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科学专项期末总复习提纲,练习第一单元(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可以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播,不能在___________传播。2.分辨噪音、乐音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噪声的3个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超声波_______________,次声波__________________。人的听觉______________二、第二单元(平面镜)实验操作1.光的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时产生的偏折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的两种物质中传播的现象。如果没有界面,光将沿1方向继续传播;但有了界面,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且向靠近法线方向2偏折。这里光线2叫做折射光线。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3.光路图:作光路图注意事项:(5步骤)(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典型练习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B.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C.茂密的森林的地面上有圆形的光斑D.人在穿衣镜前能看到自己在镜子里的像5.一束光线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A.逐渐减小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6.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8.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B.湖水中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二、凸透镜成像1.透镜的种类:(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2.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3.有关透镜的几个概念:(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凸透镜有2个焦点。(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5)物距(u):物体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4.三条特殊光线(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如图所示)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轴;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如图所示)①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②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轴;③通过光心的光线,经过透镜后方向不变.5.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利用太阳光测出凸透镜的焦距。(2)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并调整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上)。(3)先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物距大于2倍焦距),调整光屏与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倒或正,分别测量物体、像到凸透镜的距离。(4)把蜡烛移到距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放好后重复以上操作。(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这时在光屏上已经看不到蜡烛的像,用眼睛直接对着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凸透镜成像规律二、温馨提示1.注意凸透镜和凸面镜、凹透镜和凹面镜的区别,凹凸透镜是折射,凹凸面镜是反射2.透镜对光是有会聚作用还是发散作用,不是看光线经过透镜折射后是会聚还是发散,而是看经过透镜后的光线与经过透镜前的光线从传播方向上相比是相互“靠近”还是“远离”了。3.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若光线逆着射出光线的方向入射,则出射光线逆着原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光的这一特性对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均适用.4.凸透镜成像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能够呈在光屏上)一定倒立,虚像(不能呈在光屏上)一定正立,且放大。典型练习5.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其中不正确的是()6.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右侧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左侧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所在的范围是()A.u<fB.f<u<2fC.u=2fD.u>2f7.如图所示,小刚同学手握放大镜,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则看到的()A.只能是正立放大的像B.只能是倒立缩小的像C.只能是倒立放大的像D.这三种像都可以看到8.如图所示的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光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30cm刻度线处,则()A.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B.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C.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D.不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9.阅读题(比较新颖)需要重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光电鼠标中的凸透镜成像光电鼠标在电脑中应用非常广泛,其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照射移动表面(如图),并被反射回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鼠标移动时,感应器会连续拍摄鼠标垫表面所成的像,并利用数字信号处理来比较各个影像,以决定移动的距离和方向。产生的结果会传回计算机,而屏幕上的光标根据这些结果来移动,图中光学感应器、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2)当鼠标平放在鼠标垫上,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成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这和__________成像原理是一样的。(3)当鼠标向前推移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________(填“前”或“后”)移动。10.小丽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首先调节蜡烛的焰心、_________________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20cm刻度线处,再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________的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3)在实验(2)的基础上,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________的________实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4)改变蜡烛的位置,使其位于56cm刻度线处,小丽从透镜的左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可制成________镜。三、成像问题1.近视与远视(1)近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面,造成物像模糊不清。(2)远视的原因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面,造成物像模糊不清。(3)近视眼、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图所示。典型练习2.下图的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三、第三单元、人体1.眼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当我们看一个物体时,来自该物体的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最后到达视网膜。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做小的实像。视网膜上有很多感光细胞,这些细胞感受到光刺激后,发出信息,信息沿着是神经传到大脑而形成视觉,我们看到了物体。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晶体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当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3.保护视力要树立从小保护视力的观念,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学习时坐姿端正,眼睛感觉疲劳时要休息一会儿,缓解眼部的不适感。经常做眼保健操,必要时滴眼药水。3.典型例题1.外界物体发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到达视网膜。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2.足球运动员在看清飞来的足球时,眼睛要如何调节()A、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B、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小D、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大3.小明的爷爷和爸爸都是老花眼(远视眼),爷爷的老花眼更重一些,小明的妈妈则是近视眼。他们的三副眼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所示,现在爸爸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递给她,小明应该拿图_______中的那一副。二、耳的结构与功能2.听觉的形成外界传来的声音经过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鼓膜,使其振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入耳蜗。当声音传至内耳时,耳蜗内的液体也会产生振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至大脑,形成听觉。外界声波外耳道(传递声波)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传递振动)耳蜗(感觉振动产生兴奋,但不形成听觉)位听神经(传导兴奋)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二、温馨提示1.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2.有些人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损伤,即使用助听器也难再听到声音,这种状况叫做失聪。3.耳还有保持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典型练习1.下列各组中,依次表示听觉形成的正常途径的是()①声波;②听神经;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鼓膜;⑤听小骨;⑥大脑皮层听觉中枢。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②→④→⑤→③→⑥C、①→④→⑤→②→③→⑥D、①→③→④→⑤→②→⑥2.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A、外耳道→耳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B、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三、一、知识要点1.皮肤的感觉:①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它里面的不同感受器能分别感受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②人体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对冷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2.各种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二、温馨提示1.痛觉是人体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典型练习1.麻将爱好者”在打麻将时,可以不用眼睛看而用手指直接“摸”出麻将牌,这是依靠皮肤中的()A、冷觉感受器B、温觉感受器C、痛觉感受器D、触压觉感受器2.皮肤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感觉功能。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________,因为这个部位的_______________;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______,因为___________。四、一、知识要点1.舌的结构2.舌的功能舌头的功能非常之多,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协助饮食功能,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舌头的这两大类的功能之所以能实现,其基础就是它灵活的定向运动。①协助饮食功能:(1)味觉。舌头上遍布的味蕾可以让人感知食物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健康的舌头可以非常准确的加以辨别。(2)搅拌食物。食物在口腔内经由牙齿撕磨和唾液酶分解,需要由舌头进行搅拌,使得将进入口腔内的食物能够充分而均匀被进行初步消化,这样才能更加利于食物进入胃部后的进一步消化。(3)协助吞咽。舌头可以完成非常精细的动作,能将散落在口腔任意位置的食物收集起来并运送到咽部进行吞咽。②辅助发音和言语功能:舌头是口腔中最灵活的发音器官,其突出作用是通过它的活动,能与口腔许多部位构成阻碍,阻挡气流,改变口腔共鸣器的形状,从而发出不同的音素来。3.鼻的结构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对着呼吸过程进入鼻腔,并溶于黏液中,进一步刺激嗅觉神经产生信息,又通过嗅觉神经传到大脑,产生嗅觉。4鼻的功能鼻子是呼吸时气流进出人体的通道,也是人体感受嗅觉的器官。然而除了呼吸功能和嗅觉功能外,鼻子还有一些重要的功能:保护功能:鼻毛可以过滤空气中一些较大的颗粒;较小的颗粒可沉降于鼻腔粘膜表面分泌的黏液毯中,被纤毛摆动送入咽部咽下或吐出,反射性喷嚏能将吸入的一些异物、颗粒排出。黏液毯中还含有一些溶菌酶、干扰素、分泌性IgA等抗病毒、细菌的物质。由此可见鼻腔是呼吸道的第一道防御工事,时刻保护着人体的健康。加温加湿功能:由于吸入肺部的空气需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才能不刺激呼吸道及肺部产生不适,所以不同季节不同气候的冷空气和干燥空气,只有经过鼻腔加温加湿才可以被人体正常利用。发音和共鸣功能:正常的鼻腔、鼻窦结构对如m、n等特定音节的发音和声音的共鸣具有重要作用。鼻腔阻塞或鼻咽腔不能正常闭合的患者声音性质将发生改变。吸收功能:鼻腔粘膜血液循环丰富,对药物吸收迅速。经鼻腔给药可用于鼻炎及其它呼吸道疾病的治疗。其它功能:鼻腔是泪液排出的通道;鼻窦的存在可以减轻头颅骨重量和维持头部平衡等。二、温馨提示1.舌头表面有许多凸起的小颗粒,里面有许多味蕾,它里面分布着许多味觉细胞,他们对液体物质刺激特别敏感。2.我们饭菜中的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从而产生味觉。我们灵巧的舌头不但使我们能说会道,还能准确地感受到酸甜苦辣咸等味道。3.鼻子虽小,功能却不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注意保护,克服拔鼻毛、扣挖鼻腔等不良习惯,让它为人体健康更好的服务。典型练习1.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明嗅觉有()A、选择性B、整体性C、适应性D、理解性2.人的感官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人在感冒时,对气味就没有健康时敏感。这是因为()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B.嗅觉细胞收集到的信息无法传递到大脑C.产生嗅觉疲劳D.感冒影响了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敏感度3.四种基本味觉是()①酸②甜③苦④辣⑤咸⑥涩⑦麻A.①②③④B.①③⑤⑦C.②③⑤⑥D.①②③⑤4.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的敏感性不同,对咸味最敏感的区域是()A.舌根B.舌两侧的中间部C.舌两侧的前部D.舌尖5.人接触辣椒后,往往产生“热辣辣”或“烫口”的感觉,即把辣椒刺激和热刺激产生的感觉等同起来。在口腔或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中,存在对辣椒素敏感的受体——香草酸受体,它们能被辣椒素或较高温度刺激激活。由此可知: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与结合,使感受器产生兴奋,该兴奋形成的传导通过神经纤维传至,使人产生热痛的感觉,此时如果喝热饮会(填“加重”或“减轻”)。第四单元、电与电路1.一、知识要点1.导体和绝缘体的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常见导体:大地、金属、人体、各种饮料、盐水等;常见绝缘体:塑料、玻璃、橡胶、陶瓷、干木头、油、纯净水、干燥的空气等知识拓展:半导体,硅等2.电路电路是由用电器或元器件与电源(供电设备)通过导线而构成的能让电荷流动的闭合回路。电路的构成:电源,导线,用电器,开关。3.电路的状态通路:闭合开关,电路正常工作。断路:闭合开关,电路不能正常工作,此情况又称为开路。短路:电路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源正负极相连,此情况是绝不允许出现的,会损坏电源!4.电路图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中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图。常见电路元件符号:5.电路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若干用电器首尾依次连接接入电路并联:若干用电器一端连在一起,另一端也连在一起,再将两端接入电路二、温馨提示1.导体与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某些绝缘体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变成导体。导体能导电,原因是导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绝缘体不能导电,原因是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或分子周围。2.电源提供电能,导线构成回路,用电器消耗电能,开关控制电路通断(非必须,但一般电路都有)。3.通路和开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状态,对电路各部分基本无损害,短路会烧坏电源,不允许出现。典型练习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均不导电B.水银是液体,不能导电C.玻璃是绝缘体,但烧到红炽状态可以导电D.电工工具都是用绝缘体做成的2.某同学按照左边的电路把右图中的元件连成电路,那么他所选择的电路图是()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属于串联的电路是()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图中,符合电路基本组成条件且连接正确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5.如图所示,开关闭合后,两盏灯同时发光的电路是()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6.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开关能使L1、L2两盏灯同时发光和熄灭的是()(多选)7.下面4个电路中,根据要求填写图号。(1)已造成短路的有图,闭合开关S后会出现短路的有图。(2)组成串联电路的有图,组成并联电路的有图。二、一、知识要点一、电流1、电流(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通常用字母I。(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注意:正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按照规定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3)定义: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注意:人体能够通过的电流最大不超过10mA,当接触的电流≧10mA时,会对生命造成威胁。2、电流表(1)用途:测量电路中的电流。(2)量程: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0~0.6A,0~3A。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02A和0.1A。3、电流表的使用(1)电流表在使用前应调零;(2)选量程:①估计电路中的电流大小;②通过试触判断电路中的电流大小。(3)电流表的连接:①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串联;②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正)接线柱流进,黑色(负)接线柱流出。(4)电流表的读数:先确认所选电流表的量程,再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最后根据偏转格数读出数据。4、通过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电流表的量程、接线柱、电路连接是否选择正确。指针偏转情况原因检查处理方法不偏转如果电流表完好,说明电路断路,没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检查各电路元件是否损坏,接线处是否接触良好反向偏转电流表“+”“-”接线柱接反了对换电流表的接线柱偏转角度太小电流表使用的量程太大再确定不超过小量程的情况下,换用小量程,这样会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偏转角度太大,超过最大刻度电路短路或电流表选择的量程太小在检查确定电路没有发生短路的情况下,换用量程更大的电流表来回摆动电路某处接触不良,时通时断检查各接线处5、用电流表检测电路故障的方法(1)电流表在检测电路时,可以看成导线,但是一定避免电流表直接连接电源两端。(2)当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时,若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断路(3)若电路中原来无电流,当电流表并联在某个电路元件上而使电路中有电流,说明该元件断路。二、温馨提示1.正负电荷都能形成电流,只是方向不同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和正负极不要接错,否则会损坏相应的表3.读数时注意当前选择的量程典型练习1.实验中鲁慧同学发现一个电流表有两个量程,大量程是3A,小量程模糊不清.为了测量小量程是多少,她先用大量程接入电路,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然后再改用小量程接入同一电路,指针指示如图b所示,则电流表的小量程为( )A.0.5AB.0.6AC.1.0AD.1.5A2.下图所示电路中,哪种接法会烧坏电流表( )A.B.C.D.电压、二、电压1、电压(1)作用:使电路中的自由移动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电路中电压由电源提供,通常电压用符号U表示。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3)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的电压2V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24V一般交流电动机的工作电压220V或380V2、电压表(1)作用:测量电压高低。(2)量程:分别为0~3V和0~15V。对应的分度值分别为0.1V和0.5V。3、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在使用前应调零;(2)选量程:①估计被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大小;②通过试触判断被测用电器两端的电压。(3)电压表的连接:①必须将电流表和被测用电器并联;②必须让电流从红色(正)接线柱流进,黑色(负)接线柱流出。(4)电压表的读数:先确认所选电压表的量程,再确定电压表的分度值,最后根据偏转格数读出数据。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方法如果电压表示数等于零,表明被测电路发生了短路或被测电路以外的电路发生断路。(2)如果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表明被测电路发生断路或被测电路以外的电路发生短路。典型练习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V,当开关S闭合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若灯L1短路,电压表示数为0B.若灯L1断路,电压表示数为0C.若灯L2短路,电压表示数为4VD.若灯L2断路,电压表示数为02.如图所示,要使电灯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且都能发光,电路中甲、乙两电表应当是( )A.甲是电压表,乙是电压表B.甲是电流表,乙是电流表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后,电流表测量的是( )A.通过L1的电流B.通过L1和L2的总电流C.L2和L3并联的总电流D.L1、L2、L3并联后的总电流3、下面能够用电流表A测出流经L1的电流大小的电路是( )A.B.C.D.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适当,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A.断开Sl,闭合S2、S3;B.断开S3,闭合S1、S2C.闭合Sl,断开S2、S3;D.闭合S2,断开S1、S35、如图所示,各个元件均为实验室常用器材,当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表指针均有明显偏转B.电压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C.两表指针均几乎不动D.电流表指针有明显偏转,电压表指针几乎不动6、如图所示,在做伏安法测电阻实验时,某同学把电流表和电压表错接了位置,这样会造成( )A.烧坏电流表B.烧坏电压表C.烧坏小灯泡D.小灯泡不亮7、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的亮度,若要求滑片P向右端滑动时灯逐渐变亮,应选择下列哪种接法( )A.M接A,N接BB.M接C,N接DC.M接A,N接DD.M接C,N接B8、在收音机等电器中,有一种叫做电位器的元件,电位器的外形及内部构造如图所示,A、B、C三个焊接点相当于滑动变阻器的三个接线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把A和C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B.只把A和B接入电路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C.将A、B接入电路同一点,C接入另一点时,旋动滑片时,不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D.只把B、C接入电路,旋动滑片时,能改变通过电位器的电流9、一名学生做实验时按如图所示的电路接好后,闭合开关,电流表的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的指针有明显偏转,由此分析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L1灯丝烧断或与灯座未接通B.L2灯丝烧断或与灯座未接通C.电流表损坏,电路不通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10、如下左图所示,闭合开关后,将滑片移至图示位置时,灯泡恰能正常发光.现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电流表的指针将______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不动”),滑动变阻器的两端电压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必须使电流从电流表的________接线柱流入(选填“+”或“﹣”),通过________法判断所测电流是否超过所选量程.在探究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时,小明同学分别按图(a)、(b)所示连接电路,他选择电阻R3替代并联电阻R1和R2,实验应满足: 保持不变时,电流表A3的示数与电流表_______的示数相同(选填“A1”或“A2”).12、如图小明设计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12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由电压表的示数可知L2两端电压为_________V.电流表指针偏转过小,这样会导致实验误差,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1、电阻(1)电阻: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常用字母R表示。(2)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因素有关。(1)同种材料、横截面积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同种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3、变阻器 (1)变阻器: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的元件叫做变阻器。实验室中常用的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2)变阻器的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其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保护电路。4、滑动变阻器的使用(1)构造:滑动变阻器由线圈、瓷管、滑片、金属棒组成。(2)滑动变阻器的连接:串联在电路中;两接线头要一上一下接入电路。5、电阻的连接(1)串联:将各电阻首尾相连再接入电路中(2)并联:将各电阻一端都连到一起,另一端也连到一起,再接入电路中二、温馨提示1.导体的电阻只与上述因素有关,与两端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2.任何导体对电流都有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导电能力越弱,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越大。3.应先观察变阻器上的最大电阻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使用时应注意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不能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值,以防烧坏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应把滑片移至电阻值最大的位置。三、解题指导[例题1]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V时,测得导体电阻为20Ω.如果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或0V时,导体的电阻为( )A.40Ω,20ΩB.20Ω,0ΩC.20Ω,20ΩD.40Ω,0Ω[例题2]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B.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C.铜的电阻比铁的电阻小D.相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长的电阻较大[例题3]将电阻为1Ω的均匀铜棒拉成半径为原来的1/3的铜线,则这时铜线的电阻为( )A.3ΩB.81ΩC.9ΩD.18Ω[例题4]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电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A.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B.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发生了变化C.通过变阻器的电流发生了变化D.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发生了变化[例题5]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如图所示,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其中使用不正确的是()ABCD二、巩固练习1.导体的电阻()A.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与导体中的电流强度成反比C.决定于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和电压D.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2.关于导体电阻的正确说法是()A.导体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中没有电流通过时,则其电阻为零B.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所以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变小C.导体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的性质,它的大小跟电压、电流强度的大小都没有关系D.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所以导体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变大3.关于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绝缘体有电阻,导体没有电阻B.通过导体的电流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D.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4.有一根电阻线,要使这根电阻线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B.减少导线中的电流C.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D.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5.如图所示为滑动变阻器的四种连接方法,当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阻值变大的是()ABCD6.将滑动变阻器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小灯泡的亮度变暗。则电路的E、F点与变阻器接线柱的正确连接方法应是()A.E接B,F接AB.E接B,F接DC.E接C,F接AD.E接C,F接D第6题图第7题图第8题图7.如图所示,将两个滑动变阻器串联起来,将a端和b端接入电路中,要使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最大,那么这两个变阻器的滑片的位置为()A.P1在最左端,P2在最右端B.P1在最右端,P2在最左端C.P1在最右端,P2在最右端D.P1在最左端,P2在最左端8.如图所示,为了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图中导线的E端应接在滑动变阻器的()A.A接线柱上B.B接线柱上C.C接线柱上D.D接线柱上9.并联电路中,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相当于导体的变大,并联的电阻越多,总电阻越。10.某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1.5A”字样,它表示此变阻器的电阻变化范围是;“1.5A”表示。11.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电阻线来改变电阻,从而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滑动变阻器能够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但不能。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