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同步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一、单选题
1.《海国图志》中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
)
A.?城邦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贵族共和制???????????????????????D.?总统共和制
2.“他在唾骂声中出使,又在唾骂声中回国”,“他不融于时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随俗浮沉”,面对个人命运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传百代千秋后,定识人间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
?)
A.?魏源??????????????????????????????????B.?郭嵩焘??????????????????????????????????C.?林则徐??????????????????????????????????D.?容闳
3.在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上,中华民族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下列人物与其功绩对应正确的是(
?)
A.?林则徐——举办近代民族工业????????????????????????????B.?康有为——建立民主共和国
C.?洪秀全——建立君主立宪制????????????????????????????????D.?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4.今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领导虎门销烟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B.?李鸿章????????????????????????????????C.?康有为????????????????????????????????D.?左宗棠
5.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对于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了解有重要作用。它传入日本后,对日本的明治维新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该著作是(
)???????
A.?《四洲志》????????????????????B.?《敬告青年》????????????????????C.?《天演论》????????????????????D.?《海国图志》
6.郭嵩焘将去伦敦途中的见闻日记命名为(???
)
A.?《西行记》???????????????????B.?《使西纪程》????????????????????C.?《西学东渐记》??????????????????D.?《四洲志》
7.中国近代第一部较详细地介绍西方各国历史地理的著作是(???
)
A.?《四洲志》??????????????????????B.?《海国图志》??????????????????????C.?《天演论》??????????????????????D.?《三国志》
8.下列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是(???
)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C.?镇压农民运动?????????????????????????????????????????????????????D.?推动维新变法
9.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不属于传入中国的近代文明是(??

A.?轮船、火车???????????????????B.?电报、电话??????????????????????C.?照相机、电影???????????????????D.?缠足、跪拜礼
10.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是相互影响的,下列能对“西学东渐”提供佐证的有(???

①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
②林则徐编译了《四洲志》
③鉴真东渡??????????????????????
④伏尔泰缩写《中国孤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1.口号或主张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下列口号或主张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族共和?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变法图强?
???④文学革命
A.?②④①③???????????????????????????B.?②③①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中国近代有一部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历史、地理的书籍,?“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此书是(????)?
A.?《中外纪闻》????????????????????B.?《天演论》????????????????????C.?《四洲志》????????????????????D.?《海国图志》
二、问答题
13.鸦片战争后,一批先进的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介绍外部世界,帮助国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请列举他们中的代表。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有何共同之处?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清政府颁布了一项对西洋商人的管制条例,有下列重要规定:?在贸易期间,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园游玩;夷商不准坐轿;夷商不准直接晋见中国官员,有所请求时,应写妥呈文请洋行代转;夷商不准到街上购买东西;不准探听物价;不准买中国书籍。
?????????????????????????????????????????????????──《中国人史纲》柏杨
材料二:挽郭嵩焘:“鸿文硕学郁儒宗,才过古人,不掩其德;赤胆忠肝筹国是,谤满天下,无损于名”。???????????????????????????????????????──清末学者?王先谦
材料三:“关键性术语使用的变化雄辩地证实了在对西方理解过程中的这种进步。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中国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
(2)材料二挽联中赞誉了郭嵩焘的“赤胆忠肝筹国是”,请举例说明。挽联中的“谤满天下”又指什么?
(3)说说材料三中对“与西方有关的事务”的术语称呼变化的差别。这种变化说明什么?
(4)除了郭嵩焘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本题也可以这样设问:除了郭嵩焘、魏源、林则徐、容闳外,请你再举一位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并说说其对西方的认识是怎样领先时代的。)?
三、材料分析题
15.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标语字把民国的“国”
改写为“囻”。
——宋军《申报的兴衰》
材料二:它使传统中国二千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
——费正清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袁世凯身败名裂,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申报》庆祝的1912年元旦的重大政治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哪些重要成果?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列举两例)
(4)综合以上材料,用一句话概括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议会”、“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等可知,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所以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君主立宪制。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
B
分析:郭嵩焘清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
AC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郭嵩焘是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相关知识。知道郭嵩焘的事迹。
3.
D
分析:魏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写了《海国图志》,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各地和各国历史政治、风土人情,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
A项林则徐——举办近代民族工业对应错误,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举办近代民族工业是洋务派的作为,与林则徐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康有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对应错误,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领导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是孙中山,不符合题意;
C项洪秀全——建立君主立宪制对应错误,洪秀全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最后失败,并未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D项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对应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的重大史实,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4.
A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严禁鸦片,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故领导虎门销烟的是林则徐。?
A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虎门销烟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虎门销烟的准确识记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
D
分析:题干里的“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他强烈批判闭关锁国政策,对封建顽固派自甘落后,加以猛烈抨击,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被称为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D。?
【点评】了解魏源及《海国图志》的相关知识。?
6.
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相关知识。郭嵩杰是清政府派往西欧的第一任公使,是近代中国较早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先进土大夫。在前往西欧的航途中,他写了《使西纪程》一书,记录了自己沿途中的见闻,抒发了对西洋文明的感受,批驳了顽固守旧的观念。故选择B。
【点评】了解中国最早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贡献。
7.
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的相关知识。《四洲志》是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组织人翻译的西方著作,该书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海国图志》魏源于1842年写成,全方位描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等各种情况,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比较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天演论》是严复翻译的生物学著作;《三国志》是我国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故选B。
【点评】了解《海国图志》一书的内容和历史地位。
8.
A
分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人都对中国的前途充满
忧患意识,都有世界眼光,希望借助西方的先进技术、
优势发展中国,使中国富强。
A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民族危亡属于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人们的共同追求。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9.
D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和火车,后来相继传入中国;电报与电话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9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西方的电报,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西方发明的照相机与电影也相继传入中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缠足与跪拜礼是中国封建制度下愚昧落后的陋习,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发法令废除这些陋习,这不属于传入中国的近代文明,故本题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的相关内容。
10.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15,16世纪左右新航路开辟后)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林则徐编译《四洲志》促进了中国对于世界的认识,体现了“西学东渐”。鉴真东渡是中日之间的交流,伏尔泰缩写《中国孤儿》是“东学西渐”的体现。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学东渐的识记。
11.
B
分析:五族共和是中华民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鸦片战争后,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口号。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明确提出的。因此按提出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
B项②③①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重要的口号。解答排序题需要准确识记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或逻辑关系。
12.
D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相关知识。题中“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而作?。”可以概括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根据所学,这是《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故正确答案:D
【点评】知道《海国图志》的主要思想。
二、问答题
13.魏源、容闳、郭嵩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都主张变革现状,向西方学习。
分析:本题考察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魏源、容闳、郭嵩焘。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机的触动;都主张变革现状,向西方学习。
【点评】掌握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
14.
(1)清政府固守“华夷有别”的落后观念,狂妄自大,视西方为未开放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高于西方文化
(2)“赤胆忠肝筹国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焘冲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谩骂声中出任驻英公使,并写下《使西纪程》,客观记述所见所闻,送呈总理衙门。
“谤满天下”指郭嵩焘出使英国遭到守旧势力的谩骂羞辱;《使西纪程》有分析西方长处的言论遭人弹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装、让妇女学洋语”遭守旧势力群起攻击;晚年回到家乡遭地方官员乡绅轻慢鄙视等。
(3)“夷务”把中国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轻慢蔑视西方;“洋务”和“西学”开始改变看不起西方的态度;“新学”则清清楚楚地含有赞许的意思。
这种变化说明了在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中国人启蒙下,中国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历史抉择。
(4)开放性测试题,学生任意举出魏源、林则徐、容闳并能说出他们主要思想观点即可。(根据学情和学生课外探究的情况,也可以采用括号内的设问,问题着眼于开阔视野,激发兴趣,回答内容更为开放,像列举严复、郑观应、李鸿章等都可以,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的评价,要让一些喜欢看书、知识面广、喜欢思考的学生有成就感)
分析:本题要求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运用、体验、探究层次。此题主要是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探究性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也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升华。通过三则围绕中国人认识西方的问题的史料整合,旨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表述,力求有自己的见解,学会运用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答案不求单一死板,适当开放,鼓励多元表述。
【点评】掌握期末的民族危机和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相关史实。能够正确评价近代中国的先进人物向西方的学习。
三、材料分析题
15.
(1)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
(2)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如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
(4)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从专制走向民主的发展趋势。(2)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推翻帝制(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有称呼变化、妇女争取婚姻自由、发型变化等。(4)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