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四章第三节 《地球的绕日运动(1)》教学设计 课题 地球的绕日运动(1) 单元 第四章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基本特征。 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影子长短变化等地理现象。om] 过程与方法 在观测杆影和读图等观察方式中,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进而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知道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情况等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地球公转的知识,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激发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 1.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2.不同季节,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规律 难点 1.建立地球公转运动的空间概念 2.探究正午太阳高度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 课 一、地球的公转 1.认识地球的公转 直接让学生谈谈对地球公转的认识 【读课本136—137页,参考图4—16“地球的公转”】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 阅读课本: 1.自学; 2.小组展示:学生代表讲解。 单刀直入,切入主题。 讲授新课 2.读图4—16、4—17,描述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特点。 3.地球公转的效应——四季变化 【看视频,思考下列问题】 你明白了一年会有四季变化的原因了吗? 【新知点出】 二、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新知准备】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还会引起地球上哪些现象呢? 三、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生活观察】 【动手动脑】一天中同一地点杆影长短的变化? 【总结规律】 一天之中,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 一天中,学校操场上旗杆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 日出 (最长/最短),正午 (最长/最短) 日落 (最长/最短)。 这种变化与 有关。 1.太阳高度 【读图4—18】”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正午的杆影” 太阳高度角指 , 这个交角简称太阳高度。 2.一天中的正午,当太阳位于 方向,太阳光和地面的夹角最大。 3.一年中,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的杆影长度变化:夏天较 ,冬天较 。 4. 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垂直照射,简称 。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做 。 5.太阳高度 的位置有关。 是太阳高度最大的地方。 【学以致用】 甲、乙两图,为我国同一座建筑,夏天和冬天射入室内的阳光。哪一幅图是夏天?哪一幅图是冬天? 【再次巩固】 【看图,思考下列问题】 同样长度的杆子,一根在我们学校的操场直立着,一根在北京天安门前直立着,在同一天的正午,它们的杆影会一样吗?为什么? 【新知探究】 1.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 M 的纬度是 ______________;冬至日,太阳直 射点 N 的纬度是 ______________。 探究结论: 【新知探究】 2. 比较 P 点夏至日太阳高度________;冬至日太阳高度 _______。 探究结论: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的。地球上中、高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夏季较大,冬季较小。 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讨论】 2018年6月,某同学家购买了杭州某商品住宅小区一套位于底层的住房。2019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他感到很困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 (1)你能帮该同学分析下原因吗? (2)为避免该种现象的发生,你认为该同学购房时,应怎样考虑? 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的夹角并保持不变,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学生看视频,直观形象的观察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学生读图 分发活动单,学生小组合作画出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的杆影。 最长 最短 最长 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 正南 短 长 直射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乙图是夏天,甲图是冬天。夏天太阳高度大,所以阳光入室比较浅;冬天太阳高度小,所以阳光入室比较深。 古代的劳动人民,早已经知道并总结了太阳高度一年之中的变化规律,并将之运用的住房设计中。 【学生活动】 每组分发一个地球仪,在不同纬度上橡皮泥固定四根火柴棒,用手电筒分别直射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观察杆影的变化,总结规律。 北纬 23.5° 南纬 23.5° 大 小 冬至是一年中太阳光照射最少的日子,如果此时楼房最低层能采到阳光,一年四季整座楼均能受到阳光的照射,所以冬至是选房买房时确定阳光照射的最好时机。 太阳高度角越大(越接近垂直照射),楼房的影子越短,就越不易把周围的楼房的阳光遮挡住。 本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以及相互帮助,了解地球自转方向的特征。 读图:让学生形象理解地球公转中地轴倾斜的的特征。 读课本图文填表,落实四至点的日期及太阳直射点,易于学生巩固。 利用生活导入,贴近学生生活。 让复杂的太阳高度问题,降低难度,易于学生接受。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去理解北半球太阳所处的方位,以及杆影的朝向。 本环节从学生身边生活切入,理解:旗杆影子长度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关系。 从活动或生活中领会:太阳高度角、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同一天纬度不同影子长度变化等各知识点。 图片解释夏天、冬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与影长,易于学生理解。 让学生知道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利用图示,帮学生理解,同一天,纬度不同的地方,随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易于学生理解。 引入身边生活,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地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能力,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