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常见问题及答案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常见问题及答案2

资源简介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1)》常见问题
1
问题内容:为什么要多租一条船?
解答内容:这道题目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至少”的含义,只有当每条船坐的人数尽量多的时候,租的船数才能尽量少,所以计算时,按照每条船坐
4
人计算。通过列算式:
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同学可以“坐满”5
条船,但是还多出两人。这时可以问问学生:租
5
条船够吗?如果不够,怎样解决?为什么是加
1

不是加
2
呢?帮助学生理解,剩余的
2
个人虽然不能坐满一条船,但是还
要再多租一条船,才能保证让这
22
名同学都能玩上划船,而再多租
2
条船,就不符合“至少”这个要求了。
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必须从具体的情境中收集数据,找出解决问题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问题内容:怎样理解“进一法”?
【学生问题:学习了“进一法”后,以为所有的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都需要“进一法”。】
解答内容:可以进行一些对比练习,例如:
(1)有
27
箱菠萝,王叔叔每次最多能运
8
箱,至少要运多少次才能运完这些菠萝?
(2)22
个同学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
4
人,这些同学可以坐满几条船?
(3)
根据题目信息,分别列出算式:
27÷8=3(次)……3(箱)
22÷4=5(条)……2(人)
10÷3=3(个)……1(元)
这三道题目虽然都是有余数除法,但是要不要“进一”要看题目的内容。第一题王叔叔运
3
次剩
3
箱,这
3
箱虽然不是一次运得最多的,但是却也要单独运一次,所以需要“进一”;第二题问题是可以坐满几条船,显然剩下的
2
人坐不满一条船,所以不能算在内,不需要“进一”;第三题,剩下的
1
元肯定不能再买一个面包了,所以不需要
“进一”。
问题内容:周期问题怎样确定一个周期是几?
解答内容:这是一道周期问题,学生在前面学习过有关周期问题的规律,知道这些小旗子是“以一黄两红为一组,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
课堂上,可以带领学生圈一圈,以便找到周期数。例如:
很显然,这些小旗子是每
3
面为一组,周期是
3。
《租船(有余数除法的应用
2)》常见问题
2
问题内容:理解两种方法的解答过程。
如果又来了
3
个人,平均每组有几人呢?
解答内容:
方法一:用原有的
15
人加上又来的
3
人是
18
人,再平均分成
3
个组,
求每组有几人?大部分学生会使用这个方法来解答。
方法二:虽然又来了
3
人,但是分的组数是不变的,所以可以直接将后
来的
3
人平均分到
3
个组中去,每组再多
1
人。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理解此种解答方法。
问题内容:

6
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还剩下多少棵?
多少盆摆一个图案,可以让所有的花没有剩余?
解答内容:
(1)学生可以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圈画,可以得出:可以摆
2
个图案,同时得出第(2)问,还剩下
4
盆花。(3)首先要让学生理解
“没有剩余”的含义是什么,也就是把这些花平均分,全部分完。一共有
16
盆花,我们就可以围绕
16
想一想哪些口诀的得数是
16:二八十六、四四十六,想到口诀,学生就能知道该怎样摆没有剩余了。
问题内容:算一算。
解答内容:此题中看懂图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障碍,教师可以适当的进行引导,大括号上面的数表示什么?学生:一共有
15
条金鱼。图中的鱼缸是什么意思?如果不明白,可以先看问题,几个鱼缸?也就是说此题的意思是:

15
条金鱼,5
条放一缸,可以放几个鱼缸?从而列出除法算式。
《练习一(1)》常见问题
3
问题内容:
月饼数/块
8
16
24
32
40
48
56
盒数/盒
1
2
3
4
5
6
7
解答内容:用填写表格的方式,帮助学生体会除数不变时,被除数与商的变化。
问题内容:
解答内容:袋里的糖平均分给
3
人还剩
1
块,平均分给
5
人也还剩
1
块,说明糖的数量比
3
的倍数多
1,同时也比
5
的倍数多
1。由于
5
的倍
数相对好记数量也相对少,所以从
5
的倍数出发。我们采用枚举法:
5×1+1=6
6÷3=2
5×2+1=11
11÷3=3……2
5×3+1=16
16÷3=5……1
16<20,所以这袋糖有
16
块。
《练习一(2)》常见问题
4
问题内容:用多种表征方式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
解答内容:通过解决“坐雪车”“钉扣子”等情境中的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确定问题的答案,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灵活应用。例如,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理解“最多”“至少”含义的基础上,通过“用图表示”
“用符号表示”“用竖式表示”等不同表征方式,理解“余下的
1
只也需要租一条船”,学会采用“进一法”,理解“余下两个扣子不够钉一件上衣的”,
学会“去尾法”,从而最终确定问题答案。
问题内容:如何解决“串珠子”问题。
解答内容:创设
“串珠子”问题情境,借助几何直观,利用图来描述和分析问题,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明晰解决“等余问题”的解题思路,建立解决此类问题的模型。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利用除法(竖式)解决问题,通过按排列规律
5
个珠子为一组地圈,理解用除法解答的道理,并结合图示理解余数与珠子颜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