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明嘉靖时期,江苏巡抚曹时聘的奏疏中提到说:“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此奏疏描述的是明朝中期江南地区一种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所谓“新”主要体现在(??

A.生产规模更大
B.分工更加明确
C.劳动效率更高
D.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2)如果你是当时一位机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下列著作能给予你启发的是(??

A.《本草纲目》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
2.明和清前期,中国沿着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3.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乾隆盛世
4.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的是(??
??)
?
A.?“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B.?“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5.“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
A.?君主专制?????????????????????????B.?重本抑末?????????????????????????C.?闭关锁国?????????????????????????D.?对外开放贸易
6.清乾隆皇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中有这样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此言论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开放五口通商???????????????????????C.?重商轻农??????????????????????????D.?君主专制
7.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最严重后果是(???
)
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工商业的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中外经济交流
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西方影响,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8.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时,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清朝时开放广州一处同外国通商,说明并不是真正闭关锁国
B.?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盲目自大、不思进取
C.?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D.?闭关锁国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同时也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
9.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称赞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这是指哪一时期(???
)
A.?10世纪?????????????????????????????????B.?13世纪??????????????????????????????C.?17世纪??????????????????????????????D.?19世纪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表格,回答相关内容
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比较表
明清时期的中国
同时期欧美国家
政治
史实

完成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结论
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制度比欧美国家落后
经济
史实
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
经历工业革命,
经济迅速发展
结论

思想
文化
史实

文艺复兴、宗教运动、
启蒙运动
结论
文化专制,愚昧无知
倡导自由、民主、科学
对外
政策
史实
嘉庆皇帝宣称:“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英国建立广阔的殖民地
结论

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1)联系上述表格相关内容,将上述表格补充完整。
(2)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写出一个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
11.读下列中国、英国发展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英发展形势示意图
材料二:“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那么,人民就有权利来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1)材料一的示意图中A、B时间段中国所处的朝代分别是什么?英国在C阶段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发生这一重大事件使英国取得了哪个相应的重大成果?
(2)中国经济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经过A、B两个发展阶段后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列强。请从鸦片战争前中国的政治、对外政策两个方面分析其落后的原因。
(3)材料二的内容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的通过颁布标志着什么?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材料中“仅限于□□一处口岸”空缺处所指的口岸名称是什么?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到了明清发生什么变化?
(4)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和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有关系吗?这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13.以经学文艺为内容,以八股为形式的科场文章,自是束缚人们思想和才华的陈词老调……清朝通过实行科举考试……但这样考取的文士进入官僚的行列,政治日趋腐败,也是必然的。
——《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中的“科举考试”沿用了哪个朝代的内容和形式?据材料二回答,这样的“科举考试”带来了怎样的弊端?
(2)除以上材料涉及的文化专制措施外,清朝还采取过什么类似的措施?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1)D
(2)D
分析:(1)机户指的是手工业作坊主,机工指的是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作坊主出资金,被雇佣的劳动者出力,按照劳动时间来给予报酬。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国的江南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状况。
D项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是“新”的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手工业生产方式。《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D项《天工开物》能给予启发,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D。(2)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理解和相关著作的了解。
2.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我国的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但是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这种繁荣背后孕育着危机,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理解。
3.
D
分析: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这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
ABC三项都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不符合题意;
D项乾隆盛世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个繁荣时期,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康乾盛世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康乾盛世”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大繁荣时代。
4.
B
分析:为了加强皇权,清朝雍正帝时期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
A项“因用兵西北,恐漏泄机密”
反映的是军机处的前身军需房设立的直接目的,不符合题意;
B项“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反映了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符合题意;
CD两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专制,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5.
C
分析:乾隆皇帝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闭关锁国。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清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统治。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禁止对外贸易。?
AB两项所述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闭关锁国是在题干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D项对外贸易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闭关锁国政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熟记闭关政策的史实。
6.
A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的危机考点的掌握。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邦”自居,自认为无需同外国通商买卖,提示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过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7.
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近代前夜的危机考点的掌握。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却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闭关锁国的影响。
8.
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通商口岸,恰恰说明了清朝的闭关锁国是真正的闭关锁国,故A错误。闭关锁国这一政策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故B错误。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阻断了与世界的交往,成为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故C正确。闭关锁国然妨碍了自身发展,但并没有削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反而导致中国的落后在鸦片战争中战败。故D错误。
【点评】知道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9.
C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农耕文明的繁盛考点的了解。乾隆在位期间,清朝大大鼎盛,史称“乾隆盛世”。乾隆中期,清政府在有效抵御沙俄和西方殖民者入侵基础上,平定天山南北的叛乱,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确立了世界大国的地位,并长期保持国家安定和社会稳定。18世纪末,中国的GDP在世界总份额中占到将近1/3。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了解农耕文明的繁盛
二、材料分析题
10.
(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
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
(2)论从史出
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设厂卫特务机构,清朝则设立军机处;同时期西方欧美国家完成了资本产义革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经济方面,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男耕女织的仍是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经历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统治者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文化专制,民众变得愚昧无知。在对外政策上,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同时期的西方欧美国家实行殖民扩张政策。
(2)本题考查论从史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历史观点的得出角度,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原则,即论从史出。
故答案为:(1)①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或设厂卫特务机构;或清设立军机处。
②明清经济比欧美国家落后。③明清时期八股取士,清朝设文字狱。④闭关锁国政策。
(2)论从史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中西方力量对比的分析理解能力。
11.
(1)明朝,清朝;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2)政治上:专制皇权不断强化,统治腐败,制度落后;对外政策上:闭关锁国,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导致国家闭塞,错失向西方学习先进科技的机会。
(3)《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分析:(1)
明朝是由朱元璋建立的统一王朝,定都南京,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它建立于1368年,1644年明末农民将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朝覆亡。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表示他已是全中国的君主。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以1688年的光荣革命为结束的标志,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开始确立。
(2)明清时期由于政治上坚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外政策上坚持闭关锁国政策,政治体制僵化,不懂变通,导致了长期的落后挨打。?(3)1776年7月4日,第一次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点评】本题通过中英历史的对比考查相关历史知识,稍有难度。
12.
(1)丞相制度废除,内阁制建立;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2)政策:闭关锁国;广州
(3)隋朝,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八股取士
(4)有关系。启示:我国现阶段的发展政治要实行民主政体,经济上要对外开放,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有关知识。《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中没有了丞相,增加了内阁。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丞相制度废除,内阁制建立。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等,说明清朝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政府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科举制度演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图一反映的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在考试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是“八股文”。
(4)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逐渐落后原因及对现阶段的发展的启示。关系:皇权膨胀,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八股取士,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导致中国贫穷落后,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与世界。启示:皇权膨胀——实行民主政体;闭关锁国——经济上要对外开放,主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八股取士——完善教育体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科举制度演变、闭关锁国政策的了解,对近代中国落后原因的理解。
13.
(1)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华,使政治日趋腐败。
(2)大兴文字狱;维护封建统治或加强君主专制。
分析:(1)材料中的“科举考试”沿用了明朝内容和形式,明代实行八股取士。国家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结合所学可知,这样的“科举考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华,使政治日趋腐败。
(2)除以上材料涉及的文化专制措施外,明清统治者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主要是通过大兴文字狱来实现的。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维护封建统治。
故答案为:(1)
明;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才华,使政治日趋腐败。
(2)
大兴文字狱;维护封建统治或加强君主专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加强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需要掌握八股取士、文字狱等史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