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入新课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掌握明朝建立、明太祖和明成祖加强专制集权的措施。(重难点) 2.辩证认识强化皇权的影响。(重难点) 3.正确理解“八股取士”的影响。(重难点) 4.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一、明朝的建立 1.背景: 元末政治十分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导致农民起义。 材料一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材料二 元顺帝君臣大肆挥霍浪费,造成国库空虚。同时,由于元朝水利设施年久失修,黄河接连决口,泛滥成灾。 1351年,元政府下令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饱受灾荒之苦的农民,在工地上横遭监工鞭打,克扣口粮。 上述材料反映出元朝末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 朱元璋其人其事 朱元璋出生于安徽,家庭困苦,从小给地主放牧牛羊。17岁那年,父母、大哥都死于灾荒和瘟疫,他只好出家当和尚。 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寺庙被战火烧毁,无庙可归的他就投奔起义军。由于朱元璋足智多谋,作战勇敢,几年后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他率领队伍南征北战,建立了明朝。 2.明朝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朱元璋(明太祖) 1368年 应天府(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 3.元朝灭亡: 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朝代: 明朝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 (1)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2)分封诸子为王。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了皇权。 皇帝 地方: 行省 三司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按察使司 (司法) 都指挥使司 (军务) 2.在中央: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中书省 (丞相)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2)废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大都督府 中 左 右 前 后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胡惟庸案 宰相胡惟庸,开国老臣,位高权重,因是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常与朱元璋发生“口角”,朱元璋以“谋反”之罪灭其九族。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诛杀了三万余人。并借此永久的废除丞相制度。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感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 丞相权力大,威胁皇权。 目的: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胡惟庸 我是最后一个丞相 丞相上朝仪式的变化 坐 站 跪 秦始皇 唐太宗 明太祖 群相 无相 独相 0 秦朝到明朝丞相制度的演变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成立东厂 厂卫机构 有一天,大学士宋濂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地说:“你没有骗我。”然后拿出锦衣卫绘制的宋濂家宴图。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吓出一身冷汗! 明太祖与宋濂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锦衣卫印 3.厂卫机构: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科举制的发展史: 隋朝创立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开设进士科为标志 唐朝完善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科目 武则天创立殿试,亲自面试考生 宋朝发展: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 2.明朝科举制的内容: 命题范围: 答题观点: 文体: 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 八股文(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八股取士 目的: 从思想文化上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加强皇权。 3.影响: 使考试更加规范化,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 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阻碍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扼杀了人才的培养。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 ——顾炎武 顾炎武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发明 中国 占百分比 宋元时期 67(件) 38 57 ﹪ 明清时期 472(件) 19 4 ﹪ 合作探究:明太祖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何利弊? 利: 弊: 克服了朝臣权力过大的弊端,巩固了明朝的统治,形成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皇权高度集中,地方没有独立性,容易形成专权,出现决策偏颇,给统治埋下危机。 中国古代帝王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来加强思想专制?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增加粮食产量; 改善饮食结构; 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甘薯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西红柿 辣椒 玉米 2.手工业: 棉纺织业: 手工业发展的总体特征: 丝织业: 制瓷业: 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青花瓷 水平高、规模大、基地多。 开始于宋代,成熟于元代的青花瓷,明朝已达极盛。清代质量最好的青花瓷,则是康熙年间的民窑产品,有“五彩青瓷”之称。 明代青花扁壶 苏绣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有名的商帮——晋商和徽商。 北京 南京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1)这是? ?? 朝官制的变化,文中的“帝”指????? ???? 。 明 朱元璋 吏、户、礼、兵、刑、工; 皇帝 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皇帝手中。 加强了皇权。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直接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 强化皇权 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 方,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军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特务机构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 明成祖成立东厂 厂卫机构 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取士 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