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8.2.1《世界面临的资源问题》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南水北调就是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通过引水工程调到缺水严重的西北、华北地区。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完成下题。(1)南水北调工程主要是调节水资源的( )???????A.季节分配B.人均分配C.空间分布D.时间变化(2)南水北调中线方案由南向北经过的省区是( )???????A.川、陕、冀、京B.鄂、陕、冀、京C.鄂、豫、冀、京D.渝、鄂、冀、京2.下列关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相互关系的示意图,最正确的是(???)A.????????????????????????????????????B.?C.???????????????????????????D.?3.同学们学了PRED问题后。对四者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小红:四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作用???②小华:四者关系是统一整体③小丽: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④小龙:要实现PRED相协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各项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①石油???②太阳能???③风能???④地热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1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千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己成为历史的记忆了。材料说明了(???)A.?恐怖主义猖獗????????????????????B.?环境问题严重????????????????????C.?能源短缺????????????????????D.?毒品走私泛滥6.过去,某市的支柱产业——畜禽养殖业长期以来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一是威胁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二是恶臭气体污染环境;三是影响城市景观。现在,该市推行经济适用技术模式,实现了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尽量让畜禽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某市的经济适用技术模式(???)A.?要求我们以保护环境为中心工作?????????????????????????B.?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说明政府和企业担责就能解决问题??????????????????????D.?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良策7.“春赏桃花夏采莲,秋摘橘子冬品梅。”某省将生态平衡、观光休闲旅游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之中。这表明该省(???)①重视环境保护,不重视经济发展???②走的是可持续发展之路③重视保护生态环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④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工业生产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8.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有(???)①人口增长???②耕地减少???③疾病传播???④气候变化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9.非洲是当今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是(???)A.?粮食产量低,年年减产???????????????????????????????????????B.?人口增长过快C.?耕地太少,粮食总量产量少????????????????????????????????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10.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所带来的问题是(???)A.?国防兵力不足???????????????????????B.?居住条件差???????????????????????C.?交通压力大???????????????????????D.?就业困难二、综合题11.读漫画“愁”,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母亲为何发愁?(2)该漫画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哪两个?(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________。(4)你怎样给地球母亲消消愁?三、问答题12.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和破坏严重,甚至引发生态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四、材料分析题13.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嘉兴市所属各县(市)均列入全国百强县,为实现绿色CDP,各县(市)区纷纷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为此,某校“南湖晚报”的小记者,分头到部分县(市、区)进行了实地采访,以下是采访的新闻报道摘要南湖区:通过实施节能灯推广等措施,嘉兴市区路灯年耗电量从1.5亿千瓦时大幅减至3000多万千瓦时,年省电费近亿元,实现了城市绿色照明。秀洲区:从源头控制印染污泥,4年总削减率达60%。桐乡市:印发《桐乡市公民日常生活“节能减排”小常识》,倡导绿色消费。海宁市:采用“反应塔+布袋除尘器”的烟气净化系统、渗滤液污水处理采用生化技术,海宁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年处理量约为20万吨,年发电量约为5000万千瓦时。平湖市:有关政府部门依法查处三家严重排放污水的电镀厂。(1)上述新闻材料分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什么社会形态?(2)从实施“节能减排”措施的角度,分析上述新闻材料给我们的启示。(3)“节能减排”人人有责,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小窍门?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1)C(2)C分析:(1)由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如引黄济青工程,将黄河水调进青岛市,以解决青岛市供水不足的问题。目前规划上马的南水北调工程,将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2)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自南向北经过的省区依次是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其简称依次是鄂、豫、冀、京。故选:(1)C(2)C【点评】(1)我国水资源的总量不少,但人均占有量很低,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2)读图可得,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方案自南向北经过的省区依次是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2.D分析: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有效地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基本。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因此人口与资源相互作用:人口与环境相互制约:资源与环境相互影响。ABC三项没有正确描述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不符合题意;D项描述最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应正视发展挑战。3.B分析:PRED问题是指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不协调,防治的措施是人们必须以很高的道德水准,保护好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和环境基础。据此分析,①②④的表述符合题意。优先保护环境,再发展经济与题意的协调发展不一致,故排除含③的选项。B项①②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可持续性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结合所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4.B分析:本题主要考察资源问题中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区分。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故排除①,选B【点评】知道主要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5.B分析: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1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千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己成为历史的记忆了。材料说明了环境问题严重。今天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还面临着许多共同问题:例如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和利用空间、海洋等问题,人类还面临着毒品蔓延、国际恐怖活动猖獗、核武器扩散等严重问题。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问题,它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公共问题,是人类在全球化中面临的一个挑战。因而要注意趋利避害,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快速发发展的做法不值得提倡。要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爱护大自然,保护地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生存空间,使他们有继续发展的机会。故答案为:B【点评】解答本题的国会是理解材料内容,结合选项不难得出正确答案。6.D分析:题干材料中专业化能源利用、固体粪便和污水肥料化利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措施,体现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良策,D符合题意,正确。A观点错误,我国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B观点错误,某市的经济适用技术模式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观点太绝对,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7.B分析: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因而本题中②③两种说法是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关系的正确处理。①④两种说法本身都是错误的,因而应排除。B项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本题紧密结合社会现象,考查教材重点内容,时代感强烈,并富有一定的美感,体现了思想品德的人文性,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是一道上好的试题。8.B分析: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气候变化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B项①②④是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威胁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识记与灵活掌握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9.B分析:非洲是当今世界上缺粮最严重的地区,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故选B。【点评】当今,非洲存在三大问题:人口、粮食、和环境,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突出。10.A分析: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了60亿大关。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已引起劳动力短缺、养老负担加重、兵员不足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故答案为:A。【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二、综合题11.(1)人口增长,耕地减少。(2)人口、资源。(3)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4)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分析:(1)地球母亲发愁的原因是: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2)该漫画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中的人口、资源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4)给地球母亲消愁的办法有:控制人口数量,保护耕地。【点评】(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三、问答题12.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护措施;其次,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资源.分析:我国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些地区对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和破坏严重,甚至引发生态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是: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护措施;其次,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资源.故答案为:首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资源,采取不同利用和保护措施;其次,要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要不断探索和开发新资源.【点评】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珍惜和保护各类资源.如废旧金属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空气;禁止废水任意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而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不利于保护化石资源,但也不可禁止使用.四、材料分析题13.(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2)桐乡:加强宣传,节能减排;海宁:依靠科技,节能减排;平湖:依靠法律,节能减排。(3)如随手关灯等;减排:如不乱扔垃圾等。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述新闻材料分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本题考查的是节能减排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实现节能减排,桐乡:加强宣传,节能减排;海宁:依靠科技,节能减排;平湖:依靠法律,节能减排。(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为开放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节能方面,随手关灯等;减排方面,不乱扔垃圾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节能减排的认识,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