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节? 滑轮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和工作原理。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目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完成观察、测量、记录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将滑轮抽象成杠杆的展示及分析过程,感受建模的科学方法。 (2)经历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特点的实验过程,感受对比、分析、归纳在探究实验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实验和大组交流,养成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的良好习惯。 (2)通过了解滑轮在残奥会开幕式中的使用,感触残奥运动员坚忍不拔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难点: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情景Ⅰ 由古代工具“桔槔”引入问题“在生活中如何方便地将水桶提升到需要的高度?”,引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引入课题。 (二)新课 2.滑轮 教师展示本校的升旗仪式已经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观察滑轮的实物,通过交流观察情况,归纳得出滑轮的结构。 3.滑轮的工作情况 学生利用一个滑轮和一根细线把重物袋提到高处。 交流实验情况,并归纳得出:有两种方法可将重物袋提到高处——使用时,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4.两种滑轮的特点 (1)由两位同学上来分别体验一下使用动滑轮和定滑轮是否能够省力。引出探究的目的。 交流讨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两个问题。 (2)每组两位同学使用动滑轮或定滑轮提升重物袋,用测力计测出拉力大小。 交流实验情况,发现一组数据并不能得出结论。每个大组的三个小组汇总实验情况,并归纳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并且向各个方向拉力相同;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如果竖直向上拉,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5.滑轮的工作原理 在实验中有同学发现使用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向各个方向的力大小相同;而动滑轮若改变用力方向,各个方向力大小不同。 教师在一根杠杆的基础上添加一根杠杆,发现两根杠杆交替工作可以连续提升重物。然后再增加两根杠杆,使转动顺畅。教师通过播放课件重现实验过程,并再增加杠杆的根数。在此基础上学生联想到既然杠杆可以演化成滑轮,那么滑轮也可以抽象为多根杠杆组成。教师播放定滑轮演变为多根杠杆的课件,学生找出等效杠杆,并得出定滑轮的轴是杠杆的支点,动力臂、阻力臂均等于滑轮的半径,由此得出定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等臂杠杆。 教师再播放动滑轮演变为多根杠杆的课件。学生先找到支点,然后找出等效杠杆,并得出动滑轮的动力臂是滑轮的直径,阻力臂是滑轮的半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由此得出动滑轮可以看作一个省一半力的杠杆。 通过滑轮的实质解释为什么定滑轮向各个方向的力相同,而动滑轮各个方向拉力不同。 6.滑轮的应用。 教师再次展示升国旗的动画,发现国旗顶端是定滑轮。教师播放残奥会点火仪式,通过侯斌利用滑轮提升自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体验运动员身残志不残、肢体虽然缺失而服务社会之心不缺失的精神。 (三)小结与巩固 (1)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2)简单分析点火仪式中的滑轮,思考滑轮如何做到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四)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活动卡,完成《练习册》练习一 滑轮部分。 滑 轮 学习活动卡 活动 :探究滑轮使用特点 目的: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特点 器材:滑轮、铁架台、弹簧测力计、重物、布袋、细线等。 1.探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 实验序号 重物的重力 (牛) 拉力 (牛) 1 2 3 图1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2.探究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实验序号 动滑轮和重物 总重力(牛) 拉力 (牛) 1 2 3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