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总复习(十二):地球和宇宙二.考点讲解:(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的运动:自转: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转动叫自转。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的交替循环,都是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大致自转一周定为一个太阳日,一日等于24小时。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转动叫公转。由于地球是侧着身子转的,所以地球的自转轴道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为23.5°,叫黄赤交角。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绕日公转过程中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白昼长短的周年变化,从而在地球上产生四季的更替。夏季是一年内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季节。二十四节气:节气是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方法,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节气对生活和农业生产具有指导和预告作用。在北半球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一天称为夏至、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称为冬至。在春秋两季中,各有一天全球的昼夜相等,称为春分和秋分。2.月球:概况: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命。昼夜温差大,可达300℃,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大多数环形山是宇宙物体冲击月球表面和月球火山活动的产物。月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1/49,月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81。月相: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新月。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称1朔望月=29.5日。农历十五、十六是满月。日食与月食:日食与月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地球、太阳、月亮三者相对位置变化产生的自然现象。上图是日食的形成原因:人位于1区域看到日全食,人位于3和4区域看到日偏食,人位于2区域看到日环食。3.太阳:概况: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是地球及人类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太阳外部由内向外分三层: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冤层。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太阳表面温度较低处称为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是11年。日珥和耀斑产生于色球层。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日地之间的平均距离为1.496×108千米。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以及万千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九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它们都不停地自转,同时也自西向东地绕太阳公转。4.宇宙:星系:由几亿甚至上万亿颗恒星和星际气体以及尘埃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星系。星系是宇宙的基本组成部分,银河系只是宇宙中非常普通的一个星系。宇宙:宇宙是均匀的、膨胀的,宇宙起源于热大爆炸。宇宙的构成是: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及河外星系→宇宙5.航天器:航天器可以分为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两大类。无人航天器主要包括:人造卫星、无人航天飞机和空间探测器;载人航天器主要有载人航天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航天器的高位置以及宇宙空间的高洁净、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都是非常有用的空间资源。(二)人类生存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40000千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的经线圈。2.位置和时区:地球上的位置运用经纬网来确定。全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较东的区时比较西的区时来得早。各个时区采用的统一的时刻叫做区时。180°经线附近作为日界线,日界线东、西两侧相差24小时。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确定方向的方法:①经线和纬线②方向标定法③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地球内部结构:①圈层结构:从地心到地表依次是:地核、地幔、地壳。②地壳运动:火山和地震是剧烈的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③板块学说: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大陆和海底的板块都在软流圈上“漂浮”。板块和板块交界处是火山和地震最集中的地带。④土壤: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质和腐殖质构成。土壤一般可分为砂土、粘土和壤土。砂土通气性能好,但保持水的性能差,容易使植物缺水;粘土保持水的性能很好,但容易积水,透气性能很差,这样会使植物根系腐烂;壤土中砂粒和粘粒的比例适中,壤土通气和保持水分性能都好,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5.天气和气候:①天气:天气是一地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如气温、湿度等)和大气现象(如云量、雾的能见度等)的综合,也就是指影响人类活动的瞬间气象特点的综合状况。天气是短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天气的主要组成要素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②气候:气候是一地多年天气综合的表现,包括该地多年的大气平均状态和极端状态;是概括了大量天气过程而显示出来的大气规律,是长时间尺度的大气过程,其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性质、地形和季风等。④我国东部季风气候:我国东部地区是季风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湿润程度较高,雨热同季,风向、降水随季节而显著更替,局部有旱涝和寒害的威胁,冬季南北气候差异显著,气温和热量随纬度增高而降低。⑤我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西北地区深居欧亚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及受高山高原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少到达,以致降水甚少,气候干旱,自东向西干旱程度逐渐增强,冬寒夏热,气温变化大,但光照、热量资源丰富。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典型例题】例1.由东京(东九区)8时起飞的飞机,飞行2小时到达北京,则到北京的时间为A.8时B.9时C.10时D.11时解析:北京位于东八区,东京位于东九区,东京在北京的东边,区时比北京早1小时,东京8时就是北京的7时。从东京起飞2小时,到达北京,北京也同样过了2个小时,则到达北京的时刻是9时。正确答案B。例2.北京的气候特点是()A.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B.全年温和多雨C.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D.全年炎热干燥解析:北京位于东经116.46度,北纬39.92度,不近海洋,北京的气候属于标准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正确答案C。【模拟试题】(答题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距离地球最近的巨行星是()A.木星B.土星C.海王星D.冥王星2.下列现象中,发生在太阳光球层的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D.日珥3.月球表面的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月球表面隆起B.损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C.雨水冲刷而形成D.河流不断冲刷形成4.下列各地在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A.赤道上B.北极圈内C.南回归线上D.北纬50度5.关于太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太阳的体积、质量、半径比地球大得多B.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到里分别是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C.太阳是一颗稳定的主序星D.太阳的巨大能量来自本身内部的核聚变反应6.质量较大的恒星在核燃料用完、核反应停止后,演化为()A.白矮星B.中子星C.红巨星D.主序星7.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西经20°和东经160°C.东经120°和西经120°D.东经90°和西经90°8.以下事实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的是()A.月食时在月面上的地球的阴影呈弧形B.在宇宙飞船上拍下地球的照片C.在海边看从远处驶来的船只,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D.海市蜃楼的现象9.我国夏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小,普遍高温,主要原因是()A.我国南北纬度相差较小B.我国纬度普遍较低C.夏季北方白昼长,又有夏季风自南向北吹送D.夏季北方白昼短又有夏季风自南向北吹送10.下列各选项中属于气候范畴的是()A.雨雪纷飞B.电闪雷鸣C.晴到多云D.浙江四季分明二.填空题1.国际上规定东、西十二区之间的__________度经线作为日界线,又称__________;它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上开始。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日期相差__________小时。2.地球自转产生__________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以及__________的存在,产生__________现象。3.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体,因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光迹,叫做__________,其中极少数会穿过大气层坠落到地面成为__________,其中石质的称__________铁质的称__________。4.东北风是指从__________方向吹来的风,风总是从气压__________的地方吹向气压__________的地方。5.卫星云图能直接地显示出__________、暴雨、__________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位置和强度。6.如图所示,为北半球某地在夏季、冬季两个不同季节的中午时分测得杆影的情况,回答下列问题:①太阳位于A时,应该是__________季,此时太阳高度__________,杆影长度__________②太阳位于B时,应该是__________季,此时太阳高度__________,杆影长度__________③此实验说明正午时分太阳的高度角随__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7.读下图完成以下要求:①这幅图是__________图。②A点的高度是__________米,B点的高度是__________,A点大约在B点的__________方向。③D点比C点高出__________米,这是指D点对C点的__________高度。【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A2.B3.B4.B5.B6.B7.C8.C9.D二.填空:1.180,国际日期变更线,起点,终点,242.昼夜交替,黄赤交角,四季更替3.流星陨星陨石陨铁4.东北高低5.台风寒潮6.夏高短;冬低长;季节7.等高线300100西偏北150相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