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市场 D.传播西方文明
2.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下列关于《南京条约》内容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①割香港给英国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③赔款白银2 100万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这一言论的出现针对的是( )
A.上海成为通商口岸
B.英国取得协定关税权
C.列强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
D.中国陷入半殖民地深渊
4. 坐落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的鸦片战争博物馆是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在这所博物馆中,你可以观看 ( )
①《鸦片战争海战陈列》 ②《虎门海战半景画》
③全国禁毒教育基地 ④《圆明园原貌图》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  )
①《天津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北京条约》 ④《瑷珲条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6. 根据下图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的大片领土主要集中于( )
A.东南、西南 B.东北、东南
C.东北、西北 D.西北、西南
7. 清朝时期,我国有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他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就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李自成 D.左宗棠
8. “城内太平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南京顿成瓦砾。湘军屠城后,‘秦淮长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为老幼妇孺。太平天国英雄们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农民革命优秀人物的伟大牺牲精神。”这里的“城”当时被太平军称为(  )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东京
9.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己萌发了一些新苗……”“萌发了一些新苗”指的是(  )
10.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脊梁,一个社会的价值标杆。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下列民族英雄与历史事件对应准确的是(  )
A.邓世昌—黄海大战 B.丁汝昌—辽东战役
C.左宝贵—威海卫战役 D.关天培—平壤战役
11. 列强瓜分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12. 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 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几个连续的年份,李希圣著《庚子国难记》写的就是上述庚子年发生的事。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里说的“庚子国难”具体是指(  )
A.旅顺大屠杀 B.台湾被割占
C.谭嗣同就义 D.八国联军侵华
14. 辛亥革命前,著名民主革命家陈天华在他的《猛回头》中写道:“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观点的是(  )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外国在使馆界驻军
C.以海关税、盐税作赔款担保 D.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15.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表现在(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C.清政府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统计表(价值单位:万英镑)
年份(年) 1840 1842 1845 1850 1851 1853
输华商品总值 52.4 96.9 239.0 140.0 216.0 100.0
*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含鸦片贸易。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10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结合材料一思考战胜国为什么会“不满意”?你认为造成这种“不满意”局面的原因有可能是什么?
材料二 法国大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2)材料二中的“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他所说的“联军的暴行”指的是什么事件?
材料三 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3)材料三中说“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材料三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材料四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利夺权?他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哪一事变?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三是毛泽东对太平天国哪一纲领的评价?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的哪一纲领,谁提出的?
18. 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研究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主题,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完成相关问题。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 19世纪50年代,日本同中国一样,也曾遭到西方的侵略,但是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制定所谓大陆政策,开始对外侵略扩张。
(1)日本把侵略矛头直接指向了哪两个国家?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2)指挥致远舰冲向敌舰壮烈牺牲的管带是谁?他的壮举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不畏强敌、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等。
【马关议和·丧权辱国的条约】
材料三 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群情愤慨,全台人民如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四野,悲愤无可抑制的台北人民鸣锣罢市,民众拥围抚署,高呼“宁可战死失台,绝不拱手而让台”的口号,坚决反对割台。
(3)材料三中的“消息”是指什么?
【痛定思痛,我们奋发图强】
材料四 旧中国,饱受屈辱,山河破碎,弱国无外交。中国政府和人民比任何人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即使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也是铮铮铁骨!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4)结合材料四,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反思?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DCDC 6-10CACDA 11-15ABDDC
二、非选择题
16. (1) “不满意”的原因:英国商品在中国卖不出去,英国侵略者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造成“不满意”局面的原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中国人的购买力低下;外国商品不符合中国人的需要。
(2) “两个强盗”:英国、法国。事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共150 多万平方千米土地。
(4)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17.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受西方基督教的启发。
(2)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天朝田亩制度》。
(4)《资政新篇》。洪仁玕。
18. (1)中国和朝鲜。
(2)管带:邓世昌。
(3)《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把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割让给日本。
(4)落后就要挨打,自强才能生存,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提高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弱国无外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