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竹竿舞》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竹竿舞》 教学课型:活动课 教材分析: 《竹竿舞》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活动课。竹竿 竹竿舞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的一种自娱性舞蹈。竹竿舞的种类多样,最常见、又简单的是两边各蹲四个人,每个人双手平握竹竿末端,按节奏张合敲打,舞者随着竹竿的张合,两脚不断上跳下踏,做出各种动作。当一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 嘿! 呵嘿! ”;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趣味性很浓。 教学目标: 能哼唱根据苗族民歌《栀子花开白又白》改编的《竹竿舞》。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学生分辨节奏的能力,加强音乐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参与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击竹竿的动作整齐划一。 教学用具: 竹竿、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小音量播放《竹竿舞》做背景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节奏游戏 示范节奏:X X X X X X X 开 合 开 合 开 开 合 请学生拍节奏,。 请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跟节奏做动作。 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按示范节奏扮演打竹竿,一组学生按节奏模拟跳舞:X X X X X X X 进 退 进 退 进 进 退 〔设计意图〕:先熟悉节奏,按节奏做动作,为打竹竿做准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 欣赏《竹竿舞》音乐,播放课件。 1.师:说一说这首乐曲的节拍、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请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2. 请同学们挥拍视唱旋律。 3. 请同学们随老师的钢琴边唱旋律边做声势动作。(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肩,第四拍拍腿) 〔设计意图〕:熟悉乐曲旋律。降低游戏难度,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 4. 老师讲解竹竿舞的基本节奏与动作: 基本节奏: X X X X X X X 开 合 开 合 开 开 合 基本动作: ①击竹的动作:开击,双手打开以竹竿击地发声;合击:双手合拢以竹竿相碰发声。 ②跳舞的同学要在竹竿开合中间做出跳跃的动作,从一头走出另一头。走出者为赢,被竹竿夹住者为输。 〔设计意图〕: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5. X X X X X X X 开 合 开 合 开 开 合 舞:X X X X X X X 进 退 进 退 进 进 退 请同学们分成两组,一组按节奏击竹竿,一组试着按节奏跳一跳竹竿舞 6. 请同学们分成三组,一组演唱《竹竿舞》,一组按节奏击竹竿,一组试着跳一跳竹竿舞。 7.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还能选择什么音乐来跳竹竿舞呢?请同学们随着自己选择的音乐跳起来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情感,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合作精神。 三拓展: 播放《瑶族舞曲》(四年级上册),请学生按《竹竿舞》的节奏跳舞,游戏。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参与音乐编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