部分地区割让给德国,所以这些地区的学校以后只许教德语。 17. (1)林肯。 (2)南方大种植园经济. 奴隶制。 (3)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总统,他领导美国人民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8. (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财产,成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这是一次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此后,俄国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9. (1)共同外部因素:工业文明的挑战和冲击。 原因: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是全方位的,涵盖了政治. 军事. 经济.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政府主导和推进;向西方学习;将国营企业转给私人资本家。 (3)潮流: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 举例: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 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任一个史实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