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WORD版4份打包下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考化学必背知识手册(WORD版4份打包下载)

资源简介

专题03
重要的物质

(一)常见单质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无色透明,硬度大

墨: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质软,可导电
C60:分子状似足球,常态不导电
(二)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完全燃烧:C+O2
CO2
不完全燃烧:2C+O2
2CO
②还原性:还原金属氧化物
(三)用途
用作燃料、冶炼金属制成铁制品

(一)物理性质
银白色固体(铁粉为黑色)
(二)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Fe3O4
与水、氧气反应导致锈蚀
②与酸反应:Fe+H2SO4=FeSO4+H2↑
③与盐反应:Fe+CuSO4=Cu+FeSO4
三、常见钠盐
(一)氯化钠
俗名:食盐(主要成分);白色晶体,易溶,水溶液显中性;调味品;消除积雪;配制生理盐水(0.9%)
氯化钠溶液中氯离子的鉴定:NaCl+AgNO3=NaNO3+AgCl↓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Na2CO3
NaHCO3
俗名
纯碱
苏打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
都能溶解于水,但
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的溶解度
用途
制玻璃、造纸、制肥皂、纺织工业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治疗胃酸过多、泡沫灭火
与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若逐滴滴加盐酸反应先后顺序为:
Na2CO3+HCl=NaCl+NaHCO3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HCl=NaCl+CO2+H2O
NaH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大于Na2CO3与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与NaOH溶液反应
不反应
NaHCO3+NaOH=Na2CO3+H2O
与Ca(OH)2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2=CaCO3+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2NaHCO3+Ca(OH)2=CaCO3+Na2CO3+2H2O
与CaCl2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Cl2=CaCO3+2NaCl
不反应
与CO2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若向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析出白色固体,因为NaHCO3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
不反应
热稳定性
稳定,受热不分解
不稳定,受热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四、盐酸与硫酸
盐酸HCl
硫酸
H2SO4
物理性质
颜色:无色
状态:液态
挥发性:浓盐酸
颜色:无色
状态:黏稠、油状、液态
挥发性:难挥发
浓酸性质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②如果不盖试剂瓶盖敞口放置,则:溶质减少。
①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为98%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变化)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化学变化):浓硫酸能将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里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生成黑色的炭。(脱水过程也称为炭化过程。)
④浓硫酸具有氧化性:与金属作用时生成水(非氢气)
⑤浓硫酸具有腐蚀性(脱水性),因此使用时要防止浓硫酸接触衣物与皮肤。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溶液
变红色
无色酚酞溶液
不变色
与金属作用
①基本规律:
金属+盐酸
H2↑+氯化物(盐)
②需掌握的方程式:
Zn+2HCl
H2↑+ZnCl2
Mg+2HCl
H2↑+MgCl2
Fe+2HCl
H2↑+FeCl2
2Al+6HCl
3H2↑+2AlCl3
③注意事项:
A.能与HCl反应的金属皆为金属活动性在H之前的金属
B.单质Fe在于HCl反应后显+2价
C.K、Ca、Na由于化学性质过于活泼,会与HCl溶液中的水相反应,因此暂不研究
D.反应速率:Mg>Al>Zn>Fe
E.产氢能力:Al>Mg>Fe>Zn
F.Mg与HCl反应时会放热
④溶液颜色:FeCl2溶液呈浅绿色
①基本规律:
金属+硫酸
H2↑+盐(硫酸盐)
②需掌握的方程式:
Zn+H2SO4
H2↑+ZnSO4
Mg+H2SO4
H2↑+MgSO4
Fe+H2SO4
H2↑+FeSO4
2Al+3H2SO4
3H2↑+Al2(SO4)3
③溶液颜色:
FeSO4溶液呈浅绿色
与金属氧化物作用
①基本规律:
金氧+盐酸
H2O↑+氯化物(盐)
②需掌握的方程式:
Fe2O3+6HCl
3H2O+FeCl3
CuO+2HCl
H2O+CuCl2
③溶液颜色:
FeCl3溶液呈黄色,CuCl2加水稀释后历尽黄-绿-蓝三色
①基本规律:
金氧+硫酸
H2O↑+盐(硫酸盐)
②需掌握的方程式:
Fe2O3+3H2SO4
3H2O+Fe2(SO4)3
CuO+2H2SO4
H2O+CuSO4
③溶液颜色:
Fe2(SO4)3溶液呈黄色,CuSO4呈蓝色
用途
①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②给金属除锈
③用于稀有金属的湿法冶金
①作为气体的干燥剂(NH3除外)
②给金属除锈
③用于生产肥料硫酸铵和过磷酸钙
④用于生产农药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物理性质
白色片状固体;极易溶于水且放热;
易潮解;强腐蚀性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有腐蚀性
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用途
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材料;降低土壤的酸性;
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熟石灰和硫酸铜)
吸收二氧化硫,降低大气污染




石蕊

酚酞


氢氧化钠与盐酸、硫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
Ca(OH)2+2HCl=CaCl2+2H2O
Ca(OH)2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类型
无明显现象的反应,例如:NaOH+HCl=NaCl+H2O
有明显现象的反应,例如:Cu(OH)2+H2SO4=
CuSO4+2H2O
非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2NaOH+CO2=Na2CO3+H2O
用途:可以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与SO2、SO3的反应:2NaOH+SO2=Na2SO3+H2O;2NaOH+SO3=Na2SO4+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蓝色)
3NaOH+FeCl3=Fe(OH)3↓+3NaCl
(红褐色)
氢氧化钙与硫酸铜反应
Ca(OH)2+
CuSO4=Cu(OH)2↓+CaSO4
(蓝色)
3Ca(OH)2+2FeCl3=2Fe(OH)3↓+3CaCl2
(红褐色)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类型
碱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的原因: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共同的的氢氧根离子
制备
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制取氢氧化钠
Ca(OH)2+Na2CO3=CaCO3↓+2NaOH
熟石灰的制取方法
CaO+H2O=
Ca(OH)2
六、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
(一)物理性质
物质











H2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O2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
CO2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CO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CH4
无色
无味
气体
比空气小
难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
O2
与金属反应
3Fe+
2O2
Fe3O4
与非金属反应
C+
O2CO2
与化合物反应
CH4+2O2
CO2+
2H2O
CO2
与水反应
CO2+
H2OH2CO3
与石灰水反应
CO2+Ca(OH)2CaCO3↓+H2O
与碳反应
CO2+
C2CO
H2
可燃性
H2、CO、CH4的检验
2H2+
O22H2O
点燃后,⑴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没有水雾,该气体是CO;⑵在火焰上方罩一内壁附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是CH4;另一气体就是H2。
CO
2CO+
O22CO2
CH4
CH4+2O2
CO2+
2H2O专题04
重要规律
一、金属活动规律(按5个一组背诵)
(一)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氢)
;铜




(二)排在氢以前的金属能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如:Zn+H2SO4=ZnSO4+H2↑
(三)较活泼的金属能与盐溶液中较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发生置换
如:Fe+CuSO4=Cu+FeSO4
(四)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
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
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
(五)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关量的规律: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
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
二、元素周期表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
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
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
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
4、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
(二)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
1、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3、同一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4、在同一周期中,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减,非金属性从左到右递增,在同一族中,元素的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增,非金属性从上到下递减;
5、同一周期中,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左到右递增(没有正价的除外),最低负化合价从左到右逐渐增高;
三、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宏观
元素的种类不变
元素的质量不变
六个不变
原子的种类不变
微观
原子的数目不变
原子的质量不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一定改变
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元素的化合价。
四、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2)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五、酸碱度(pH)规律
(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越接近0,酸性越强;pH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六、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
(一)酸与碱反应:
如:2NaOH+H2SO4Na2SO4+2H2O
(二)酸与盐反应:
如:Na2CO3+2HCl2NaCl+H2O+CO2↑
(三)碱(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Ca(OH)2+Na2CO3CaCO3↓+2NaOH
(四)盐(可溶)与盐(可溶)反应:
如:Na2SO4+BaCl2BaSO4↓+2NaCl
(五)碱性氧化物+酸→盐+H2O
如:
Fe2O3+3H2SO4Fe2(SO4)3+3H2O
(六)酸性氧化物+碱→盐+H2O
如:CO2+Ca(OH)2=CaCO3↓+H2O专题1
化学用语
一、重要元素名称及其符号
氢H
氦He
锂Li
铍Be
硼B
碳C
氮N
氧O
氟F
氖Ne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钾K
钙Ca
锰Mn
铁Fe
铜Cu
锌Zn
银Ag
钡Ba
汞Hg
碘I
铅Pb
锡Sn
二、常见的原子团
氢氧根OH-
硝酸根NO3-
碳酸根CO3
2-
硫酸根SO4
2-
磷酸根
PO43-
铵根NH4+
碳酸氢根HCO3-
氯酸根ClO3-
锰酸根MnO42-
高锰酸根MnO4-
三、元素化合价口诀(背黑色部分,红色部分帮助理解)
钾钠氢银正一价(K
Na
H
Ag均为+1价)
钙镁锌钡正二价(Ca
Mg
Ba
Zn
均为+2价)
铜一、二
(Cu有+1、+2价)
铁二、三(Fe有+2、+3价)
二、四、六硫
(硫有-2、+4、+6价)
二、四碳(碳有+2、+4价)
三铝四硅三五磷
(Al+3、Si+4、P+3、+5价)
氮有负三一到五
(N有—3、+1到+5)
锰有正二到正七(Mn有+2到+7价)
氯有一一五七价
(Cl有-1、+1、+5、+7价)
通常氧是负二价(O为-2价)
单质元素是零价
由定议变是原则
记住定价全不怕
四、常见物质名称与化学式
氧化铁Fe2O3
五氧化二磷P2O5
二氧化硫SO2
三氧化硫SO3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锰MnO2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氧化镁MgO
氯化钾KCI
氯化钙CaCl2
氯化钠NaCl
氯化镁MgO
氯化铝AlCl3
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铁FeCl3
氯化铜CuCl2
氯化银AgCl
氯化铵NH4Cl
硫酸钾K2SO4
硫酸钙CaSO4
硫酸钠Na2SO4
硫酸钡BaSO4
硫酸镁MgSO4
硫酸铝Al2(SO4)3
硫酸锌ZnSO4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铁Fe2(SO4)3
硫酸铜CuSO4
硫酸铵(NH4)2SO4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钾K2CO3
碳酸钙CaCO3
硝酸钾KNO3
硝酸钠NaNO3
硝酸铜Cu(NO3)2
硝酸银AgNO3
硝酸铵NH4NO3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铁Fe(OH)3
氢氧化铜Cu(OH)2
盐酸HCl
硫酸H2SO4
水H2O
过氧化氢H2O2
氯酸钾KClO3
甲烷CH4
乙醇C2H5OH
四氧化三铁Fe3O4
氨气NH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五、原子结构示意图含义及常见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11号元素Na为例:
六、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举例如下:
(1)元素符号前面的系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2)化学式前面的系数,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个数。
如2H2:表示两个氢分子
(3)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
如H+:表示带一个单为正电荷的氢离子
(4)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每个分子含的原子个数
如H2:表示一个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5)元素符号的左下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子数
如1H:表示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
(6)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原子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如2H
:表示该氢原子的质量数为2(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
(7)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
如Cu
(+2):表示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七、元素周期表一格显示的信息
即所得信息为:
氢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为1
氢元素的元素符号为H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08
元素的名称为氢元素专题02
常见的分类
一、常见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Na、
Mg、
Al
、Fe
、Cu
等)
单质
非金属单质(H2、
O2、S
、P、
C等)
纯净物
稀有气体(He、
Ne
、Ar
等)
有机物(如甲烷CH4、乙醇C2H5OH等)
氧化物(如CO2、CuO、Fe2O3等)
物质
化合物
酸(如HCl、
H2SO4等)
无机物
混合物
碱(如NaOH、
Ca(OH)2等)
(如空气、溶液、合金、悬浊液等)
盐(如NaCl、
CaCO3等)
二、化学基本反应分类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A+B+……
C
“多变一”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
A+B+……
“一变多”
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
B+AC
“单换单”
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AB+CD
AD+CB
“双交换,价不变”
三、环境污染的分类
大气污染(烟尘、有害气体,如SO2和氮的氧化物造成的酸雨)
措施:工业废气处理达标后排放;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水体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
措施:工业废水净化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环境污染
温室效应(CO2等气体的过量排放)
措施:使用新能源;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随意丢弃)
措施:用布袋代替塑料;开发使用可降解的新型材料;重复使用塑料制品
四、材料的分类
纯金属:金、银、铜、铁、铝等
金属材料
合金:黄铜、生铁、不锈钢等
无机材料
玻璃
无机非金属材料
陶瓷
水泥
热塑性(链状):如聚乙烯
塑料

有机合
热固性(网状):如酚醛树脂(电木)

成材料
合成纤维:锦纶(尼龙)、涤纶、腈纶(人造羊毛)
有机材料
合成橡胶:丁苯橡胶、氯丁橡胶
天然纤维:棉花、蚕丝、羊毛等
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天然橡胶
复合材料:玻璃钢、碳纤维、钢筋混凝土等
五、人体中化学元素和营养素的分类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
常量元素:氧、碳、、氮、钙、磷、钾、硫、钠等
微量元素:铁、碘、氟、铜、锰、锌、硒等
必需元素:铁、钙、锌、硒、碘、氟等
有害元素:铅、汞、镉、砷等
(二)人体中的营养素
蛋白质(提供能量):动物蛋白(鱼、蛋、肉);植物蛋白(大豆)

类(提供能量):淀粉(米、面);葡萄糖;蔗糖

脂(提供能量):动物脂肪(牛油、奶油);植物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
维生素:蔬、水果(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无机盐:缺铁(贫血);缺氟(龋齿);缺锌(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碘(甲状腺肿大);
缺硒(表皮角质化、癌症);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
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六、化肥分类
氮肥:尿素[CO(NH2)2]、氨水(NH3·H2O)、氯化铵(NH4Cl)、碳酸氢铵(NH4HCO3)
(壮叶,促进农作物枝繁叶茂)
磷肥:磷矿粉、钙镁磷肥、过磷酸钙
(壮果,抗寒、抗旱)
钾肥: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壮茎,抗倒伏和抗病虫害)
复合肥: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兼具以上化肥功效)
七、能源的分类
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沼气、乙醇等
不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
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
新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八、常考化学图标分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