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活中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教 材 简 析 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教 学 目 标 和 要 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 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制作模型照相机的材料、照相机、凸透镜、有F字样的手电筒学、放大镜、 导学案 教 法 和 学 法 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练习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学法上采取自主学习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愉快! 教学过程 课型模式 和美课堂多元互动“一四五”模式 达标导学 重点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 (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预习任务 预习教材94-95页,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运用 课堂环节 参考时控 教学导航 能力提升 教学 媒体 效 果评 价 情景导入 (3min)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童年时的照片,让学生猜猜是谁的童年? 学生猜测并回答,并意识到这些照片是照相机拍摄并用投影仪展示的。 PPT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自学探究(8min) 请学生自学教材,观察教材上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图片,完成导学案自学探究部分 2.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1.【照相机】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胶片相当于_______。 (2)照相机所成的像是 、 _ 的像。 2.【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屏幕相当于 。 (2)投影仪所成的像是 、 _ 的像。 3.【放大镜】 (1)放大镜其实就是 。 (2)放大镜所成的像是 、 _ 的像。 学生通过自学,了解相关结构及成像情况,为后续探究做准备 合作交流(20min) 请同学们按顺序完成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探究。 1.【照相机】 请参照教材P94.想想做做的制作方法和观察方法,制作照相机并观察成像情况 2.【投影仪】 请参照教材P95.图5.2-3,用手电筒和凸透镜模拟投影仪,观察成像情况 3.【放大镜】 请参照教材P95.图5.2-5,把凸透镜当放大镜使用,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1.【照相机】 ①在薄膜上呈现出______、_____的像, ②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和像到镜头的距离(像距),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_____。(填“大”或“小”) ③物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_(填同侧、异侧)。 2.【投影仪】 ①在天花板上呈现出______、________的像, ②物距_____,像距_____。(填“大”或“小”) ③观察物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__(填同侧、异侧)。 3.【放大镜】 ①放大镜成 、 像, ②使用时物距 。 ③像与物在透镜的_____侧(同、异)。 照相机制作模型 手电筒、 凸透镜 放大镜 学生自主动手制作、观察成像情况,亲身体会它们的结构和成像特 点 梳理拓展(8min) 4.【实像与虚像】 根据表格提示以小组分析、讨论实像、虚像区别 5.【总结分析】 跟据图片分析 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 能否用光屏承接 凸透镜成像中,像在透镜的同异侧 实像 虚像 思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具有凸 透镜,凸透镜成不同像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 ppt 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为下节的课程做铺垫 达标检测(4min) 1.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倒立或正立 放大或缩小 物与像的位置 同侧或异侧 实像或虚像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2.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 学生总结和运用知识 学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