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了解土地改革运动的基本过程;理解土地改革顺利完成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调查、搜集与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 3. 通过归纳中国历史上有关土地向题的史实,培养学生纵向联系历史知识的认识和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理解基本国情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认识到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意义; 2.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课前准备 查找本课相关史料,准备好本课相关知识链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白毛女》描写的是在封建土地制度下,恶霸地主黄世仁对杨白劳及其女儿喜儿肆意的压榨,而杨白劳等穷苦农民却毫无办法,黄世仁甚至还逼杨白劳用女儿抵债(杨白劳在除夕夜被逼无奈逃租),后杨白劳喝卤水自杀,女儿喜儿逃进深山老林,由于在山里的生活非常艰辛、困难,在吃的方面营养跟不上,她的头发都变白了。直到八路军解放了她的家乡,喜儿才在深山中被找回。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对农民的剥削和压迫,政府采取了那些措施呢?让我们通过对《土地改革》的学习,来走进这段难忘的岁月。 【新课讲授】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材料一:就旧中国一般的土地情况来说,大体是这样的,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贫农、雇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占有约百分之十到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选自《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 材料二:为什么要选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国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原因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时间:1950-1952年底 3.内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4.结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师活动】PPT展示史料: 材料: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整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半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政治: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2)经济: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深入探究《》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事件 事件 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抗美援朝 1950-1953年 为我国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土地改革 1950-1952年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后总结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