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侵犯了中国的(  )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3.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它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4.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
A.关天培战死炮台 B.圆明园惨遭洗劫
C.中国近代史开始 D.《天津条约》被迫签订
5. 下列事件中被认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的是( )
A.英国侵略军炮轰广州 B.“马神甫事件”
C.“亚罗号事件” D.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6. 下列对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英国在两次战争中都是侵略者 
③两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均是中国的禁烟运动 
④均使中国丧失了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火烧圆明园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
8. 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说明(  )
A.外国势力已经开始侵华
B.中外反动势力已经勾结起来
C.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
D.太平军已经攻陷北京城
9. 天王外出,用轿夫64人,东王则用56人,以下官员按等级递减,连最基层的乡官两司马也有轿夫4人。官员出行,下级士兵和百姓必须回避或跪在道旁。以上材料说明太平天国( )
A.废除了私有制 B.官员享乐腐化
C.平均分配土地 D.内部争权夺利
10. 《纽约时报》1911年11月6日载文:“中国的统治者……学到了苦涩的一课,明白了一个古老守旧的东方国家与一个积极学习西方思想观念的东方国家之间存在着悬殊的差距。”材料中“苦涩的一课”是指(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其中,英国划分的“势力范围”主要在 ( )
A.山东 B.广西
C.长江流域 D.福建
12. 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文件中提道:“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内之口岸装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  )
A.维护中国关税统一 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
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 D.“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13. 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14. 下面近代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15. 《辛丑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以下是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对这个条约的讨论,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赔款数额不大,人民负担不重
B.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帝国主义取代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办工厂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人克服了这些困难,逼近镇江城的时候,才充分认识到:驻兵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一千五百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1)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赞扬了“驻防旗兵”的什么精神?他认为中国军队所进行的抵抗具有什么性质?
材料二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先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材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2)“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主要是由中国皇帝所实行的哪一政策造成的?这种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
(3)结合当时的世界发展形势,说明马克思这句话中的“新鲜空气”比喻的是什么?“隔绝状态”被打破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初一日,入永安州”。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扫北。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征。
——《洪仁玕自述》
(1)材料一、材料二所述之事件分别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期间,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要活动?
(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
(3)“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 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1)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哪两个国家?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
【马关议和·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三 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3)材料三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痛定思痛,我们奋发图强】
材料四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4)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CBA 6-10CBBBC 11-15CDDBD
二、非选择题
16. (1)精神:勇敢和锐气。
性质:反侵略斗争。
(2)政策:闭关锁国政策。
打破状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3)比喻:西方思想文化。
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1)1851年;1853年。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
(3)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18. (1)中国和朝鲜。
(2)管带:邓世昌。
(3)《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
(4)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