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模拟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五校2012届高三第二模拟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命题学校:长安一中审题学校:师大附中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中a表示纬线,E、F两点为晨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O为EF的中点,读图回答1~3题。
1.若E的地方时为5时30分,则纬线a所处的位置和月份可能是
A.北半球,10月 B.北半球,2月
C.南半球,6月 D.南半球,10月
2.若O点正南555千米处此时正好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为6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点必然位于E点的正西方向 B.纬线a位于70°N
C.整个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D.此日该纬线圈的白昼达一年中最短
3.当图中E、O、F三点重合时,且地方时为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点位于北半球 B.此时是南极科考最佳时期
C.a所在纬线刚好出现极昼现象 D.该日此地可以看到美丽的极光现象
台湾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大量外移而没落,但彰化县社头乡的织袜工业并未大量外移,反而是以维持其家庭外包的生产方式继续留驻而成为当地的产业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社头织袜业以家庭代工来取代工厂的一贯化作业方式,具有哪些经营上的优势
①工资可压低至接近中国的工资水平 ②原料、半成品与产品间的运输成本可以降低 ③使生产更具弹性,量小和量大的订单均可承接
④降低厂房、机器等固定成本 ⑤可快速反应市场变化,更新产品设计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5.台湾的织袜业在面临国际激烈的竞争下,很多原设于高雄、苗栗、台北的织袜厂都将工厂迁移至社头乡或邻近乡镇来继续生产。请问这些厂商的区位转移是因为下列哪种经济效益所致
A.地方经济 B.聚集经济 C.区域经济 D.全球化经济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完成6~7题。
6.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
7.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C.海口一年中只有春、夏、秋三季,没有冬季,因此不存在四季更替现象
D.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差不多
下图中虚线(a→e或f)是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从上游到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一般情况下,“V”型河谷在哪段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A.ab B.cd C.de D.df
9.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下游河段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下图为“某特大城市某干道市区与郊区之间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图中①、②曲线所反映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曲线反映8~10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①曲线反映由郊外住宅区向市中心工作区的车速变化
C.②曲线反映以上班、上学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14时进出城的车流量相等
11.集合各监测站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B.卫星导航系统 D.遥感技术
12.2011年某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用货币表示其价值为60元,假设2012年该生产领域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同时国家多发行货币10%,其他条件不变,则此商品用货币表示为
A.50元 B.55元 C.55.55元 D.66元
13.某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并争取农民收入实现更高的增长幅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
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④加大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月7日以来,西藏日喀则、阿里地区发生强降雪伴大风天气,部分地区受灾较为严重,因灾死亡3人,伤病近70人,倒塌房屋110户,为此,民政部、财政部紧急下拨救灾资金与物资,帮助受灾群众。通过救灾资金可以看出
A.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C.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D.财政支出是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
15.2011年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的起始年,这一年里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一些主流媒体上看到诸如“西咸一体化”、“关天经济带”、“西三角经济区”的提法,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地方的党委政府也正在掀起促进西部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党和政府的以上规划有利于
①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②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③区域经济同步发展,实现社会公平 ④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竞争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在探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从2011年7月开始,某县政府提出以“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为有效载体,组织全县千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为期3年的“五民一促”活动(“交民友、畅民意、办民事、帮民富、聚民心、促和谐”)。通过这一活动将政府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公信力提的更高。由该县的做法可见
A.依法行政,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的政府必定是有权威的政府
B.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的标志就是政府的决策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C.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自觉地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D.国家性质从根本上决定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
17.中组部最近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我们党
A.坚持科学执政,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加强队伍建设,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B.坚持民主执政,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C.坚持依法执政,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D.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8.新华网华盛顿2月14日电: 2月14日中午,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会见美国总统奥巴马,按商定,中美双方发布了《关于加强中美经济关系的联合情况说明》。该《说明》的发布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际社会需要协调国家间的利益,以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C.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D.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教育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该方针旨在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国家之所以重视教育是因为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 ④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有西方经济学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的周期与经济繁荣周期成“逆相关”,重大基础性科技创新的高峰均接近于经济萧条期。这种现象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1.陕西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提出了“一村一品”工程,反对“千村一面”的建设模式,从哲学上看这体现了
A.矛盾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C.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2.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深圳考察时强调:经济特区30年来的实践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A.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B.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根本性变革
C.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D.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23.2012年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有媒体用“采得百花成蜜后,确是辛苦又是甜”为题,对两位院士获奖情况进行报道。该标题反映了
A.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B.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C.要实现人生价值,就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肯定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24.要用历史资料探究历史问题,首先要能够分辨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以下各项是与二里头文化遗址相关的内容,其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等②主要农作物是粟、黍之类③从上述考古发掘情况看,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A.①② B.③ C.③④ D.④
25.有学者指出,古代小农的供给行为具有双重性,即在满足自我家庭消费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剩余农产品和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安排生产活动。对上述观点理解准确的是
A.古代小农生产具有多种经营的特点
B.市场需求是影响古代小农生产的决定性因素
C.古代小农具有强烈的商品生产意识
D.古代小农主要通过市场交换获得生活必需品
26.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的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27.史学家布罗代尔认为,中国古代科学未能跨越现代科学和技术的门槛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人口太多:中国人力成本低,几乎能够承担缺乏畜力的经济所需要的全部工作;而人口过多给中国的生活造成了重压,使之处在保守政府的严格管理下静止不变,阻碍了技术的进步;中国人力资源太过丰富,不必发明机器来节省人力。某校学生就这一观点提出以下看法,其中较为合理的是
A.作为20世纪“史学大帝”,布罗代尔的观点值得信服
B.没有指出儒家思想对科技的不利影响,不可信
C.已经对“李约瑟难题”作出了十分充分的解答
D.从人力资源角度来分析,其视角值得参考
28.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映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29.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合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30.1942年初,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军队取得长沙大捷,英国《泰晤士报》称:际此远东阴云密布中,惟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耀夺目。以下有关对长沙会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成为扭转远东战局的关键 B.抗日战争由此进入防御阶段
C.未改变中国战场的整体格局 D.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31.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32.梁启超曾在1901年写道:“欧洲各国自二百年以来,皆过渡时代也。”他还认为,英国在“过渡时代”的特点是“顺流而渡”。下列选项中,能够用来说明英国“顺流而渡”的是 ①宪章运动的兴起②1832年议会改革③英国革命的爆发④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3.美国人科恩在《布哈林》一书中说:“斯大林的政策人为地制造了1932—1933年的饥馑,俄国历史上最可怕的饥馑。”50多年后《真理报》报道:“1932年和1933年冬春相交之际,饿死的人大约有三四百万。”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俄国经济的缓慢发展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苏联的国情
C.苏联经济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干扰
D.斯大林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34.右图是照片《你先请》,三个动物均为主人家的宠物,但主人离家后,三个动物之间的关系即呈现出这种状态。有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引用了这幅作品,他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应该是
A.抗战时期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简况 B.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德关系掠影
C.中国、美国、台湾的角逐 D.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朝关系之奥妙
35.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 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60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1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必考题
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12月8日上午10时,我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动员会在周至县秦岭隧洞出口区黄池沟隆重举行,这标志着被称为我省“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前期准备工程全面开工。“引汉济渭”工程(如下图)是我省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供水量最大、受益范围最广、效益功能最多的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带领专家团队,查阅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余项调水工程资料,发现“引汉济渭”改写了多项世界工程纪录,部分参数超越了现有工程设计规范:第一次从底部横穿了世界十大主要山脉之一的秦岭,这是人类的首次尝试;秦岭输水隧洞埋深(山顶到隧洞底部的距离)世界第二,最大埋深2000米,隧洞长度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长达98.3千米,长度和埋深综合排名世界第一;黄金峡泵站总装机容量129.5兆瓦,泵站设计扬程117米,为亚洲引水工程泵站装机容量之最。三河口水库最大坝高145米,为世界第二坝高碾压混凝土拱坝。
(1)说出“引汉济渭”调入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解释其地形形成的原因?(6分)
(2)根据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引汉济渭”工程对受水区和水源地的巨大作用。(12分)
(3)分析“引汉济渭”工程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8分)
37.(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自2011年2月16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北京时间3月5日23时,我国撤出在利比亚人员行动圆满结束。
材料二 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产油国,石油生产占国民生产总值50%~70%,原油出口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除石油外,还有铁、钾、锰、磷酸盐、铜等资源。利比亚有2700多年的历史,有古罗马的斗技场遗址和其他朝代的古堡、宫苑、清真寺等名胜古迹,同时地中海沿岸是夏季游览和疗养胜地,多年来都没有很好的开发利用。
(1)根据材料二,分析利比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10分)
(2)简析非洲吸引我国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10分)
38.(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十二五”开局之年,五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解决民生难题,提升各族群众的民生幸福。回眸2011年,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改善范围越来越广,“幸福指数”越来越高……民族地区屡创民生“纪录”:
扫描五个自治区2011年的民生账单,支出大增是一个共同现象。在比例上,新疆用于民生建设的财政资金占地方一般预算支出的73.2%,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在总额上,宁夏民生领域投资达345亿元,同比增长25%;在单项上,广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15.5%,住房保障方面投入107.4亿元,同比增长82.2%。有了大投入,五个自治区办成了不少大事。在西藏,落实资金近6.3亿元,政府补助农牧民医疗经费标准由年人均180元提高到年人均260元;在宁夏,投资345亿元超额完成十项民生计划30件民生实事,仅35万生态移民工程,就投入26.7亿元;在新疆,随着1670.5亿元财政投入,2011年22类80项重点民生任务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
(1)运用所学《经济生活》,谈谈材料中“真金白银”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幸福指数的意义所在。(14分)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说五大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拿出“真金白银”解难题的理由有哪些。(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记者在河南的南阳等地农村,切实感受了种种新变化:网络在农村青年中已基本普及,许多青年改变了传统的上门拜年的老习俗,改用飞信、QQ等时髦的拜年方式。手机也早已成了绝大多数农民的“必备品”,很多村民还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以前,在很多农村,过年时大家相聚的方式就是喝酒、打牌,现在像优秀影片展、村民才艺展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也开始流行。
材料二 邓州市地处河南西南部,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市),2011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220元,同比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涨幅。春节期间,在邓州农村,许多农民一改往年拎礼吊子(猪羊肉)、送酒瓶子等送吃送喝的传统习俗,创新性地开始送“种子年礼”、“广告年礼”等,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要想增产增收必须依靠良种。以前走亲访友时常到商场买礼物,现在却喜欢到种子部门转一转,给亲戚挑选一些良种送过去。不少脑子活络的农民抓住送礼拜年的时机,把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加工后,作为年礼送给亲戚朋友,既拜了年又巧妙宣传了自家的农产品。村民张焕富就把自家产的柴鸡蛋用盒子包装好,印上精美的图案,注明营养成分、产蛋时期和联系电话,然后送给亲戚朋友。由于美观大方,又有品味,因此很受欢迎,经朋友宣传后他家的柴鸡蛋供不应求。
(1)阅读材料,请你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为我国农村该如何迈上全新发展道路提出合理化建议。(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你认为推动该地文化生活新变化的原因有哪些?(8分)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该材料拟定一个新闻标题,并简要列出两点提纲。(6分)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票号的创办、发展、衰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日升昌总号在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八日给汉口分号的信中写道:“昨接成重两处来信,军务甚是紧急,成都左近四面贼匪扰乱不堪,兼之省城勒逼捐输(指政府因财政拮据,巧立“捐输、报效”等名目向商人搜刮钱财),以滞生意之家,实难存站。……即着成伙速归重号,暂行躲避。”
曾任票号经理的李宏龄说:“乃自甲午、庚子以后(票号)不惟倒欠累累,即官商各界生意亦日见萧疏。推其原故,固由于市场空虚,亦实以户部及各省银行次第成立夺我利权,而各国银行复接踵而至,出全力以与我竞争。”
——摘编自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
材料二 证券化技术最早出现在1262年的威尼斯。那时,意大利的城邦国家由于战争的开支不断上升,而王权又受到公民一定的约束,不能随意向老百姓加税,必须拿未来的政府税收做抵押向民间借债。为保证债券的信用,必然要求对王权进行约束,这又促进了民权与法制的发展。
随着中世纪后期西欧商业的快速发展,跨地区的贸易上升极快,催生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商业信用票据的出现。在殖民扩张活动中,英国的冒险家为解决资金问题和分散风险,通过民间参股融资的方式,建立起“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起了股票市场。这不仅保证商人有其独立经营海洋贸易的空间,也为英国后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公司组织形式上的准备。在金融体系支撑下的海洋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英国的政治势力格局,新兴的富有商人成为17世纪进一步制度变革的主力军。
——摘编自陈志武著《金融的逻辑》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洪国起、董国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材料四 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动摇了美元的地位,是美国全球霸权衰落的象征。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的地位,刺杀了黄金,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美国购买全世界的资源仅需用美国的印钞机印出来一张纸(美元)。
——谭智元《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
(1)根据材料一,概括票号衰败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融制度创新对西方发展的影响。(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前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演变及其原因。(6分)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死而不僵”的原因。(5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艰难,险阻迭起,前路漫漫 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看法,立论各不相同,大致可归纳为两种基本观点。 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的延误主要是由于外来的西方资本主义渗透和帝国主义侵略。“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摘编自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
评论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的原因的观点。(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选考题
地理部分: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10分)【旅游地理】
2011年,小明和他的同学参加了“重走霞客路”的旅行考察活动。他们从湖北武当山出发,到云南丽江结束。下图是考察路线示意图及相关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考察路线所经过的名山中,哪两个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2分)其重要价值是什么?(2分)
(2)小明在桂林看到漓江两岸有大量的峰林、峰丛景观,请判断这些景观的地貌类型,(2分)并评价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对当地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至少答出两点,4分)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材料一 2011年9月1日~18日,陕西省出现60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截至21日上午10时,共有441.25万人受灾。
材料二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报告,2011年8月27日~28日,昌吉、博尔塔拉、塔城3地区(自治州)5个县(市)遭受洪涝灾害,造成6300余人受灾,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述洪涝灾害产生的自然原因的主要差异。(4分)
(2)简述洪涝灾害的危害及其防灾减灾措施。(6分)
44.(10分)【环境保护】
材料一 2008年1月13日以来,我国广东、湖南、贵州、安徽等省自北向南出现入冬以来大幅度的降温过程,遭受1954年以来50年未遇的极端雨雪冰冻灾害。
材料二 冰雪无情,人间有爱。为尽快打通京珠高速这条动脉,在清除道路冰雪时,大量使用融雪剂来加快冰雪的融化。融雪剂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融雪剂,其特点是效果好且环保,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使用在机场;另一类融雪剂,包括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统称为“化冰盐”,它的价格低廉,但危害很大。氯盐类融雪剂的除雪作用有两点:除了盐类的溶解吸热以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盐水的凝固点较低,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盐之后就难以再形成冰块,从而有利于排雪。据《羊城晚报》报道,京珠高速公路化冰时大量使用工业盐作融雪剂,环保专家称此举无异于“饮鸩止渴”。为此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各受灾地区环保部门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防止次生环境污染事故。
(1)根据上述材料和你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使用融雪剂来融冰会带来哪些方面的环境污染和危害?(6分)
(2)为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你认为可采用哪些好办法来清除道路上的冰雪,保证交通畅通。(4分)
历史部分: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 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
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种不同的观点及理由。(8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主编的《四洲志》和魏源的《海国图志》最早着墨于西方的议会制度,宪法思想的传入却略晚。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兹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前后中国人对宪法态度的变化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宪政的意义。(7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 3月12日,美国总统H.S.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再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三 美国总统卡特1981年1月在国情咨文中提出:“外部势力攫取控制波斯湾地区的任何企图,都将被看作是对美国根本利益的进攻。对于这种进攻,美国将使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任何必要手段,予以击退。”
——《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美国对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
──[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
材料二 康熙大帝是一个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然而,他最终却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盛极而衰,很快滑向萧条冷落的帝国黄昏。
——摘编自王龙《天朝向左,世界向右:近代中西交锋的十字路口》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帝成功平定三藩之乱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的原因。(9分)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 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C C B C D A C B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答案 B A D C C A C B B D A B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A C D D D C D B D B C
36.(26分)
(1)地堑 (2分)
成因:内力作用断裂下陷;外力作用流水沉积(冲积作用)。(4分)
(2)对受水区:增加了渭河流域的水量,为关中地区的生产生活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
有利于关中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带动关中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得6分)
对水源地:①可减轻陕南地区的洪涝灾害;②有利于陕南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有利于陕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④有利于加快陕南地区发展的步伐。(③、④也可回答为:凭借陕南的水资源促进我省经济的发展,我省经济的发展便能够带动陕南发展。如此以来,就有更多的资金和更先进的技术用来保护国家南水北调的水源地。)(任答三点得6分)
(3)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对山体、水源、动物、森林、矿藏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生态环境脆弱,易破坏秦岭生态环境;交通不便,修筑难度大;移民安置任务艰巨。(任答四点得8分)
37.(20分)
(1)问题:以原油出口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4分)
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如旅游业;第二产业向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化学工业等工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6分)
(2)①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②劳动力价格低;③沿海地区水陆交通便利;④发展机会多,利润空间大(市场潜力大);⑤投资门槛低,投资环境好;⑥政策支持等。(任答五点得10分)
38.(26分)
(1)①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②有利于实现财政在促进社会公平、有效改善各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③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民族地区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人民生活;④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⑤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而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⑥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每点3分,学生从以上任意五个方面回答即可得满分14分)
(2)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的具体要求;③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④政府承担着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⑤政府承担着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⑥有利于巩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⑦促进民族地区的共同繁荣是巩固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每点3分,学生回答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12分)
39.(26分)
(1)①坚持联系的观点,利用已有联系建立新的有利联系,充分看到现代化手段在实现农村致富过程中的优势所在;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农业致富的过程中正确对待和解决困难,坚持发展的决心;③注重量变的积累,善于把握机遇促进事物的质变,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手段促成“三农”的跨越式发展;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分析矛盾、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⑤善于把握矛盾特殊性,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各地区具体情况,提出适宜于当地的发展方式与目标;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善于把握和解决主要矛盾,在致富路上突出重点方面;⑦坚持辩证否定观“扬弃”的观点,积极汲取发展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摒弃落后观念、过时做法,勇闯新路子。
(以上每点3分,学生从任意角度联系材料回答4点即可得满分12分)
(2)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作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先进县,邓州农民人均收入涨幅高于全国水平,说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文化活动,村民们在丰富起来的文化生活中自觉受到优秀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感染;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村民们开始懂得信息致富、科技致富;④大众传媒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推动了文化的广泛传播;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异彩丰呈。
(每点3分,联系材料回答任意三点可得满分8分)
(3)如:标题:展农村新面貌,谱文化新篇章
提纲:①文化生活出现的新变化②对于村民村貌产生的积极影响
(标题2分,提纲一条2分,两条4分,学生只要立足文化生活,言之有理即可得6分)
40.(25分)
(1)战乱劫掠;官府勒索;官营、外国银行挤压;市场萧条。(任意三点6分)
(2)促进民主法制的进步;促进海外贸易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促进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制度革新奠定基础。(8分)
(3)演变: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前以英镑为中心,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2分)
原因:二战后,英国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4分)
(4)原因:美国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控制了国际货币的发行权;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纸币而不动用黄金进行对外支付和资本输出,这有利于美国的对外扩张和掠夺,也极大地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5分)
41.(12分)略。
42.(10分)
(1)黄山、武夷山(2分) 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2分)
(2)喀斯特(岩溶)地貌(2分)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促进文化交流。(任答两点得4分)
43.(10分)
(1)材料一:暴雨引起洪涝灾害(2分) 材料二:(前期积雪量大,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引起洪涝灾害。(2分)
(2)危害:造成房屋倒塌;工业受损;农业减产;交通拥堵;水源污染;人员伤亡。(任答三点得3分)
措施: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修建防护堤(或修建分洪工程或修建排水工程),整治河道;加强洪水预警预报;加强公众减灾教育;制定应急预案等。(任答三点得3分)
44.(10分)
(1)①这些盐类融化后随雪水流淌或渗入地下,会污染水源,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变咸;这些盐融剂中所含的亚硝酸对人体危害大,会使水质变坏,饮用后引起人体中毒。②使附近地区土壤盐碱化。③盐融剂随雨水流入绿地,对植被及农作物产生危害,甚至导致死亡。④对大型公共基础设施(桥梁、高速公路、地下管道等)等会产生较大的腐蚀。⑤会使雪水的淡水性质发生改变,使降雪带来的大量雨水无法利用。⑥使车辆受到腐蚀。(任答三点得6分)。
(2)①应大力发展机械除雪,机动为主,手动为辅,及时除雪。
②继续研究新型融雪剂,力求把公害降到最低限度。
③在机械铲雪后,在道路上洒碳渣、粗沙、树枝渣类物质来防滑,同时利用这些渣类物质的深色来吸收太阳的能量,以帮助增加地面的温度来融雪。
④也可采用热能除雪的方法。(任答两点得4分)
45.(15分)(1)赞成。理由:迁都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为实现南北统一提供了可能。(4分)
反对。理由: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水土不服,导致死亡率高。(4分)
(2)观点:北魏政权的灭亡缘于“汉化”政策(2分)。
评价:(以下两种观点任选其一)观点一:该观点正确(1分)。北魏推行“汉化”政策放弃了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失去统治的根基,盲目照搬汉族的做法使鲜卑族无法适应新的的生活环境,招致人民的反抗,政权灭亡(4分)。
观点二:该观点错误(1分)。
该观点全盘否定了北魏“汉化”举措的积极作用,北魏政权的败亡与“汉化”措施无关,“汉化”政策有利于北魏交通的改善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或:风气的改进、社会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洛阳城(或中原地区)的开发,有利于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等等(4分)。(若能够将以上两种观点折中回答亦可。)
46.(15分)(1)变化:1895年前很少有人了解;1895年后明确提出立宪。(4分)
原因:1895年前宪法较抽象;宪法约束君权。1895年后维新变法需要。(4分)
(2)意义:康有为提出君主立宪主张,为维新变法提供政治理论,促进思想解放。
民国立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限制袁世凯专权,促进民主共和思想传播。(7分)
47.(15分)(1)战后初期,美国积极推行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70年代,转为战略收缩;80年代,重新强调实力和军事遏制,采取强硬政策。(9分)
(2)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际力量对比、国内外反战和平运动等。(答出3点6分,言之成理即可)
48.(15分)(1)①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中,态度坚定,不与吴三桂讲和,坚决镇压。②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乱中,赏罚分明,即使是满族贵族,在战争中不得力之人也要受到处罚。③康熙帝重用汉人和绿营。(6分)
(2)原因:强化君主专制;固守重农抑商;推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9分)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文)试题命题学校:师大附中审题学校:交大附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为实数,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是“点在第四象限”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等于( )
(A)4 (B)2 (C)1 (D)-2
4.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
(A) (B) (C) (D)
5.阅读右面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在区间内,则输入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6.若一个螺栓的底面是正六边形,它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体积是( )
(A)
(B)
(C)
(D)
7.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命题“存在使得”的否定是:“对任意 均有”.
(D)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8.若函数满足,且当时,,则函数与函数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 )
(A)个 (B)个 (C)个 (D)个
9.设第一象限内的点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40,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1 (D)4
10.已知,实数、、满足,
且,若实数是函数的一个零点,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若,且,则 .
12.若向量,则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
13.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___块.
14.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这条抛物线交于两点,则的最小值为;②双曲线的离心率为;③若,则这两圆恰有条公切线.④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点是圆上的点, 且,则圆的面积等于 .
.(不等式选讲选做题)若存在实数满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选讲选做题)设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则曲线上到直线距离为的点的个数有_________个.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及相应的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设函数的图像的顶点的纵坐标构成数列,求证:为等差数列;
(Ⅱ)设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到轴的距离构成数列,求的前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在三棱锥中,和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是中点.
(Ⅰ)在棱上求一点,使得∥平面;
(Ⅱ)求证:平面⊥平面.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班同学利用寒假进行社会实践,对岁的人群随机抽取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的称为“低碳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得到如下统计表和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的值;
(Ⅱ)从年龄段在的“低碳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人参加户外低碳体验活动,其中选取人作为领队,求选取的名领队中恰有1人年龄在岁的概率.
20.(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在和处的切线互相平行,求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
21.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分别是椭圆的左右两个顶点, 为椭圆上的动点.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若与均不重合,设直线与的斜率分别为,证明:为定值;
(Ⅲ)为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上的点,若,求点的轨迹方程.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文)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A B C D C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12. 13. 14.②③
15. A. B. C. 2.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由图像知,,∴,得.
由.
∴. ---------5分
(Ⅱ)
=,---------9分
∵,∴,---------10分
∴当,即时,的最大值为;当,即时,的最小值.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数列为等差数列. ---------4分
(Ⅱ)由题意知,, ---------6分
∴当时,,
----8分
当时,,
.---------10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 (Ⅰ)当为棱中点时,∥平面.----2分
证明如下:
分别为中点,
∥. ---------4分
又平面,平面
∥平面. -----------6分
(Ⅱ)连结,
,为中点,,
⊥,.
同理, ⊥,.---------8分
又,
,
.
⊥.---------10分
⊥,⊥,,
⊥平面.
平面
平面⊥平面.----------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第二组的频率为,所以高为.频率直方图如下:
-----2分
第一组的人数为,频率为,所以.
由题可知,第二组的频率为0.3,所以第二组的人数为,所以. -----------4分
第四组的频率为,所以第四组的人数为,所以. ------6分
(Ⅱ)因为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与岁年龄段的“低
碳族”的比值为,所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6人,岁中有4人,岁中有2人. -------8分
设岁中的4人为、、、,岁中的2人为、,则选取2人作为领队的有、、、、、、、、、、、、、、,共15种;
其中恰有1人年龄在岁的有、、、、、、、,共8种. -----10分
所以选取的2名领队中恰有1人年龄在岁的概率为.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3分)
解:. ---------2分
(Ⅰ),解得. ---------4分
(Ⅱ). ---------6分
①当时,,,
在区间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单调递减区间是. ---------8分
②当时,,
在区间和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
单调递减区间是. --------10分
③当时,,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11分
④当时,,
在区间和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单调递减区间是. ---------13分
21. (本小题满分14分)
解:(Ⅰ)由题意可得圆的方程为,
∵直线与圆相切,∴,即, 又,即,,解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4分
(Ⅱ)设, ,,则,即, 则,,
即,
∴为定值. -----------10分
(Ⅲ)设,其中,
由已知及点在椭圆上可得,
整理得. ----14分
开始
输出
结束


输入
正视图
俯视图
2
1.6
2
1.5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理)试题命题学校:师大附中审题学校:交大附中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若集合,,则( )
(A) (B)
(C) (D)
2.已知为虚数单位,为实数,复数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为,则“”是“点在第四象限”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有3个兴趣小组,甲、乙两位同学各自参加其中一个小组,每位同学参加各个小组的可能性相同,则这两位同学参加同一个兴趣小组的概率为
(A) (B) (C) (D)
3.阅读右面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在区间内,则输入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5.已知实数成等比数列,且函数时取到极大值,则等于( )
(A) (B) (C) (D)
6.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
(B)“”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命题“存在使得”的否定是:“对任意 均有”.
(D)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7.若函数满足,且当时,,则函数与函数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 )
(A)个 (B)个 (C)个 (D)个
8.设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且,则( )
(A)在单调递减 (B)在单调递减
(C)在单调递增 (D)在单调递增
9.设第一象限内的点满足约束条件,若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40,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1 (D)4
10.已知,实数、、满足,
且,若实数是函数的一个零点,那么下列不等式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相应题号后的横线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展开式的常数项是 .(结果用数值作答)
12.同样规格的黑、白两色正方形瓷砖铺设的若干图案,则按此规律第个图案中需用黑色瓷砖___________块.
13.已知,,如果与的夹角为锐角,则的取值范围是 .
14.给出下列三个命题:①若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这条抛物线交于两点,则的最小值为;②双曲线的离心率为;③若,则这两圆恰有条公切线.④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则.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把你认为正确命题的序号都填上)
15.(考生注意:请在下列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评分)
.(几何证明选讲选做题)如图,点是圆上的点, 且,则圆的面积等于 .
.(不等式选讲选做题)若存在实数满足,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选讲选做题)设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直线的方程为,则曲线上到直线距离为的点的个数有_________个.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的图象的一部分如下图所示.
(Ⅰ)求函数的解析式;
(Ⅱ)当时,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及相应的的值.
17.(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Ⅰ)设函数的图像的顶点的纵坐标构成数列,求证:为等差数列;
(Ⅱ)设函数的图像的顶点到轴的距离构成数列,求的前项和.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某几何体的直观图和三视图如下图所示, 其正视图为矩形,左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Ⅰ)证明:⊥平面;
(Ⅱ)求平面与平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某班同学利用寒假进行社会实践,对岁的人群随机抽取人进行了一次生活习惯是否符合低碳观念的调查,若生活习惯符合低碳观念的称为“低碳族”,否则称为“非低碳族”,得到如下统计表和各年龄段人数频率分布直方图:
(Ⅰ)补全频率分布直方图并求、、的值;
(Ⅱ)从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中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人参加户外低碳体验活动,其中选取人作为领队,记选取的名领队中年龄在岁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期望.
20. (本小题满分13分)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以原点为圆心,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分别是椭圆的左右两个顶点, 为椭圆上的动点.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若与均不重合,设直线与的斜率分别为,证明:为定值;
(Ⅲ)为过且垂直于轴的直线上的点,若,求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21.(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
(Ⅰ)若曲线在和处的切线互相平行,求的值;
(Ⅱ)求的单调区间;
(Ⅲ)设,若对任意,均存在,使得,求的取值范围.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数学(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B C D C A B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 12. 13.
14.②③ 15. A. B. C. 2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由图像知,,∴,得.
由.
∴. ---------5分
(Ⅱ)
=,---------9分
∵,∴,---------10分
∴当,即时,的最大值为;当,即时,的最小值. ---------12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
∴, ---------2分
∴,
∴数列为等差数列. ---------4分
(Ⅱ)由题意知,, ---------6分
∴当时,,
----8分
当时,,
.---------10分
∴.  ---------12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证明:∵该几何体的正视图为矩形,左视图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俯视图为直角梯形, ∴两两垂直.
以分别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分
则.
∴,
.------------4分
∴,.
又与相交于,
∴⊥平面. -------------------6分
(Ⅱ)∵⊥平面,
∴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8分
设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所以可取. ------------10分
则.
∴所求二面角C-NB1-C1的余弦值为. ------------12分
19.(本小题满分12分)
解:(Ⅰ)第二组的频率为,所以高为.频率直方图如下:
--------------------2分
第一组的人数为,频率为,所以.
由题可知,第二组的频率为0.3,所以第二组的人数为,所以.
第四组的频率为,所以第四组的人数为,所以. ---------5分
(Ⅱ)因为岁年龄段的“低碳族”与岁年龄段的“低碳族”的比值为,所以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18人,岁中有12人,岁中有6人.---------6分
随机变量服从超几何分布.
,,
,.-----8分
所以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0 1 2 3
-------------------------------10分
∴.----12分
20.(本小题满分13分)
解:(Ⅰ)由题意可得圆的方程为,
∵直线与圆相切,∴,即, 又,即,,解得,,
所以椭圆方程为. ------------3分
(Ⅱ)设, ,,则,即, 则,,
即,
∴为定值. ------------6分
(Ⅲ)设,其中.
由已知及点在椭圆上可得,
整理得,其中.----8分
①当时,化简得,
所以点的轨迹方程为,轨迹是两条平行于轴的线段; -------------9分
②当时,方程变形为,其中,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实轴在轴上的双曲线满足的部分; -------------11分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满足的部分; -------------12分
当时,点的轨迹为中心在原点、长轴在轴上的椭圆.
-------------13分
21.(本小题满分14分)
解:. ---------2分
(Ⅰ),解得. ---------3分
(Ⅱ). ---------5分
①当时,,,
在区间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单调递减区间是. ---------6分
②当时,,
在区间和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
单调递减区间是. --------7分
③当时,,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8分
④当时,,
在区间和上,;在区间上,
故的单调递增区间是和,单调递减区间是. ---------9分
(Ⅲ)由已知,在上有.---------10分
由已知,,由(Ⅱ)可知,
①当时,在上单调递增,
故,
所以,,解得,
故. ---------11分
②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故.
由可知,,,
所以,,, ---------13分
综上所述,. ---------14分
开始
输出
结束


输入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英 语 试 题命题学校:西安中学审题学校:长安一中
第I卷(选择题 共9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语音知识(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从每小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找出其划线部分与所给单词的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 almost A. flower B. mobile C. nobody D. oppose
2. inspect A. glance B. bicycle C. produce D. music
3. human A. pupil B. minute C. fortune D. hurry
4. steady A. peace B. treasure C. theatre D. great
5. machine A. merchant B. toothache C. moustache D. scholar
第二节 情景对话(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根据对话情景和内容,从对话后所给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每一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两个为多余选项。
John: The final exam is coming; seems you are busy preparing for it.
Mary: Of course. Nobody, except you, is idling around the whole day long.
John: Don’t say that. 6 In fact, I’ve been working very hard these days.
Mary: 7
John: Believe me, I’ve really made good preparations this time and I’m staying up late every night…
Mary: Very well, that’s to say, you don’t need my help any more.
John: You may well say so, but en…en…, if possible, 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do me a little bit of favour
Mary: No way. Never expect me to do that. 8
John: I’m begging you, Mary, please, just this one time. 9 I’m remembering the new words time and time again but keeping forgetting them time and time again. Besides, it is so easy a job: just pass on a note, that’s OK.
Mary: It is everything but easy! I was almost caught last time!
John: 10
A. Truth to tell, I hate it.
B. You are always not believing me.
C. I am not so good at English as you.
D. You see, I was born with a poor memory.
E. I promise to buy you a lovely Barbie girl, OK
F. You wrong me if you think I know nothing but fun.
G. You are always that way: making efforts at the last moment.
第三节 语法和词汇知识(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每小题的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11. In Senior One I met ________ all the students admired and respected.
A. so a learned English teacher as B. so learned an English teacher that
C. such a learned English teacher that D. such a learned English teacher as
12. I won’t go to Mount Emei with you for I ________ it the week before last.
A. have visited B. had visited C. visited D. was visiting
13. Do you remember ________ reference book our teacher referred to yesterday I’ve bought _______.
A. the, it B. a, it C. a, one D. the, one
14. ________ to the Internet often puts a high official into an embarrassing position.
A. Exposing B. Being exposed C. Exposed D. To be exposed
15. In ________ meet two rivers lies my hometown.
A. where B. what C. that D. which
16. —What do you think of buying an Elantra 1.6GL AT with $ 20,000
—But ________ $ 6,400 will afford you an Octavla 1.6L, which I think is more cost effective.
A. other B. another C. more D. else
17. Actually, a whale is, as everyone knows, ________ a horse.
A. not more a fish than B. not so much a fish as
C. no more a fish than D. as much a fish as
18. —Believe it or not, I was born with the gift for writing poems.
—________ Why don’t you write one now
A. When were you born B. That’s already a history.
C. Never mention it. D. I wasn’t born yesterday.
19. In an exam, one is easy to make mistakes ________ he is weak.
A. when B. in which C. where D. if
20. Hearing something, as if a branch, ________, he stopped and picked up his ears attentively.
A. break B. breaking C. broken D. broke
21.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our party
—I’d like to. But ________.
A. I’m not myself today B. I look so pale
C. it slipped my mind D. you’re the boss
22. Mr. Smith’s doctor suggested him ________ cold food these days.
A. not eat B. not eating C. not to eat D. didn’t eat
23. How long will it be ________ the project is finished
A. since B. that C. before D. until
24. —I don’t suppose he may have read the book, ________
—Suppose not---he was even mistaken about the heroes’ names.
A. do I B. may he C. did he D. hasn’t he
25. Tomorrow is April Fool’s Day. Be careful not to be ________.
A. taken in B. taken off C. taken on D. taken out
第四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从短文后各题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合适填入对应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Do-o-ggy! Do-o-ggy!”
Mrs. Smith was doing the house when she heard someone shouting outside. 26 about her son, she dashed out. What she saw shocked her: Her son Tommy was standing from his armchair, pointing to a cute little dog and 27 excitedly.
If you knew the 3-year-old boy couldn’t walk or speak 28 that, you would not wonder why Mrs. Smith was so shocked at the 29 of his son’s behavior. Actually, Tommy is a very 30 boy, with golden hair and big blue eyes, but when you talk with him you may find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m: He 31 to make eye contact with you or to respond to you; instead, he murmurs to 32 about something nobody can understand ----- he lives in a word of his own.
Mrs. Smith found that was a dog next door. He surely 33 the boy. He ran to him and sat before him, his body 34 and his tail wagging. The boy reached his hand to touch the dog’s face while the dog licked the boy’s hand with his 35 . Then they began to “talk”, “laugh”, and “walking” on 36 legs around the yard.
Seeing this, tears of 37 filled Mrs. Smith’s eyes. Three years before, her husband had 38 her and her son because of her son’s illness, and ever since her son had been the 39 of her life. She had taken her son to many experts but with 40 effect.
From then on, the little dog became their 41 visitor and Tommy 42 stepped out of his own world and turned normal boy.
Animals have been 43 of mankin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Man has turned more cunning and less reliable as he has become more 44 , while animals remain pure and innocent, 45 that he feels more comfortable with them than with his fellow creature.
26. A. Satisfied B. Worried C. Confused D. Surprised
27. A. speaking B. laughing C. waving D. shouting
28. A. before B. about C. after D. for
29. A. thought B. sound C. sight D. touch
30. A. handsome B. clever C. foolish D. shy
31. A. has B. used C. hates D. fails
32. A. you B. himself C. someone D. strangers
33. A. missed B. admired C. liked D. pleased
34. A. shaking B. bending C. bouncing D. moving
35. A. teeth B. tail C. hand D. tongue
36. A. two B. four C. both D. all
37. A. regret B. sorrow C. joy D. anger
38. A. beat B. abandoned C. encouraged D. ignored
39. A. center B. trouble C. importance D. meaning
40. A. much B. some C. a little D. no
41. A. common B. ordinary C. frequent D. normal
42. A. gradually B. immediately C. continuously D. actually
43. A. neighbors B. enemies C. colleagues D. friends
44. A. foolish B. noble C. clever D. selfish
45. A. in order B. now C. ecept D. so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阅读些列四篇短文,从每小题后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你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
A
46. What will be exhibited in Geneva
A. A watch B. A kind of shoes. C. A bracelet. D. A photo.
47. A newly-developed car has been produced by ________.
A. Vans and Hermes B. Christian Dior
C. Champion Motorsport D. Panerai
48.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________.
A. Goose liver is the favorite food of the Japanese people.
B. Some children have built up a toy-brick-liked building.
C. Mixing up olive oil with ordinary oil makes high-quality oil.
D. Badly behaved designers used not to get what they deserved.
B
Scientists have long had it in their mind to make a robot lizard (蜥蜴). They began with finding out why a lizard can hang on a wall. They noticed the lizard’s toes were unique: They have suckers (吸盘), which enable it to hang on walls. They, therefore, made a robot with suckers on its hands and feet.
The robot could hang on the wall but fell off when crawling. So, they went on researching. 6 years ago, scientists discovered that suckers only were not enough. It is the bristles (刚毛) on each foot that adds friction (摩擦) and static adsorption (静电吸附力) that makes a lizard move on the smooth wall easily without falling down.
Then scientists made great efforts to fix thick bristles to the robot’s hands and feet. However, the effect was not satisfactory. The robot still couldn’t attach itself firmly to the wall.
Scientists got puzzled: How on earth can the lizard crawl on an extremely smooth wall or even on a ceiling without dropping off
An accidental finding inspired them: One day a scientist happened to see an animal attack a lizard and bite off its tail. The lizard broke away from the animal’s teeth and threw itself on a wall to escape, only to fall off heavily on the ground. The scientist wondered: Is it the tail tha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travelling on the wall He caught some lizards for an experiment. The result proved his assumption: A tailless lizard has no trouble walking on an ordinary wall but can’t on a smooth one. A further study showed the lizard’s tail can prevent it falling over backward and, what’s more, that the tail acts as an additional leg while one of the lizard’s legs leaves the wall, which is always the case while it is walking on the wall.
Thus, Tailbot, a super tailed robot, is born.
49. What part(s) would be a must if scientists just wanted a robot which can hang on the wall
A. Suckers.
B. Suckers and bristles.
C. Suckers, bristles and a tail.
D. Hands, feet, bristles and a tail.
50. The bristles function as something ________.
A. to protect the lizard’s toes from injury
B. to produce friction and static adsorption
C. to prevent a lizard falling over backward
D. to help a lizard move about without falling
51. The biggest importance of a lizard’s tail lies in ________.
A. helping support the body
B. serving as another leg
C. sticking to the wall
D. stopping slipping
5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part in the fifth paragraph refer to
A. A lizard often falls over backward while it travels on the wall.
B. A lizard often has three legs on the wall while walking on the wall.
C. A lizard’s tail will replace one of its legs while it moves on the wall.
D. A lizard’s tail often stops it fall over backward while moving on the wall.
C
Tony Blair, former Prime Minister of Britain, would not have felt excited over Oxford’s intention to offer him an honorary doctor’s degree had he known it were later to be taken back.
The story should begin from a girl called Catherine Lisa Bell.
Catherine Lisa Bell was a girl from a remote mountain area. She was the first graduate in that area to reach Oxford’s entry score, but her application was refused in the interview, because the professors thought she lacked creative potential.
The government of the girl’s hometown paid a special visit to Minister of Education and asked him to speak for her to Oxford. The Minister called at Oxford and hoped they would give the girl special admission. Quite unexpectedly, however, his pleading was refused. The Minister turned to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but he got turned down as well. The deputy prime minister couldn’t help but turn to Prime Minister Blair. Blair telephoned to Oxford himself to show his personal attention to the matter. He tried his best to persuade the university officials to change their decision, only to be greeted with a declaration from Oxford: “We admit that Prime Minster’s proposal comes out of concern for the students from less developed areas, but it is unacceptable. There is but one reason: On matters of enrolment (招生),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change the interview conclusion the professors draw. This is hundreds of years of tradition of Oxford.”
Feeling a loss of face, Blair complained in private that Oxford was too stiff (古板) and needed reforming. Famous people have no privacy (隐私). The complaint soon found its way to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Oxford and aroused great anger among them. Immediately the university cancelled the plan to give Blair an honorary doctorate and delivered a strong protest against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干涉) on university affairs.
53. Oxford refused admission of the girl because ________.
A. she was thought to lack creativity
B. she was from a low developed area
C. her score didn’t meet the requirement
D. her local government didn’t support her
54. The reason why Oxford refused Blair was that ________.
A. Oxford stuck to its ancient tradition B. it was too stiff and needed reforming
C. they respected the professors’ opinion D. Blair was not yet its honorary doctor
55. Oxford canceled their plan to offer Blair an honorary doctor’s degree because ________.
A. they learned about Blair’s privacy B. Blair asked them to get reformed
C. they were angry with his complaint D. he showed his excitement too early
56. What kind of a university do you think Oxford is
A. Its professors are self-willed. B. It fears no power or influence.
C. It always stands on principles. D. It is stubborn and inflexible.
D
What shapes a man’s ability and skill was always a question to psychologists until a few decades ago when findings show that they for the most part come from practice ---- repetitive and endless practice.
The psychologist K. Anders Ericsson of the University of Florida and his team, based on a survey of a violin class in a college of music, have found that the students whose levels are rated as “A” have spent on average over 10,000 hours on violin-practice, those with level B a bit less than 8,000 hours, and those with average or lower levels no more than 5,000 hours.
The result of the survey is widely preferred because it suggests tha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that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excellent” and “good” lies more in hard work than in natural intelligence. Malcolm Gladwell points out in his latest book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Practice isn’t the thing you do once you’re good. It’s the thing you do that makes you good.” Besides, he thinks IQ plays little part i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bility. “When one has an IQ of 120,” writes he, “what is beyond it does not make an evidential difference in real life.”
However, scientists’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psychologists’. Their findings show success in many areas depends on intelligence --- and not a little. David Lubinski and Camilla Benbow of Vanderbilt University, with their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a milestone research. They selected from Youth Talented Search 2000 teenagers of or under 13 whose SAT results ranked top1%. After tracking the achievements the 2,000 “wonder children” made in academy and career, Lubinski and Benbow’s group found that those ranking top 1% have more possibility (averagely by two to four times) to get a doctor’s degree, a certificate, and publish academic theses and works than those ranking top 9%. As a conclusion, it’s a great advantage in the real world to have a high IQ.
57. Psychologists apply violin-practice as an example to support the idea that ________.
A. common people have more chances to become skilled
B. practic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bility
C. a man’s ability has little to do with one’s intelligence
D. even a high IQ man can not succeed without practice
58. Psychologists’ conclusion is popular among people probably because ________.
A. everyone sees a chance to succeed through practice
B. hard work plays as important a part in success as IQ
C. they are told that IQ makes no difference in real life
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excellent” and “good”
59. Scientists’ conclusion differs from the psychologists’ in that they think ________.
A. success has much to do with intelligence
B. both hard work and high IQ lead to success
C. practice makes up for a lack of intelligence
D. success depends a lot on early development
60. What is the writer’s attitude to psychologists’ and scientists’ conclusions about man’s ability and skill
A. He is more in favor of psychologists’.
B. He prefers scientists’ to psychologists’.
C. He takes an objective attitude to both.
D. He supports both conclusions equally.
第二节(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根据短文内容,从下框A~F选项中选出能概括每段主题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选项中有一项为多余项。
On the train from New York to Boston, I found next to me sat an elderly blind gentleman. My PhD director was a blind man, so I started a talk with him. To my enjoyment, the blind man was a good talker, so we shared a happy and interesting journey. It was then a time when a racial conflict broke out in Los Angeles, so our topic turned to the racial prejudice.
The old man told me he was born in the South and that he was brought up to believe black people were a lower race. In the South he had never gone to dinner or school with black people. Their family had used black servants.
Then he went to school in the north. Once his class appointed him to organize a picnic. He went so far as to attach to the invitation the message “We reserve the right to refuse anyone”. In the South it means “Negroes are not welcome”. This aroused a huge row in the class, and their form teacher dealt him a severe scolding. He went on. Sometimes when he happened to be served by a black assistant in a shop, he would place the money on the counter for the black man to take so as to avoid hand-to-hand contact. I asked, smiling, “So you wouldn’t marry a person of colour ” He said laughingly, “I shut myself off from them, let alone marry a black woman. Truth to tell, at that time I thought any white person who married a black person would bring shame upon their parents. ”
During his graduate years in Boston he was caught in a car accident. He was lucky enough to survive, but he lost his sight, unable to see anything. He was admitted to Carroll Center for the Blind, where he learned to read Braille, walk with the aid of a stick and other skills. Gradually he came to live on his own. “What worried me most was that I couldn’t make out the colours of the people around. I went to a psychological counselor and told my problem to him. He helped me a lot and won my complete trust so that I was willing to tell everything to him. One day he told me he himself was black.” After that, his prejudice was thoroughly gone. He couldn’t tell whether the counselor was white or black but he knew he was a good man. The colour of skin meant nothing to him.
When the train was pulling into the station, the old man stood up and said, “I’ve lost my sight and also prejudice ----- What a fortunate thing!” His wife was already on the platform. As soon as the old man got off, the couple threw themselves into each other’s arms. To my surprise, his wife was an old black lady! I had a sudden insight: Eyes often mislead and even cheat us while an eyeless man is sometimes lucky, because he has to “look” at the world with mind’s eye; what eye views may be one-sided and incomplete while what mind’s eye views is always the true nature.
第II卷(选择题 共55分)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各句句意和空白之后的汉语提示词,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的横线上写出对应单词的正确、完整形式,每空只写一词。
66. He played a ________ (被动的) role in the marriage.
67. This plant has green ________ (树叶) throughout the year.
68. People who work in libraries spend a lot of time ________ (为分……类) books.
69. All the young soldiers are ready to ________ (流血) for the country.
70. I figure on being in New York in ________ (元月) .
71. Our visit to the museum is ________ (推迟) till next Wednesday.
72. They stepped ________ (侧身地) down the stairs.
73. In football ________ (团队合作)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individual skill.
74. Do you know which city ________ (遭受) the worst air pollution
75. His ________ (勇敢) should be an example to all of us.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15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___),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的词。
注意: 1. 每处错误及修改均仅限一词;
2. 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We were assigned a composition but I was in good mood for it until this morning.
It is Sunday today, so I had a good sleep. When I get up, I had a strong desire
do something. So I set about doing the toughest thing -- writing a composition.
I had an extreme quick head and a good idea upon other rushed into my mind.
Before long I typed about 500 words. I skimmed through my work and was quite
satisfying. It should be another model composition. I stretched myself, intend
to polish it after a rest, so something unexpected had happened: the power failed
suddenly. And I forgot to save the file!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
假定你是中学生李华。在国外中学生贴吧上看到一位名叫Slowstudent的中学生的帖子,你看到如下内容。请你根据帖子内容、写作要点和要求跟帖。
写作要点:
1. 表明自己的看法;
2. 陈述自己的理由(可举例说明);
3. 提出至少两条建议。
要求:
1. 短文须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 2. 短文词数不少于100(不含已写好的部分)。
3.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意连贯。 4. 书写需清晰、工整。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英语答案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四节,满分55分)
01-05BDABC 06-10FGADE 11-15DCDBA 16-20BCDCA 21-25ABCCA
26-30BDACA 31-35DBCAD 36-40BCBAD 41-45CADCD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46-50ACDAB 51-55BCACC 56-60CBAAC 61-65DGCAF

第三部分: 写作(共三节,满分5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66. passive 67. leaves 68. classifying/sorting 69. bleed 70. January 71. postponed/ delayed 72. sideways 73. teamwork 74. suffers 75. bravery
第二节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 5分,满分15分)
We were assigned a composition but I was in good mood for it until this morning.
no
It is Sunday today, so I had a good sleep. When I get up, I had a strong desire∧
got to
do something. So I set about doing the toughest thing -- writing a composition.
the
I had an extreme quick head and a good idea upon other rushed into my mind.
extremely another
Before long I typed about 500 words. I skimmed through my work and was quite

satisfying. It should be another model composition. I stretched myself, intend
satisfied intending
to polish it after a rest, so something unexpected had happened: the power failed
but
suddenly. And I forgot to save the file!
第三节 书面表达(满分30分)(One possible version)
21世纪教育网 Slowstudent,
This is really a tough nut to crack. In my opinion, you should not be afraid of a parents’ meeting; instead, you’d better take a proper attitude to it.
In fact, a parents’ meeting is for the most part a communication meeting, where teachers and parents exchange information and opinions about students’ situations at school and hom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s for your problem, I think you can have a good talk with your parents and teachers. While talking with your parents, you can focus on how hard you study (if it is the case) and why you failed this time or even ask them to help analyze your failure. When talking with your teachers, better ask them for the law of each subject 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learning them. Anyhow, improving your grades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Yours,
Li Hua


(Another possible version)
21世纪教育网 Slowstudent,
This is really a tough nut to crack. In my opinion, if you use your head a little bit, it is easy to deal with. Let me put it clearer. Now that parents’ meetings bring troubles and unhappiness to you, that would be okay if there were no such kind of meeting. It is impossible for you to forbid your school or your class to hold a parents’ meeting, but you can “forbid” your parents to attend the meeting. How One way is not telling your parents there will be a parents’ meeting. Another is trying to say something bad about the meeting (say, the meeting is intended for nothing but to collect money) so that your parents hate to go to it. These approaches prove effective, for I am as slow a student as you.
Yours,
Li Hua
A. An accident changing the man
B. The man’s evil behavior in the North
C. The man’s birthplace and childhood
D. Coming across a blind man on a train
F. The author’s sudden comprehension of the truth
G. The man’s treatment to colored people in the South
61.
62.
63.
64.
65.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命题学校:高新一中审题学校:西安中学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指定位置上。
(3)必须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之源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一个距今6500年以上的黄铜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铜制品。而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1977年在甘肃东乡出土的一把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据激光光谱分析为锡青铜。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600—前2000年)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这些似乎都可以表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体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展形式,直延续至更后期。
1885年,英国伦敦大学的拉古别里提出了中国文明“西来说”。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根据他发现的仰韶文化彩陶,指出中国史前彩陶与中亚、东欧史前彩陶类似,于是“西来说”获得了考古资料的支持。但不久之后,中国考古学者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发掘出了中国本土文化史前时代的遗物。这时若再说中国史前时代皆一片空白,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便很难成立了。所以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折衷的说法,即中国本土有人长期居住,但远在史前时代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响,而产生文化的进展,这其中当然也即包括我国古代文化重项:青铜文化。
“西来说”,多是外国学者提出,而其主要支持力量也来自于中国域外,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恐怕不会比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多数也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学说建立的基础也难免不扎实。他们起初抱有一个结论,但是新的考古材料的出现完全否定了他们的论断后,他们很快就作出了调整,大意不变,只是很识时务的避开了矛盾,这就显得有点可笑,他们的论断是否有较多的主观成分呢?
  对“西来说”我们有两点学术上的质疑。
  首先,既为西来,则肯定是由西向东由早渐晚。从自然地理环境来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在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洲的东部。中国的东部及东南部面临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部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西南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西部有天山山脉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这一切使古代中国成为一个基本上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但再具体细究,基本上有三处方位可勉强称为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至于其他地区我们结合当时的人类技术当可轻易否定。
  路径即已找定,那么青铜文化的出现在几条所谓的路径上是否由西向东就都比中原早呢?科学的考古学材料告诉我们:很遗憾。北方地区早期铜器发现于朱开沟文化(第三、四期,即公元前1735--前1565年或略早)、夏家店下层文化(公元前2000--前100年),早于公元前2000年的铜器尚未发现。新疆地区青铜器的出现更是已经晚至公元前十六世纪以后,而且据研究,其青铜文化是从东方的甘青地区西传去的。云滇地区青铜文化的形成也已在公元前十三世纪以后,而且从北方南传的信息因素甚多。
其次,青铜文化既为西方传来,则我国,特别是文明最先诞生的中原地区,就应该存在着不说全部但也有较主要的一些西方文化面貌,如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青铜雕像、欧贝德文化标志神权和王权的权杖、西亚早期文明艺术中的金面罩等等,但这些因素在中原青铜文化中都不存在,文化面貌完全不同。
“西来说”疑点多多,且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愈难自圆其说。中国古代文明是在本土以中原为核心和领头,多元积累,一元出现和成熟起来的。(摘自《青铜文明源流考》有删改)
1.下列关于“西来说”的表述,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 “西来说”是伦敦大学拉古别里在1885年针对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提出来的一种理论,瑞典人安特生的考古发现成为这一学说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B. “西来说”坚持认为中国大陆史前时代是一片空白,中原地区人口和文化都是自西方输入的,而不是在本土产生的。
C. “西来说”的赞同者多是外国人,其中多数人未亲见国内有关文明起源的第一手考古材料,而且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也没有中国本土的多数学者深厚。
D.“西来说”兴起于上世纪初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而且至今存在很多疑点,随着现在考古资料的极大丰富,它愈难自圆其说。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青铜时代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到底在哪里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
B.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出土的的黄铜片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中国最早的铜制品。甘肃东乡的公元前3000年的铜刀,是我们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器。
C.在广泛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铜器发现较多,有红铜器、黄铜器及青铜器,还有与熔铜有关的遗物。
D.古代中国处于一个基本与外界隔离的独立的自然地理区域。早期文明交往的通道只可能是北方草原、新疆地区及云滇地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我国铜文化在开始就呈现出以中原地带为中心的多元发
展形式,而且一直延续了较长时期。
B.事实证明,我国中原地区的青铜文化不仅不是西来的,而且从本土产生以后
还向周围传播,对周边地区产生了一定影响。
C.各种不同的古代文化有各自不同的文化面貌,这些面貌是后世研究者识别他
们并区别不同文化的重要依据,
D.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青铜文化也远比其他地区辉煌,
所以青铜文化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项。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有志节,每以忠义自许。初名瑗,字子玉,读《后汉书·张纲传》,慕而改之。周齐王宪引为参军。宣帝将害宪,召僚属证成其罪,纲誓之以死,终无挠辞。及宪遇害,露车载尸而出,故吏皆散,唯纲抚棺号恸,躬自埋瘗,哭拜而去。
隋开皇末,为太子洗马。皇太子勇尝以岁首宴宫臣,左庶子唐令自请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纲以为不可,趋而出。及勇废黜,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无敢对者。纲对曰:“今日之事,乃陛下之过也。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奈何以弦歌鹰犬之才侍侧?乃陛下训导不足,岂太子之罪耶!”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帝奇其对,擢拜尚书右丞。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用事,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会遣大将军刘方诛讨林邑,杨素言于文帝曰:“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因言纲可任,文帝以为行军司马。刘方承素之意,屈辱纲,几至于死。
高祖践祚,拜礼部尚书。时高祖拜舞人安叱奴为散骑常侍,纲上疏曰:“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基。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鸣玉曳组,趋驰廊庙,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高祖不纳。
贞观四年,拜太子少师。时纲有脚疾,不堪践履,太宗特赐步舆,令纲乘至阁下,数引入禁中,问以政道。又令舆入东宫,皇太子引上殿,亲拜之。太子尝商略古来君臣名教竭忠尽节之事,纲凛然曰:“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古人以为难,纲以为易。”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五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之立碑。
(节选自《唐书·李纲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周齐王宪引为参军 引:邀请
B. 纲以为不可,趋而出 趋:快步走,跑
C. 文帝召东宫官属切让之 切:急切,立即
D. 而先令舞胡致位五品 致:到,到达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纲“忠义敢谏”的一组是: (3分)
①抚棺号恸,躬自埋瘗 ②辞气凛然,左右皆为之失色
③奏琵琶,又歌《武媚娘》之曲 ④非创业垂统贻厥子孙之道也
⑤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 ⑥林邑多珍宝,自非正人不可委
A. 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①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李纲年少时候就刚正并且很有志向,认为自己是一个忠义之士,因为仰慕东汉人张纲的品节,而把自己的姓名由李瑗改成李纲。
B. 对皇太子杨勇被废黜一事,李纲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以前辅佐太子的人都是吃喝玩乐之徒,没有很好地教导太子,致使太子被废。
C. 因为李纲常常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屈从别人,所以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他们向皇帝进言,设计陷害李纲,几乎致李刚于死地。
D. 李纲曾经患脚病,连鞋都穿不上,唐太宗特地赐给他步辇,多次让人把他抬进皇宫中,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道理。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在汉语。 (10分)
(1)勇器非上品,若得贤明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
(2)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注]诗人长期隐居于襄阳,这首诗作于诗人游历吴越期间。
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歌颈联在构思上很有特点,请你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 , ,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庄子·逍遥游》)
(2)名岂文章著, ,飘飘何所似, 。
(杜甫《旅夜书怀》)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谁是谁的痛
①几年来,父亲从没到过儿子所在的城市。因为去一次需步行好几里的山路,然后坐几个小时的汽车,再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父亲老了,不舍得花钱,况且还有严重的晕车毛病。当儿子打电话来问能否去参加他的婚礼时,父亲骂道:“混小子,订日子了才给我说,这样的事就是出国我也得去啊!”
②父亲穿上了那件笔挺的西装,把皮鞋擦了一遍又一遍,看着鞋面上映出他满是皱纹的脸,嘿嘿地笑。儿子是这个小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成了单位的领导,又找了一个天仙一样的城里媳妇。
③当父亲赶到时,宾馆里早已宾朋满座。儿子亲自开车从火车站把他接来,迅速穿过出出进进的人群,安排他到了一间安静的小屋里,说:“爸,你坐了这么长时间的车也累了,就在这里歇歇吧。”父亲连连说:“我大老远来了,应该见见你的朋友啊!”“今天太忙,以后再说吧!”儿子说着,走了出去,随手把门给关上了。忽然门又开了,儿子探出一个脑袋,“爸,你别乱跑。”紧接着又是关门声。
④婚礼在一片祝贺声中进行着,伴随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司仪走到前面,宣布所有的亲友就位。然后主婚人证婚人等在接连不断的掌声中送出了自己的祝福。忽然听到一声:“请新郎父亲讲话!”
⑤“来了!”一个声音传来。人们纷纷扭转头,只见一个乡下老头从后面正拨开人群急匆匆地往前面来。这时,有的人已经忍不住笑出声来。只见他挽着西装的袖子,露出了黑黝黝的臂膀。
⑥新郎慌了,快步走到司仪跟前小声地说了什么。只听司仪道:“由于老爷子一路劳顿,嗓子变得沙哑,但他依然带来了对儿子儿媳最真诚的祝福……”儿子走到父亲跟前,皱着眉头小声说:“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了?你不会讲话,心里就没数……”正说着,只听到司仪又高声宣布:“今天,公司的董事长梅先生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儿子赶紧离开了父亲,笑容可掬地向梅先生迎去……赶到前面的父亲僵立在那里,在众人面前挤出了尴尬的笑……
⑦父亲回家了。他买了好多喜糖分给了乡亲们。晚上,他把妻子的遗像又擦了一遍,说:“老婆子,你交给我的任务完成了。我把咱们的儿子养大,供他上了大学,如今也娶媳妇了。”然后他后退了一步,整了整那身西装,毕恭毕敬地站在那里,大声说:“请新郎的父亲讲话!”接着又向前迈了一步,清晰地背出了自己的贺词。
⑧就在一个月前,父亲就打听到城里人结婚都要让父母讲话的。父亲是个文盲,从没到过隆重的场合。他发誓不能给儿子丢脸,他特意找到本乡最有名的教师,为他写了篇讲话稿,还让人家一句一句地教会他,每天都要背诵一遍。
⑨父亲对着妻子的遗像一口气背了几遍,背着背着,不觉泪流满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因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加之还要花钱,所以有严重晕车毛病的父亲几年来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
B. 打电话问父亲“能否去参加”婚礼时,其实儿子的内心觉得父亲不去也可以,而父亲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他必须去。
C.第⑥段中,“皱着眉头小声说”这一语言描写,真实地表达出儿子对自己父亲此刻出现在婚礼现场的尴尬、懊恼和愤怒。
D.儿子对父亲是有感情的,他于情于理都觉得父亲应该参加自己的婚礼,但是他和父亲之间已经有了隔阂,他不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
E.这篇小说以婚礼为线索,深刻揭示了农村与城市的差异,既赞美了农村人的淳朴善良,又流露出对他们缺乏文化的忧虑和无奈。
(2)第⑧段插叙的内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6分)
(3)你认为小说标题“谁是谁的痛”有什么含义? (6分)
(4)读完这篇小说你有什么感触?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孑民先生。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适成强烈的对照。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来自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我蔡元培可不这样。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适成强烈的对照。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缴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缴给考官。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始,作者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将“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完美融合。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分)
(3)文章最后一段内容对介绍和评价蔡元培先生有什么作用? (6分)
(4)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下半场第26分钟,河南建业在被对方攻入一球之后,队员立即改变策略,不断发起猛攻,但这已是挖耳当招,最终以0比1落败。
B.自建校至今,永登一中几代人,一腔热血,惨淡经营,十番苦功,奋斗不息,为国家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的毕业生。
C.富人可做陈光标,平民可为陈贤妹;为官尽如孔繁森,求知都似袁隆平,倘都能如此,繁荣和谐的大同社会则计日程功了。
D.有百年历史的易俗社剧场在上世纪初设计安装了转台,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使用后观众引以为奇,演出盛况空前。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任何人企图煽动少数僧人采取激烈的行动,以破坏西藏的稳定,是不利于藏族地区发展和藏族人民是否幸福安康的,也是不得人心的。
B. 林书豪,这个曾对中国球迷而言还相当陌生的名字,现在已几乎成为和姚明
一样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篮球明星。
C. 你看画家笔下的这幅《大婶》,我们不仅能从他的线条里读出韵律,读出抑扬顿挫,而且用笔实在是生动流畅。
D. 中方希望各方都能抓住机遇,相向而行,尽快重启对话进程,积极探索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有效途径。
15.选择恰当的语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感动中国人物(刘伟)颁奖词的横线处,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 ,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 ,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①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 ②那变幻的旋律,
③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 ④他依然执拗地屹立在钢琴旁
⑤平静而坚定的眼神 ⑥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
A.⑥③①/② B.③⑥④/②
C.③⑥①/② D.⑥③①/⑤
16. 仿照示例,自选对象,另写两段话,要求句式与手法与示例相同。(6分)
如果将西安城比喻为四四方方的一部大书,大雁塔就是盖在这本书上的一枚印章。
17. 筛选下列五个短句中的信息,为“西安鼓乐”用一个单句下一个定义。
(5分)
①千百年来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
②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境内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
③起源于隋唐
④是我国古代音乐的重要遗存
⑤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
六、写作 (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2月16日晚,北京市东直门的一家餐饮店发生火灾,消防车在赶赴救火现场途中,大量社会车辆不仅不让行,反而抢道超车。有网友将此情况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后,一时引发热议。有网友说:“和消防车抢道,堵塞的是公共道德。”有网友说:“如果着火的是我们自己家,我们也要抢消防车的道吗?”还有网友说:“即使不是开车,我们抢道占道的事情还少吗?我们都习惯了!”
这件事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
1.B
【说明】“坚持认为”错误。1930年以后,许多外国学者多采折衷的说法
2.A
【说明】中国青铜文化的源头在中国,这是本文作者的观点,也是不容商榷的,并非“到目前还得不到解决”。
3.D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说明】“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早于世界其他地区”这在文中无证,也与事实不符合。
4.C.
【说明】切:严厉,严酷
5. D.
【说明】③非李纲所为,⑥非李纲所言。其他或言行或作者评论皆可表现“忠义敢谏”
6.B
【说明】李纲认为太子被黜,根本原因在于皇帝自己。
7.(1)杨勇的才能并不是上等的,如果得到贤良明智的人来帮助引导他,完全可以继承皇帝的事业。(器、辅导、足堪,5分)
(2)和皇帝一起起兵的有功之臣,还没有全都封赏;高明的人才和饱学之士,还流落在民间。(遍、硕学、草莱,5分)
8.(5分)答案:
该诗表现了作者的思乡盼归之情。(2分)
作者先借景抒情,以凄清的秋景表现内心惆怅,再写自己客居楚地,想到亲人不觉落泪,而要归去却水天茫茫,找不到归路。(3分)
9.(6分)答案:
诗歌颈联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作手法(联想想象)。(2分)上联写诗人自己在旅途中思念家乡和亲人,不禁落下泪来;而下联是作者想象自己的亲人在家乡的襄水之滨遥望着天边驶来的船帆,盼望着自己归来。(2分)作者用想象的景象将“思念”的内容落实,自己一方与亲人一方彼此呼应,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扩大了诗歌境界,而且真切表达诗人的思归之情。(2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2)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选D,3分; 选B,2分; 选A,1分。
【说明】A.“一直不愿意去儿子所在的城市”表述不准确,主观上很渴望去,而是受诸多客观条件限制。
B. “能否去参加”表明了儿子的内心情与理的矛盾。
C.“皱着眉头小声说”不是语言描写,“懊恼和愤怒”不符合人物心理。
E. 婚礼不是明显的线索,该项对主旨的概括偏离文本。
(2)答案:(每点2分,共6分)
①是塑造父亲形象的重要部分,充分表现了它对儿子婚礼的重视,对儿子深沉的爱。
②照应第⑤⑥两段,使前文父亲一边喊着“来了”,一边拨开众人上前的行动有了心理基础,而且也使读者更深理解了父亲“僵立在那里”的尴尬。
③为小说最后父亲“泪流满面”做铺垫。
(3)答案:(每点2分。共6分)
①在儿子心中,父亲身份低下,是个文盲是他的痛。
②在父亲心中,儿子对他的冷淡以及忘情是他的痛。
③发生这样的事情,应该使我们每一个人痛心。
(4)(8分)答案示例:
父爱如山。(2分)父亲艰难地把儿子养育大,为了在儿子婚礼上不给儿子丢脸,父亲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在遇到尴尬后,他默默的回到山村独自痛苦,保全了儿子的所谓脸面。(2分)付出一切,忍受一切,无怨无悔,在儿女的成长中默默老去。(2分)我们不该忽视这份爱,更不该伤害爱我们的父亲,不能让他们因我们而心痛。(2分)
12.(1)选C,3分; 选E,2分; 选B,1分。
【说明】
A.“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错误,蔡元培是投石子的人。“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完全错误。
B.“完美融合”错误,原文意思是对比鲜明。
D.对原文的反面陈述完全违背文意。
E.是别人叙说而已。
(2)(共6分,每点2分)答案:
①是著名学者。它对中西方文化艺术、自然科学、社会政治均有卓越建树。
②有完美人格。他既有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又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
③是大教育家。改革北大,使北大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
(3)(共6分,每点2分)答案:
①将蔡元培比作苏格拉底(类比),给予蔡元培极为崇高的历史地位。
②蔡元培遇到了像苏格拉底一样的猜疑、指摘,他处境困难。
③有很多人同情和支持蔡元培,历史将证明他的清白和功绩。
(4)(8分)答案示例:
广博地学习和吸收中外文化精髓,可以使人思想崇高,趣味雅洁。蔡元培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兼收并蓄,特别对古希腊艺术了解透彻,这使他具备了诸多优点,平和包容,崇高雅洁,朴素谦抑,令人有高山仰止之意。他如果没有对中西文化的贯通理解,就难以成为“学界泰斗”。我们在学习中,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要重视,也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高,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人生境界。
13.A(3分)
【说明】挖耳当招:把别人举手挖耳朵的动作当做跟自己打招呼,比喻期待的心情非常迫切。
14. D(3分)
【说明】A. “不利于……是否幸福安康”不搭配
B. 主宾不搭配。“名字……几乎成为……明星”
C. 逻辑混乱,递进关系不当。
15.C.(3分)
16. (6分)
【说明】必须有比喻的修辞手法,而且每句话中的两个比喻之间关系得当。
17. (5分)答案示例:
西安鼓乐是一种起源于隋唐,至今仍然保持着古代音乐曲目、谱式及演奏形式,流传在西安及周边地区的大型民间乐种。
18.略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理综试题命题学校:交大附中审题学校:高新一中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试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符合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78分)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有关细胞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各种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唯一场所
B.所有生物都以细胞为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
C.所有细胞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细胞膜和细胞质
D.随着细胞生长,细胞的体积增大物质交换效率增强
2.右图为DNA的含量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若该图表示细胞中DNA含量变化,此图不可能为减数分裂过程
若该图为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bc段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
若为精子形成过程,则cd段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若该图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则中心体移向两极发生在bc段
3.秃顶在男性表现较多,女性中表现极少,一般在30岁左右以后表现出来。通过调查发现:秃顶的女子与正常的男子婚配所生的男孩全部是秃顶,女孩全部正常。纯合体的秃顶男子与正常的女子婚配,女儿有正常也有秃顶,儿子全秃顶。就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控制秃顶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
该秃顶性状表达与性别有关但不属于伴性遗传
父亲正常母亲正常不可能生出秃顶的儿子
女儿秃顶时父亲不一定秃顶母亲一定秃顶
4.在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进行的观察实验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叶肉细胞观察细胞质流动时,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使流动速度加快
B.观察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时,可选用小鼠卵巢组织进行
C.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时,不需要解离和漂洗过程
D.用菠菜叶下表皮观察保卫细胞时,可以看到叶绿体
5.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B.植物生产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
C.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D.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6.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B.老年人体内仍然存在着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C.分化后的不同组织细胞中RNA、蛋白质种类完全不同
D.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多细胞生物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7.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B.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
C.泄露在美国墨西哥湾海洋中的大量原油能被海洋生物迅速分解,不会导致生态灾难
D.电镀废液中含浓度较高的含氮化合物,经中和后可直接用于浇灌农作物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银氨溶液的制备:在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2%的AgNO3溶液2ml,然后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边滴边振荡,直到最初生成的沉淀刚好溶解为止。
B.乙酸乙酯的制备: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mL浓硫酸,然后慢慢加入2mL无水乙醇和2mL无水乙酸,加入几粒沸石用酒精灯小火加热。
C.在纯锌与稀H2SO4反应中滴入少量的Cu(NO3)2溶液后生成H2的反应速率加快
D.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可以先加入稀硫酸与3%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9.关于阿佛加德罗常数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1 mol二氧化硅中含有2NA个硅氧键
B.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5NA
C.标况下,22.4L SO3含有40NA个分子
D.含4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加热下反应,转移电子2NA个
10.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
① CH3COONa与HCl; ② CH3COONa与NaOH ③ CH3COONa与NaCl ④ CH3COONa与NaHCO3
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
A.pH:②>③>④>① B. c(CH3COOH):①>④>③>②
C.c(CH3COO-):②>④>③>① D.溶液中c(H+):①>③>②>④
11.在pH=1的某溶液中,可能存在NO、I-、Fe3+中的一种或两种,向该溶液中滴入Br2,单质Br2被还原,由此推断该溶液里,上述三种离子中一定存在的离子为
A.NO、Fe3+ B.只有NO C.I-、Fe3+ D.只有I-
12.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X、Y同主族,X的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反应生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水溶液显酸性;Z、W、M是第3周期连续的三种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非金属,且原子半径Z>W>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Z是海水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X、M两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X<M
C.X和W的氧化物均可做耐高温材料,M的氧化物可做太阳能电池
D.X、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间反应生成一种可净水的化合物
13. 将15.6 g Na2O2和5.4 g Al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200 mL溶液,再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 L,若反应过程中溶液的体积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反应过程中得到7.84L的气体
B.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c(Cl-)+c(OH-)
C.最终得到7.8 g的沉淀 D.最终得到的溶液中c(Na+)=1.5 mol·L-1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有的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作答的得0分)
14.物理学家通过艰辛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究自然规律,为人类的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我们敬仰。下列描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A.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从而提出了日心学说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并未测定出引力常量G
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
D.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15.如图所示,某物体自空间O点以水平初速度v0抛出,落在地面上的A点,其轨迹为一抛物线。现仿此抛物线制作一个光滑滑道并固定在与OA完全重合的位置上,然后将此物体从O点由静止释放,受微小扰动而沿此滑道滑下,在下滑过程中物体未脱离滑道。P为滑道上一点,OP连线与竖直成45 角,则此物体
A.由O运动到P点的时间为
B.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水平分量为
C.物体经过P点时,速度的竖直分量为
D.物体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16.如图所示,在一升降机内,一物块被一轻质弹簧紧压
在天花板上,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升降机的地板上,弹簧保
持竖直。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物块未曾离开升降机的天
花板。当升降机按如图所示的v—t图像上行时,可知升降
机天花板所受压力F1和地板所受压力F2随时间变化的定
性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17.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某一初速度从A点冲上一个倾角为30 的斜面,其运动的加速度为3g/4,这个物体在斜面上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
A.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3mgh/4
B.物体的机械能损失了mgh/2
C.物体的动能损失了mgh D.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了mgh
18.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轨道。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由五颗静止轨道卫星和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三十颗非静止轨道卫星中有二十七颗是中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为55 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约为21500km,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km,地球半径约为6400km。已知,下列关于北斗导航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比中轨道卫星的大
B.静止轨道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均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C.中轨道卫星的周期约为12.7h
D.地球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静止轨道卫星的大
19.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有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带电质点P1和P2,其中P1固定而P2获得一垂直于它们之间连线的水平初速度后开始运动,关于P2以后的一段运动情况,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P1、P2为同种电荷,则P2在运动中加速度变小,动能变大,电势能变小
B.若P1、P2为同种电荷,则P2在运动中加速度变大,动能和电势能都变小
C.若P1、P2为异种电荷,则P2在运动中可能加速度变小,动能变小,电势能变大
D.若P1、P2为异种电荷,则P2在运动中可能加速度大小不变,动能和电势能都不变
20.如图所示,接在照明电路中的自耦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三个灯泡L1、L2和L3,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当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等效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变大 B.三个灯泡都变亮
C.原线圈两端的输入电压减小 D.原线圈中电流表示数减小
21.如图所示,在第二象限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
度为E;在第一、四象限内分别存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磁
感应强度大小相等。有一个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从x轴上的P
点垂直进入匀强电场,恰好与y轴45 角射出电场,再经过一
段时间又恰好垂直于x轴进入下面的磁场。已知O、P之间的
距离为d,则带电粒子
A.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B.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C.自进入磁场至第二次经过x轴所用时间为
D.从进入电场时开始计时,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第二次经过x轴的时间为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11题,共129分)
22.(5分)(1)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被拉伸时,不能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B.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应保证弹簧位于竖直位置且处于平衡状态
C.用直尺测得弹簧的长度即为弹簧的伸长量
D.用几个不同的弹簧,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拉力与伸长量,可得出拉力与伸长量之比相等
(2)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展,用直尺测出其长度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钩码平衡后测出其长度L,令x=L-L0。改变钩码数,进行多次测量,而后作出了如下所示的F—x图像,其中你认为符合实际情况的可能是( )
23.(10分)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有: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动势约1.5V,内阻未知) B.直流电压表V1、V2(内阻很大)
C. 直流电流表A(内阻可以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R(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Ω)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1)甲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到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U/V 2.62 2.48 2.34 2.20 2.06 1.92
I/A 0.08 0.12 0.19 0.20 0.24 0.28
试利用表格中的数据在所给的坐标图中作出U—I图,由图像可知,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为 V,总内阻为 Ω。由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能够正确读数的电压表应该为表 (填“V1”或“V2”)
(2)乙同学在找出断路的导线并调换好的导线后,连接该电路继续实验时,由于电流表发生短路故障,因此只能记录下两个电压表示数,该同学利用记录的数据,以表V2示数U2为横坐标,表V1示数U1为纵坐标作图像,也得到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已知直线的斜率为k,纵轴截距为b,则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大小为 ,两节干电池总的内阻 (填“可以”或“不可以”)求出。
如果该同学希望通过利用图像的截距直接得到电源的电动势,保持U1为纵坐标不变,应该选用 作为横坐标作图。
24.(12分)如图所示,一辆上表面光滑的平板小车长2m,车上右侧有一挡板,紧靠挡板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开始时,小车与小球一起在水平面上向左以速度5m/s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小车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4m/s2。经过一段时间,小球从小车的左端滑出小车并落到地面上。g取10m/s2。试求:
(1)从刹车开始到小球离开小车所用的时间。
(2)小球离开小车后,又经过了0.5s落地,小球落地时离开小车左端的距离。
25.(20分)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金属轨道固定于水平面上,导轨电阻不计。一根质量为m、长为L、电阻为R的金属棒两端放于导轨上,导轨与金属棒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棒与导轨的接触电阻不计。导轨左端连有阻值为2R的电阻,在电阻两端接有电压传感器并与计算机相连。轨道平面上有n段竖直向下的宽度为a间距为b的匀强磁场(a>b),磁感应
强度为B。金属棒初始位于OO'处,与第一段磁场相距2a。
(1)若金属棒有向右的初速度v0,为使金属棒保持v0的速度一直向右穿过各磁场,需对金属棒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求金属棒进入磁场前拉力F1的大小和进入磁场后拉力F2的大小。
(2)在(1)的情况下,求金属棒从OO'开始运动到刚离开第n段磁场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3)若金属棒初速度为零,现对其施以水平向右的恒定
拉力F,使棒穿过各段磁场,发现计算机显示出的电压随
时间以固定的周期做周期性变化。请在给定的坐标中定性
地画出计算机显示的图像(从金属棒进入第一段磁场计时)。
在(3)的情况下,求金属棒从OO'处开始运动到刚离开第n段磁场整个过程中导轨左端电阻上产生的热量,以及金属棒从第n段磁场穿出时的速度。
26.(16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由④、⑤、⑧元素中形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的一种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
(2) 含元素⑧的单质能与自来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危害的物质,现已逐步淘汰。下列可代替它作自来水消毒剂的是
A. NH2Cl B. AlCl3 C. K2FeO4 D. ClO2
(3) W与④是相邻的同主族元素。在下表中列出H2WO3的各种不同化学性质,举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编号 性质 化学方程式
示例 氧化性 H2WO3+3H3PO3===3H3PO4+H2W↑
1
2
(4)由表中元素形成的常见物质X、Y、Z、M、N可发生以下反应:
写出X溶液与Y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
M中阳离子的鉴定方法 __________,
如果M中含有元素⑧,M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
27.(13分) 2011年8月12日,网传云南曲靖市越州镇约5000余吨的重毒化工废料铬渣非法丢放,毒水被直接排放南盘江中。
Ⅰ:某工厂对制革工业污泥中Cr(III)回收与再利用工艺如下(硫酸浸取液中金属离子主要是Cr3+,其次是Fe3+、Al3+、Ca2+、Mg2+):
部分阳离子常温下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阳离子 Fe3+ Fe2+ Mg2+ Al3+ Cu2+ Cr3+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7.0 —— —— 4.7 ——
沉淀完全时的pH 3.2 9.0 11.1 8 6.7 9 (>9溶解)
(1)实验室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250 mL 4.8 mol·L-1的硫酸溶液,所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和吸量管(一种能精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外,还需 。
(2)加入H2O2的作用是 。调节溶液的pH=8是为了除去 离子。
(3)还原过程发生以下反应,请配平:
____Na2Cr2O7+____SO2+____ _______ = ___ Cr(OH)(H2O)5SO4+ Na2SO4
(4)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原理为:Mn++nNaR→MRn+nNa+,被交换的的杂质离子是_____。
Ⅱ: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定量的Cr2O72-和CrO42-,它们会对人类及生态系统产生很大损害,必须进行处理。其中一种处理方法为电解法:该法用Fe做电极,电解含Cr2O72-的酸性废水,随着电解进行,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产生Cr(OH)3沉淀。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在阴极附近溶液pH升高的原因是(用电极反应方程式解释) 。产生的阳极产物在处理废水中的铬元素中所起的作用是 。
28.(14分) 我国是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高炉炼铁是最为普遍的炼铁方法。
I.已知:2CO(g)+O2(g)=2CO2(g) △H =-566kJ/mol
2Fe(s)+O2(g)=Fe2O3(s) △H =-825.5 kJ/mol
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 △H = kJ/mol。
II.反应 Fe2O3(s)+CO(g)Fe(s)+CO2(g)在1000℃的平衡常数等于4.0。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l0min后达到平衡。
(1)CO的平衡转化率= _____________。
(2)欲提高CO的平衡转化率,促进Fe2O3的转化,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提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c.选取合适的催化剂 d.及时吸收或移出部分CO2
e.粉碎矿石,使其与平衡混合气体充分接触
III.(1)高炉炼铁产生的废气中的CO可进行回收,使其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制备甲醇: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浓度变化表示平均反应速率v(H2)= ________。
(2)若在温度和容器相同的三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人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吋的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A c1=c2 B.2Q1=Q3
C. 2a1=a3 D. a1 +a2 =1
E. 该反应若生成1mol CH3OH,则放出(Q1+Q2)kJ热量
(3)若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l molCO、 2mol H2和1mol CH3OH,达到平衡吋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是同温同压下起始的1.6倍,则该反应向________(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
(4)甲醇可与氧气构成燃料电池,该电池用多孔的惰性电极浸入浓氢氧化钾溶液,写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 。
29.(11分)下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状况;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 ,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非细胞器有 。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是图甲中 (a、b、c、d哪一点对应的光照强度)。
(3)在光照强度大于____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 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每100 cm2叶片光合作用所消耗CO2的量为 mg。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____(左移、右移、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___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是_____,j点与e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_____(增加、减少、不变)。
30.(8分)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构成下丘脑的细胞具有典型神经细胞的功能和____________功能,将
调节和________调节联系起来。
(2)若图中内分泌腺为甲状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当体内缺碘时,④⑥含量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和 。
(3)当吃的食物过咸时,会使________感受器兴奋,通过下丘脑和垂体的相关活动,使_______增加,最终导致尿量减少,有利于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水平。
(4)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 调节机制,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31.(8分)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调查面积单位是:cm×cm)
调查面积草原类型 10×10 20×20 40×40 80×80 90×90 100×100 110×110 120×120 130×130 140×140
A 3 5 8 14 16 17 19 20 20 …
B 3 5 6 9 11 13 13 13 13 …
C 2 3 5 8 8 8 8 8 8 …
(1)A、B、C三种类型的草原对放牧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如果将A草原与我国东北针阔混交林相比,两者之间恢复力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在垂直方向,生态系统大多数群落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植物对_______的利用有关。
(2)生态工作者在调查B草原时,将主要物种绘制成食物网结构模式图(如右图),则该食物网中D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尽管D与H两种生物既不存在捕食关系,又不存在食物的竞争关系,但是如果H数量减少时,D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假设物种A从B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40%。则A增加10千克,至少需要B________千克。
(3)调查A、B、C三种类型的草原物种数量时,设计最佳样方面积中,最大面积是________。
在调查物种分布时,除要注意样方数量足够多,还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取样。
32.(12分)果蝇以繁殖速度快、便于饲养、性状观察明显而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实验上,现就果蝇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性别决定属于XY型。在观察雄果蝇精巢组织时,如果观察到细胞中有两个Y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 时期。
(2)已知果蝇的长翅对残翅为显性(控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未交尾纯种红眼长翅雌蝇、红眼长翅雄蝇、白眼残翅雌蝇、白眼残翅雄蝇四瓶果蝇,请你选择其中的两瓶果蝇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子一代眼色的表现型就可判定其性别。则亲本的雌、雄表现型分别为 和 。
(3)若XY型染色体形态如右图,基因位于II上的雌、雄杂合体相互交配。若子代雌性全为显性、雄性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相等,则雄性个体的显性基因位于 (X、Y)。若某一性状遗传特点是:父本有病,子代雌性一定有病,则控制该性状基因一定位于 段的 性(显性、隐性)遗传。若I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时,种群中发病率较高的是 性(雌、雄)。
(4)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多种,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突变是 ,看不见的突变是 。
(5)红眼长翅雌蝇与红眼长翅雄蝇杂交,生下一个白眼残翅雄蝇, 下列示意图中,a是残翅病基因, b为白眼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对果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3.(选修3—3)(15分)
(1)(5分)如图所示,气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中间有一个
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
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
平衡状态。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气缸壁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 。
A.气体A吸热,内能增加 B.气体B吸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
C.气体A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气体B分子单位时间内对气缸壁单位面积碰撞次数不变
(2)(10分)一粗细均匀的J型玻璃管竖直放置,短臂端封闭,长臂端(足够长)开口向上,短臂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初始状态时管内各段长度如图所示,密闭气体的温度为27 C,大气压强为75cmHg。求:
①若沿长臂的管壁缓慢加入5cm长的水银柱并与下方的水银合为一体,为使
密闭气体保持原来的长度,应使气体的温度变为多少?
②在第①问的情况下,再使玻璃管沿绕过O点的水平轴在竖直平
面内逆时针转过180 ,稳定后密闭气体的长度为多少?
③在右图所给的p—T坐标系中画出以上两个过程中密闭气体
的状态变化过程。
34.(选修3—4)(15分)
(1)(5分)如图所示,在沿波的传播方向上有相距1m的6个质点a、b、c、d、e、f均静止在各自的平衡位置,一列横波以1m/s的水平速度向右传播。此波在t=0时刻到达质点a,质点a开始由平衡位置向下振动,t=1s时质点a第一次到达最低点,则在4sA.质点c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B.质点d向下运动
C.质点a的速度逐渐减小 D.质点f还未开始振动
(2)(10分)一不透明的圆柱形容器内装满折射
率为的透明液体,容器底部正中央O点处有一
点光源S,平面镜MN与底面成45 角放置,若容器
高为2dm,底面半径为()dm,OM=1dm。在容
器中央正上方1dm处水平放置一足够长的刻度尺,求
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照射到刻度尺的长度。(不考虑容器侧壁和液面的反射)
35.(选修3—5)(15分)
(1)(5分)下列关于近代物理中的四种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核反应中, X 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α衰变
B.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
C.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原子的核式结构问题
D.氢原子的基态能级为-13.6eV,当用光子能量为11.05eV的光照射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时,氢原子可以吸收光子而跃迁至n=2的激发态。
(2)(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1kg的滑块,以5m/s的水平向右初速度滑上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小车,小车足够长,质量为4kg。已知小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
①滑块与小车的最终速度;
②整个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内能; ③滑块相对小车滑行的距离。
[化学----化学与技术模块]
36.(15分)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元素,下面是某化工厂从海水中提取NaCl、Mg(以MgCl2形式存在)和Br2(以NaBr的形式存在)以及通过氯碱工业获得烧碱和氯气等化工原料的生产流程简图:
请回答:
(1)在粗盐中含有Ca2+、Mg2+、Fe3+、SO等杂质,精制时所用的试剂为:a.盐酸 b.氯化钡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碳酸钠溶液。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填编号)________。
(2) 氯碱工业为高耗能产业,一种用电解池燃料电池相结合的新工艺可节能30%。右图为工艺设计简图,根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a.写出燃料电池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
b.比较NaOH溶液的浓度a___b(填﹥、﹤、=)
(3) Mg(OH)2中加入盐酸后,要获得MgCl2·6H2O晶体,按所需的实验操作依次为________。
a.蒸馏 b.灼烧 c.过滤
d.在HCl气流中蒸发 e.冷却结晶
(4) 母液中常含有MgCl2、NaCl、MgSO4、KCl等(其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可进一步加工制得一些重要的产品。若将母液加热升温到60 ℃以上,随着水分的蒸发,会逐渐析出晶体,此晶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过滤上述晶体后,将滤液降温到30 ℃以下,又逐渐析出晶体,用一定量的冷水洗涤该晶体,最后可得到比较纯净的_____________晶体。
(5) 在母液中通入足量的Cl2,然后用热空气将Br2吹出,再用SO2吸收,写出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
37.(15分)镍(Ni)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材料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N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2)镍易形成配合物,如:Ni(CO)4、[Ni(NH3)6] 2+ 等,写出一种与配体CO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 ,配体NH3中N原子的杂化类型为 ,N的第一电离能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O原子第一电离能,若[Ni(NH3)6] 2+为正八面体构型,则[Ni(CO)2(NH3)4] 2+的结构有 种。
(3) 镍常见化合价为+2、+3, 在水溶液中通常只以+2 价离子的形式存在。+3价的镍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水中会与水或酸根离子迅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Ni3+的电子排布式为 ,NiO(OH)溶于浓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镍和镧()组成的一种合金LaNix是较好的储氢材料,能快速可逆地存储和释放H2。LaNix的晶胞如图,其储氢原理为:镧镍合金吸附H2,H2解离为原子,H储存在其中形成LaNixH6。LaNixH6中,x= ,该贮氢的镧镍合金、泡沫氧化镍、氢氧化钾溶液组成的镍氢电池被用于制作原子钟,反应原理为:
LaNixH6 + 6NiO(OH) LaNix+ 6NiO + 6H2O,写出其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
[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38.(15分)我国第二代身份证采用的是具有绿色环保性能的PETG新材料,PETG新材料可以回收再利用,而且对周边环境不构成任何污染。PETG的结构简式为:
已知:
(1)
(2)RCOOR1 +R2OH RCOOR2 +R1OH (R、R1、R2表示烃基)
这种材料可采用以下合成路线: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②⑥加入的试剂X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结构简式:B:________ I:____________
(4)理论上合成PETG时应控制的单体的物质的量
n(D)∶n(E)∶n(H)= _____∶______∶______(用m、n表示)
(5)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D在铜丝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和H按物质的量1∶1生成链状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农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鲜的蔬菜经过整理、清洁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阴凉处,最适环境温度为28~30 ℃。有时制作的泡菜会“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盐过多,后者是用盐过少。在实验室或工厂化生产泡菜时,还要跟踪检测泡菜腌制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获得大量乳酸菌菌种,应选用培养基培养,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水、无机盐等营养,同时还必须满足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培养条件的要求。
(3)菜坛为要密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菜坛有裂缝,可能会出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陈泡菜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制作的泡菜特别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如何调整_____________。
(5)关于测定亚硝酸盐含量实验操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盐水,其中盐与水的质量比为4∶1
B.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C.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杂质,得到澄清溶液
D.泡菜腌制时间长短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但温度和食盐的用量不影响其含量
细胞株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A株 + + + + - - - -
B株 + + - - + + - -
C株 + - + - + - + -
40.【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15分)已知细胞合成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DNA合成的S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入聚乙二醇促进融合,获得杂种细胞(一般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请回答:
(1)试管中除融合的杂种细胞外,还有 种融合细胞。
(2)设计方法是(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分离出杂种细胞,分析回答:
方法:在培养液中添加入
再收集增殖的细胞。
原理:加入该物质后,使 合成途径阻断,仅有该合成途径的 细胞就不能增殖,但人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后的杂种细胞可以利用淋巴细胞中的 途径合成DNA而增殖。
(3)将分离出的杂种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继续培养,获得A、B、C三个细胞株。各细胞株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右表(“+”有,“-”无)。测定各细胞株中人体所具有五种酶的活性。结果是:①B株有a酶活性;②A、B、C株均有b酶活性;③A、B株有c酶活性;
④C株有d酶活性;⑤A、B、C株均无e酶活性。如果人的基因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支配a、b和e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 、 和 号染色体上。
(4)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只考虑两个细胞的融合),请据下图回答:
若该过程是制备治疗流感的单克隆抗体,A为人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A+XX=46),B为鼠骨髓瘤的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A+XX=40)。A细胞来自于 的人。杂种细胞C中共有 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组可表示为 。
长安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西安中学
高2012届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答案
生物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B B A C
29.(11分)答案:
(1)细胞呼吸强度(1分) 细胞质基质(1分)
(2)d (1分) (3)2(1分) 162(2分)
(4) 右移 (1分) (5)h(1分) f和h(2分) 减少(1分)
30.(1)分泌激素 神经 体液 (2)增加 减少 (3)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抗利尿激素 (4) 反馈调节
31答案:(1)A、B、C  光  A草原 (2)第二、三营养级 减少 170 
(3)A草原 随机取样 
32(12分)答案.(1)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2分) (2)白眼残翅雌蝇(2分) 红眼长翅雄蝇(2分)(3)X 1 显性 雄(4)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5)D (2分)
39(15分)除特殊标注每题1分
(1)消毒(2分)
(2)碳源 氮源 生长因子等答出其中二项即可 PH 氧气
(3)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密封后造成缺氧环境(2分)菜坛有裂缝,将导致乳酸菌不能正常生长,而一些杂菌大量繁殖,泡菜会变质(2分)提供乳酸菌菌种(2分)
(4)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 减少盐的是投量 C
40.(1)2(1分)
(2)氨基蝶呤(2分)D(2分) 骨髓瘤细胞及其彼此融合的瘤细胞(2分)S(2分)
(3)6 1 8 (4)流感病毒感染的病 4 A+X
化学参考答案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A B C D D C
26、(16分)
(1) (2分)
(2)ACD(3分)
1 还原性 2H2SO3+O2===2H2SO4
2 酸性 H2SO3+2NaOH===Na2SO3+2H2O
(3)
(共6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得分)
(4)Al3++3 NH3·H2O === Al(OH)3+3 NH+4(2分);
取样,加入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体;(2分);
C(Cl-)>C(NH+4)>C(H+)>C(OH-) (1分)
27.(13分)
Ⅰ:(1)250mL容量瓶(1分)、胶头滴管(1分)
(2)氧化+3价Cr使之转变成+6价Cr(或Cr2O72-),以便于与杂质离子分离(2分);
Fe3+和Al3+ (2分,各1分)
(3)1, 3, 11H2O, 2, 1(2分),
(4)Ca2+、Mg2+ (2分,各1分)
Ⅱ:Fe-2e-= Fe2+(1分), 2H++2e-=H2↑(1分)
做还原剂,将Cr(Ⅵ)还原为Cr(III)(1分)
28.(14分)I.-23.5(2分) II.(1) 60%(2分) (2)d(1分)
III.(1)0.15mol/(L·min) (2分) (2) A D E (3分)
(3) 正 (2分) (4)CH3OH+8OH——6e—=CO32—+6H2O. (2分)
物理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B B AC BD C ACD D D
22.(1)AB (2分) (2)C (3分)
23.(1)(图像略) 2.90 3.50 V1 (图像2分,每空1分)
(2) 不可以 U1—U2 (前两空每空2分,最后1空1分)
24.(12分)
(1)刹车后小车做匀减速运动,小球继续做匀速运动。设经过时间t,小球离开小车,经判断小车此时未停止运动,则
(2分)
(2分)
(1分)
代入数据可解得t=1s (1分)
(2)经判断小球离开小车又经0.5s落地时,小车已经停止运动。则从刹车到小球落地,小车和小球的总位移分别为
, (2分)
则小球落地时距小车左端的距离为
(2分)
代入数据可得 m (2分)
25.(20分)
(1)当金属棒匀速运动时,
进入磁场前有 (1分)
进入磁场后有 ,而 (2分)
解得 (1分)
(2)金属棒在磁场外的运动过程中, (1分)
穿过n段磁场过程中, (1分)
所以拉力做功为 (1分)
(3)由题中要求,可知U—t图像应为如图所示。(3分)
(4)由第(3)中结果可知,金属棒进入各段磁场时
速度都应相同,等于从OO'运动2a距离第一次进入
磁场时的速度,设为v1,由动能定理得
(2分)
要保证每次进入磁场时速度均为v1,棒在磁场中须做
减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再加速。每一段磁场中克服安
培力做功均相同,都为W,棒离开磁场时速度也都相
同,设为v2。由动能定理得
(2分)
在两个磁场间运动时,有
(2分)
由此可得 (1分)
而电路中产生的总热量为 (1分)
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为 (1分)
所求速度为 (1分)
33.(1)(5分)AC(对一个3分,有错则不给分)
(2)(10分)
①已知p1=p0=75cmHg,T1=273+27=300K,p2=p0+5cmHg=80cmHg,则由
(2分)
解得 T2=320K (1分)
②假设玻璃管旋转180 后短臂内无水银,水平管内水银柱长为x,则有
p2 =80cmHg,
V2=18S
p3 = p0-(10+10+10+5-x)cmHg =(40+x)80cmHg
V3 =S(18+10+10-x)=S(38-x)
由可得 (以上共4分)
解得 x=8cm (1分)
与假设相符,故假设成立。则密闭气体的长度为(18+10+10-x)=30cm。
③如图所示(2分)。
34.(1)(5分)CD(对一个3分,有错则不给分)
(2)(10分)作图找出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点,连接延长交直尺于H点,MH沿竖直方向。 (2分)
连接,在RtΔPR中,R=dm
 PR=3dm  ∴ ∠r=30°  (3分)
  由折射定律可得: (1分)
  解得: ∠i=45°  (2分)
刻度尺上被照亮的范围  
QH=1dm+dm=(1+)dm. (2分)
35.(1)(5分)AD(对一个3分,有错则不给分)
(2)(10分)
①设滑块与小车共同速度为v,滑块的质量为m,原来的速度为v0,小车质量为M,则有
(3分)
得到 v=1m/s (1分)
②由能量守恒知
(3分)
③由得滑块相对小车滑过的距离为 L=2.5m (3分)
P
O
A
天花板
地板
t
v
0
t
F2
0
D
A
t
F1
0
B
t
F1
0
C
t
F2
0
v0
A
30
A
R
P
L1
L2
L3
x
y
0
v0
P
F
x
A
0
F
x
B
0
F
x
C
0
F
x
D
0
V1
A
V2
R
I/A
U/V
0
0.10
0.20
0.30
1.90
2.40
2.90
3.40
电压
传感器
计算机
2a
a
2R
a
b
b
a
b
L
B
B
B
R
O
O'
2T
T
3T
t
U
感受器
下丘脑
垂体
组织
大脑皮层
内分泌腺







290
a
b
c
d
e
f
2T
T
3T
t
U
T/K
p/cmHg
310
290
330
40
50
60
70
80
9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