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必考点速记清单考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认识过程:盖天说(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二、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1.演示地球自转: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面对赤道:自西向东。面对南极:顺时针;面对北极:逆时针注意事项①方向是自西向东;②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保持66.5°;③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演示地球公转①制作一个可以调整高度的支架,支架顶部的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②参照上图,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③参照上图,移动地球仪,使其围绕“太阳”自西向东缓慢移动,公转一周(注意移动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实验记录:(1)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在甲点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为春分。(2)此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继续向北移动,在乙点时太阳直射点转而向南移动,此时为夏至。其中,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就是北回归线。(3)到达丙点时,太阳直射点再次移动到赤道,此时为秋分。(4)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在丁点时转而向北,此时为冬至。其中,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就是南回归线。结论: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长短变化、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考点2地球仪一、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1.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形状半圆圆(极点除外)长度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相互关系相交于极点相互平行(除极点外)指示方向南北东西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度数分界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赤道(0°纬线)度数划分0°经线向东、西各分180°;分别为东经(E)和西经(W);(0°经线和180°经线没有东西经之分)赤道向南、北各分90°;分别为北纬(N)和南纬(S);(0°纬线没有南北纬之分)二、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侧视图①先根据极点找出南北方向,明确南北纬。②再由南北方向判断东西方向,判定东西经。③然后再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经纬度。如下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40°N,20°W)。2.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纬: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判定为北极;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判定为南极。由此可判定南纬或北纬。根据经度值变化判断东经和西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是东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减小的是西经。如下图中D点的经纬度为(0°,45°E),E点的经纬度为(30°S,90W)。考点3地图一、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1.在地图上辨识方向①在没有任何标志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a.指向标平移法。如判断右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西北方向。b.转动地图法。根据图中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③在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a.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判读:A在B的北方,C在A的东方。总结: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只有南北关系,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只有东西关系。b.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判读:A在B的西北方向,C在A的东南方向。总结:“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小的在东边。若两者纬度相同,为东西方向,注意要选择两者间劣弧(经度和小于180°)为判断方向的依据。“南纬南大,北纬北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③极区判定方向。判读:图一中,甲在乙的东北方,丙在丁的西北方。图二中,甲在乙的西南方,丙在丁的东南方。总结:在极区,根据极点判南北,根据地球自转“南顺北逆”判东西。2.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五步法”确定某点的经纬度)3.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计量两点间的直线实地距离,只要用直尺量得图上距离,然后按比例尺计算即可。例如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可以得知,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100米或10000厘米。计算地图上曲线的长度,例如河流的长度、道路的长度等,有了图面上的曲线长度,再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求得实地的曲线长度。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根据等高距的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计算山顶的海拔高度: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400500。两地间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右图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所以该陡崖相对高度为:200米≤ΔH<400米。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四、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1.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时,应该从导游图上找答案。2.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交通图。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世界地图。4.要去某城市游览,想知道某城市的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较小的地图;到了某城市,想了解某城市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较大的某城市地图。五、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1.电子地图的应用:在车载导航仪显示屏上,驾驶员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线路,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遥感图像的应用: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的变化情况,如农作物长势、森林火灾、台风前进路线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一、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1.认识过程:说(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这说明海面是曲面;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月食是地球的遮挡了月亮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二、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千米,赤道周长约千米,表面积约平方千米。三、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1.演示地球自转:在暗室里,用手电筒或蜡烛等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向缓缓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面对赤道:自向。面对南极:时针;面对北极:时针注意事项①方向是;②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夹角保持°;③北极总是指向附近。(2)演示地球公转①制作一个可以调整高度的支架,支架顶部的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②参照上图,调整支架的高度,使“太阳光线”正好对准地球仪的球心。③参照上图,移动地球仪,使其围绕“太阳”缓慢移动,公转一周(注意移动过程中,要保持地轴的指向不变),观察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变化。实验记录:(1)随着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在甲点时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此时为。(2)此后,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继续向北移动,在乙点时太阳直射点转而向南移动,此时为。其中,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北界线就是。(3)到达丙点时,太阳直射点再次移动到赤道,此时为。(4)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在丁点时转而向北,此时为。其中,太阳直射点到达的最南界线就是。结论:一年之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这种移动叫作太阳直射点的运动。四、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1.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更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2.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变化、季节变化、五带的划分考点2地球仪一、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1.经线与纬线经线纬线形状圆(除外)长度长度相等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相互关系相交于相互(除极点外)指示方向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度数分界线本初子午线(°经线)赤道(°纬线)度数划分0°经线向东、西各分°;分别为(E)和(W);(°经线和°经线没有东西经之分)赤道向南、北各分°;分别为(N)和(S);(°纬线没有南北纬之分)二、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1.侧视图①先根据极点找出方向,明确南北纬。②再由南北方向判断方向,判定东西经。③然后再根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判断经纬度。如下图中C点的经纬度为(,)。2.俯视图根据地球自转方向确定南北纬: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则判定为极;若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判定为极。由此可判定南纬或北纬。根据经度值变化判断东经和西经: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增大的是,顺着自转方向数值减小的是。如下图中D点的经纬度为(,),E点的经纬度为(,)。考点3地图一、在地图上辨识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1.在地图上辨识方向①在没有任何标志的地图上判断方向:按照“上下,左右”判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用指向标定向有两种常用方法。a.指向标平移法。如判断右图中A在B的什么方向。步骤:①将指向标平移到参考点B点。②再根据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确定出北方,然后依次确定出其他三个方向。③连接A、B两点,即可得出A点在B点方向。b.转动地图法。根据图中所给指向标情况,转动地图(或书本),使指向标箭头成“↑”,再按我们比较熟悉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进行判断就很方便了。③在经纬网地图上判定方向:a.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判读:A在B的方,C在A的方。总结:根据经、纬线的特点判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只有关系,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只有关系。b.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判读:A在B的西北方向,C在A的方向。总结:“东经大,西经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小的在东边。若两者纬度相同,为东西方向,注意要选择两者间劣弧(经度和小于180°)为判断方向的依据。“南纬大,北纬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③极区判定方向。判读:图一中,甲在乙的方,丙在丁的方。图二中,甲在乙的方,丙在丁的方。总结:在极区,根据极点判南北,根据地球自转“”判东西。2.在地图上判读经纬度(“五步法”确定某点的经纬度)3.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计量两点间的直线实地距离,只要用直尺量得图上距离,然后按比例尺计算即可。例如在比例尺为1∶10000的地图上,可以得知,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米或厘米。计算地图上曲线的长度,例如河流的长度、道路的长度等,有了图面上的曲线长度,再用比例尺进行计算,即可求得实地的曲线长度。二、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根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根据等高距的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等高距越小,坡度越。根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稀疏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计算山顶的海拔高度:假设数值最大的那条等高线海拔为M,等高距为d,则M<山顶海拔<H<。两地间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右图有三条等高线重合,所以该陡崖相对高度为:米≤ΔH<米。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四、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1.去公园游览,需要寻找景点时,应该从图上找答案。2.外出旅行,确定行程,应该参考图。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应该查阅地图。4.要去某城市游览,想知道某城市的位置,应该参考比例尺较的地图;到了某城市,想了解某城市更多的情况,就要选择比例尺较的某城市地图。五、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1.电子地图的应用:在车载导航仪显示屏上,驾驶员可以选择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最佳线路,查看所在位置和行驶路线。遥感图像的应用: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地面物体和现象的变化情况,如农作物长势、森林火灾、台风前进路线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必考点速记清单《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学生版).docx 必考点速记清单《专题一 地球和地图》(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