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同步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同步试卷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8.2.2《应对我国的资源问题》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下图为“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出生率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加???????????????????????????????????????B.?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
C.?1979年以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D.?1979年以后,新出生人口逐年减少
2.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这一做法表明长江流域正在落实的发展战略是(??

A.?节约资源????????????????????????B.?保护环境????????????????????????C.?可持续发展????????????????????????D.?创新驱动发展
3.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目前已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该工程的任务之一是评估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它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
?)
A.?改变资源分布不平衡的现状????????????????????????????????B.?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C.?用月球资源完全替代地球资源?????????????????????????????D.?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
4.如图长江武汉段径流量的逐月变化能反映的地理规律是(
???)
A.?水资源南多北少?????B.?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C.?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D.?水资源的年际分配不均
5.“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是我国人口与生育政策的又一次历史性调整。这一政策的调整有利于(???

①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②保持合理的人口增长
③提高人口的整体素质???????????????
④优化人口的地区分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6.循环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与传统经济(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相比,其优势体现在(??
?)
①保护环境,创造美好家园?????????
②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下表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预测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预测表
年份
2010
2020
2030
2040
2050
百分比
11.7%
15.5%
21.9%
25.1%
27.4%
(1)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我国(???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素质偏低
C.人口老龄化加速
D.人口增长过快
(2)为解决上述问题,要求我们(???

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B.必须加强环境保护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口素质
D.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8.我国西部能源基地与东部长三角电能消费的集中地区相聚800公里至3000公里左右。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

A.?加大宣传力度????????????????????B.?跨区域调配????????????????????C.?开源与节流????????????????????D.?加强能源立法
9.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A.?合理开发,永续利用??????????????????????????????????????????B.?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占多少,垦多少?????????????????????????????????????????????????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0.近年来,我国多地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雾霾正逐渐成为城市的流行病。有网友调侃:“遛狗不见狗,狗叫我才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这警示我们必须(???

①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④把保护环境、绿色发展作为国家的中心工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汽车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当前,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能源等优点。
材料二: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上,浙江名列全国第三。浙江通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创新,集中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我省做强做大新能源汽车产业抢占了先机;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体实施方案》,每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经费就近3亿元;浙江省的充电设施建设也加快推进,已建成充换电站281个,充电桩3472个。
(1)结合所学,指出世界汽车工业和中国汽车工业分别起步于什么历史事件?
(2)联系材料二,分析浙江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的原因有哪些?
(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发展观?联系材料,从资源、环境国情角度分析,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意义。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26日,杭州钱塘江上雾霾浓重,已经基本看不到江对岸的样子(见下图)。当日上午9点,浙江全省多地发布霾黄色及橙色预警,其中金华PM2.5高达272,属于严重污染。杭州、宁波、湖州等地属于重度污染。此次雾霾袭击了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有40%的心脑血管疾病和20%的肺癌可归因于PM2.5污染。
材料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雾霾防治工作。2013年9月10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出台了许多措施,如对污染企业“关停并转”,淘汰高污染的黄标车,依靠科技提高油品质量……
材料三:解决雾霾,国家级行动已全面展开。浙江省多地以“建设低碳城市,引领绿色出行”为目的,纷纷启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受到广大市民的普遍赞许。
(1)雾霾问题属于哪一问题?该问题对我国有哪些严重危害?
(2)治理雾霾,我国政府要贯彻哪一基本国策,还要贯彻哪些发展战略?
(3)公共自行车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13.读《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回答问题。
(1)剖面线上,东、西部年平均降水量存在怎么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2)从剖面图分析,归纳我国30°N附近地势的特点,及对河流的影响。
(3)请列表比较A、B两地区人们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差异。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由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曲线可知,我国人口总数持续增加,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了解我国各个时段的人口变化情况。
2.
C
分析:
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的332个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这一做法表明长江流域正在落实的发展战略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还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
“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
3.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嫦娥工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嫦娥工程”对我国解决资源问题的意义在于扩展资源的开发利用,所以D符合题意;AB与“嫦娥工程”无关;C表述错误,月球资源并不能完全替代地球资源。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嫦娥工程”的理解。
4.
C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长江夏秋季节流量大,水资源丰富,冬春季节流量小,水资源贫乏,反映出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特点。我国河流径流的年际变化也较大,丰水年和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径流年内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的明显波动,不仅容易造成干旱或洪涝等灾害,而且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也带来了许多困难。故选:C。
【点评】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平衡,年际变化大,有必要兴建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以调剂各季节的河流水量。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已兴建了大量水库,用于调控水量,提高防洪、抗旱能力,并扩大灌溉面积。小浪底水库是黄河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干流上的三峡水利枢纽完工后,将成为我国最大的水库。
5.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人口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人口与生育政策的调整,有利于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有利于我国保持合理人口增长速度,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与题意无关。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问题的理解。
6.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循环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循环经济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只能起到缓解的作用,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循环经济的理解。
7.
(1)C
(2)D
分析:(1)仔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反映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现状是人口老龄化加速。
ABD三项在题干表格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人口老龄化加速是题干表格中的数据直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2)根据所学知识,我国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BC三项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出路,不符合题意;
D项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出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C。(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西部能源基地和电能消费地空间分布不均匀,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跨区域调配。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
D
分析:中国人均耕地少,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多,工业、交通和城镇的发展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加上使用不合理,乱占耕地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耕地面积日益减少。总之,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关于土地的基本国策。故选D。
【点评】该题考查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10.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中心工作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以④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1.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五计划
(2)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科学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观。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我国环境问题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分析:(1)本题考查世界和中国的汽车工业的相关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并且成立了汽车公司,这是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企业。中国由于长期工业落后,于是在建国初期实行了一五计划,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国工业的生产力,在一五计划过程中,中国的长春汽车制造厂研发制造了红旗牌汽车,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起点。
(2)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分析可以发现者及鞥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得益于浙江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总体实施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拥有每年近3亿元的经济集成,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
(3)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节约能源等优点,体现了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发展新能源汽车,用可循环的污染少的新能源代替石油能源。从资源上,我国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兴能源并且得以应用,有利于节约资源。在我国的环境上看,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环境问题严峻,发展新能源汽车,其具有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功能,可以保护环境、减缓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五计划。
(2)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创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科学发展观或可持续发展观。
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破坏浪费严重,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我国环境问题严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汽车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五计划、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
(1)环境问题(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危害: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策略。
(3)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压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雾霾问题属于环境问题(或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不仅危害人们的健康,还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2)本题考查的是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策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治理雾霾,我国政府要贯彻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还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策略。
(3)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共自行车不仅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还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压力,使市民出行更便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策略的识记,对环境问题的理解。
13.
(1)东部多,西部少;
地形、海陆位置、季风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3)
区域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A
畜牧业为主
喜食牛羊肉、奶制品;住帐篷,过游牧生活
B
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喜食米饭,房屋注重防雨通风,屋顶坡度大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析《我国30°N附近地形剖面及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示意图》可知,我国降水东部多,西部少,主要受到地形、海陆位置、季风的影响。
(2)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势特征及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成三级阶梯状分布,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流。
(3)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地为我国的青藏地区,在生产方面,当地以畜牧业为主;在生活方式方面藏民喜食牛羊肉、奶制品,住帐篷,过游牧生活。B为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南方地区,当地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在生活方式方面,当地人喜食米饭,房屋注重防雨通风,屋顶坡度大。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青藏地区和南方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差异的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