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3.做个”开心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3.做个”开心果“

资源简介

人教社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做个"开心果”》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做个"开心果”》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让我试试看”这个中心,分为“尝试做事”和“快乐做人”两个主题。《做个开心果》是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中第3课的内容。本课由两个栏目组成,第一个栏目的话题是“这里有个开心果”,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开心果”的真正含义,并能找到和发现身边的“开心果”;第二个栏目的话题是“这时我要怎么办”,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发现身边人的需要和困难,主动提供帮助,明白悦纳他人,与他人做朋友,就能给他人带来快乐。通过两个栏目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开心果”给大家带来的欢乐,从而让学生学做“开心果”。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学习能力强,能初步进行情绪的自我调控,但对于本节课让学生走出自我,与周边世界和谐相处还存在一定难度。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易被新颖、鲜艳、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不够集中,抽象思维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说话比书写更容易,教学中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去表达。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年多的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经验,他们普遍已经对公共生活准则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在公众生活中和谐相处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本节课的重点则在于让学生学会体察身边的人的情绪状态,做身边人的“开心果”。
教学目标
1.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适当的言行,理解“开心果”的含义。
2.能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发现身边的“开心果”。
3.愿意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逐步形成关心身边人与事的敏感性与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这里有个“开心果””
课时目标
1.正确理解“开心果”的含义,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身边不同特点的“开心果”。
2.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适当的言行,会分辨远离身边低俗不健康的内容。
3.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养成关心身边人与事的习惯。
重点: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身边不同特点的“开心果”。
难点:养成关心身边人与事的习惯。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音乐.
2.学生准备:回忆一下,家里谁经常让大家哈哈大笑,带来他的照片;小组里谁是经常给大家带来快乐的人;准备幽默的故事,绕口令、猜谜语或者歌曲等。
教学过程
理解“开心果”的含义
1.过渡:你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实物:开心果。
2.提问: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开心果吗?
3.预设:因为开心果成熟以后外壳微微打开,像一个人咧着嘴巴在笑,所以取名为开心果。
4.介绍完食物中的开心果,我们再来感受下生活中的“开心果”,一起来看一段相声吧
(板书:开心果)
5.看了这段相声,你觉得这两个演员演得怎么样?
预设:因为这两个演员很幽默,他们说的故事很有意思,他们带给我们欢乐。
6.提问:看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就是我们的“开心果”,那请大家说说你能想到的“开心果”都有谁?说说他做了什么。
预设1:有一次,我考试考了100分,我同桌表扬我真棒,我特别开心。
预设2:我上次摔倒,我的好朋友把我扶起来,送我去医务室我很感动、开心。
预设3:我妈妈下班晚了,老师一直陪着我等妈妈来,让我特别有安全感,很开心。
7.小结:这下你知道我们要讲的开心果是什么了吧,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开心果”呢。
设计意图:正确理解“开心果”的含义,从多方面、多角度发现身边不同特点的“开心果。
二、寻找家里的“开心果”
1.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分享,老师家里就有一个“开心果”,你们看看他是谁?
2.介绍:是老师的儿子。出示图片。他今年三岁了,基本的话都会说,但有时候说的也让你摸不着头脑。有一次我给他戴手套,他告诉我:我的“指石头”被卡住了,我一时不懂,你知道“指石头”是什么吗?后来我才知道,“指石头”就是手指头啊。以后每次听到他说我都忍不住会笑!他八个月时刚刚会爬,看到他每次努力向前爬的样子我特别欣慰,再长大点看到小花漂亮,他就会和小花说话,告诉小花:你快快长大,我会保护你的!看到小兔子很喜欢,走了他还会和兔子说:拜拜,我下次还会来看你的。我累了,他会主动帮我捶背抱抱我,亲亲我,他就是我们全家的“开心果”。
3.提问: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你们家谁是“开心果”吗?板书:寻找。
4.游戏:寻找家里的“开心果”。
要求:(1)拿出照片说一说在你家里,谁是“开心果”
(2)做过什么让你和家人开心的事?
5.交流:谁想给大家讲一讲你家里的“开心果”,带好课前准备好的照片。
预设1:照片上的人是我妹妹,妹妹换衣服的时候,很害羞,妈妈说:“没有别人。”妹妹说:“电视里还有人呢。”我们全家都被逗笑了,她就是我家的“开心果”。
预设2:我家开心果是我爸爸,爸爸回家了,看见做饭的妈妈,洗好手就帮妈妈做饭,还经常打扫家里卫生,我觉得爸爸是家里的“开心果”。
预设3:我每次作业不会写了,姐姐总是耐心的帮我解答,她还很会讲笑话,做手工,我特别爱跟她玩,我觉得姐姐就是我家的“开心果”。
……
6.小结:不错开心果不仅自己开心,还乐于帮助别人,理解别人,让身边的人也开心。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全家人的“开心果”。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家里的开心果,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关心身边人与事的习惯。
三、发现小组里的“开心果”
1.过渡:我们找到了家里的开心果,再来找找身边同学里的开心果,在小组内说一说他们有哪些带来欢乐的趣事。
2.游戏:发现小组里的“开心果”。
要求:(1)找一找你们小组里的开心果;(2)说说他们带给你们的快乐的事儿。
预设:杨松浩是个开心果,我有困难的时候,他总是热心帮助我。
……
3.提问:你能不能举个具体的例子啊,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预设:有一次,我在美术课上没带彩笔,他主动借给我,解了我的困扰。
4.追问:其他同学谁还想说一说?
预设:刘思宇是个开心果,我上次数学课上,老师叫我回答问题,我两次都答对了,他向我举起了大拇指,我很开心,我觉得他就是“开心果”。
5.小结:看来班级里很多同学都是我们的“开心果”,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班级里的开心果,让学生有意识地将自己与身边人的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关心身边人与事的习惯。
我要争当“开心果”
1.交流:刚才我们一起寻找了家中的“开心果”,小组中的“开心果”,你们知道什么人可以成为“开心果”吗?
预设1:“开心果”就是带给家人快乐的人。
预设2:只带给家人快乐还不行,首先要自己是快乐的,然后是带给家人快乐,这样的人才能叫“开心果”。
预设3:自己快乐,又带给小伙伴快乐的人,才能叫“开心果”。
预设4:帮助别人的人,也应该叫“开心果”,因为帮助别人,会让自己快乐,让别人也快乐。
预设5:懂得赞美别人的人也是“开心果”。
预设6:懂得欣赏别人的人也是“开心果”。
2.小结:大家说得对,能让别人开心、乐于帮助别人、懂得赞美别人、懂得欣赏别人、幽默机灵的人都可以叫“开心果”。
3.读儿歌:我是一个“开心果”,快乐机灵还幽默。真诚赞美多助人,快乐别人我快乐。
4.提问:儿歌中描述的是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就是快乐别人也快乐自己的“开心果”的形象。
5.表演:同学们,那你们想不想争当班级的开心果?那就把课前准备的节目展示给大家吧!期待你们欢乐的表演.
(1)学生表演,并认真倾听
预设1:表演绕口令。
预设2:猜谜语。
预设3:唱歌……
(2)提问:你开心吗?说说你的心情如何?
预设1:我很开心,因为我的绕口令让大家笑了。
预设2:我很开心,表演的谜语太有意思了。
6.小结:其实啊,我们每位同学都是“开心果”,都能给别人带来开心。让我们一起做个“开心果”吧。
设计意图:知道能让别人开心、乐于帮助别人、懂得赞美别人、懂得欣赏别人、幽默机灵的人都可以叫“开心果”。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的、适当的言行。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让人开心
寻找
乐于助人
“开心果”
懂得赞美
做个
幽默机灵
……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这时我要怎么办”
课时目标
1.知道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哪些是让人开心、适当的言行,理解“开心果”的含义。
2.能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增加一份快乐,成为“开心果”。
3.体会带给别人快乐的成就感,愿意关心身边人与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的生活增加一份快乐。
难点:学会消除帮助自己和他人消除烦恼忧愁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视频、音乐.
2.学生准备:回忆你做过的让爸爸妈妈或同学朋友开心的事。
教学过程
学习绘本,激发兴趣
1.播放视频:《小狐狸找“开心果”》
2.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找到了我们身边的“开心果”,有一只小狐狸也想找到它身边的“开心果”,它是怎么找的呢?跟老师一起去看一看。
3.提问:小狐狸找到“开心果”了吗?它找到的开心果是什么?
预设:小狐狸给妈妈唱歌,爸爸看小狐狸跳绳,爷爷听小狐狸读书,小狐狸陪奶奶说话,小狐狸和小伙伴做好朋友,小狐狸认真听老师讲课?。
4.小结:小狐狸想找“开心果”,结果“开心果”就是它自己。其实做好自己的事,就能让他人快乐,成为开心果。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知道做哪些事是“开心果”的表现。
小组交流,分享故事
1.交流: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你做过的让爸爸妈妈或同学朋友开心的事,与小组同学一起分享故事。
2.出示要求:小小分享会:
要求:(1)在小组里讲一讲;(2)做过什么让别人开心的事。
3.提问: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故事。
预设1:有一次,妹妹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牛奶,非常伤心。我把我的让给了妹妹,她就开心起来了。
预设2:有一次,我学习到舞蹈,跳的很成功,老师和妈妈夸我了,她们开心我也很开心。
预设3:我和我的好朋友明明在一起玩拼图,拼成功了,他就抱着我笑,我们玩的特别开心。
4.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我们能帮忙,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呢?
(学生交流)
5.小结:不错“开心果”就是让自己快乐,同时还能带给他人快乐!看来大家都成为“开心果”了啊!
设计意图:体会带给别人快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做个“开心果”,养成愿意关心身边人与事的习惯。
善于观察,学会关心
1.交流:有同学说:我也想帮助我的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可是,我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需要帮助。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呢?
2.出示情境:大屏幕出示教材情境图,只出示表情痛苦的人物的图片。
预设1.我感觉图中妈妈很痛苦,我是通过观察她扶腰的动作发现的。
预设2.我感觉图中的同学很不开心,我是通过观察到他垂头丧气的神情发现的。
预设3.我感觉图中的老师心情很不好,我是通过观察到老师心事重重的表情发现的
3.提问: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判断他发生了什么事,是否需要帮助呢?
预设:表情和动作……
4.追问:屏幕出示“通过观察动作,我发现……;通过观察表情,我发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预设:说话的语气,说话的内容……
6.小结:不错,可以通过他人说话的内容和语气判断他的心情。出示:(通过聆听语言,我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察言观色活动,让同学们感受到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语言会有不同的想法,学生们学会观察的方法。
四、找到方法,让人开心
1.要想成为“开心果”要善于通过动作、语言和表情观察谁不开心,然后让他赶紧开心起来。采取合适的方法。板书:我有方法。观察书中图片。
2.猜一猜要求:(1)通过观察图片中不同人物动作和表情,猜一猜他的心情;(2)你有什么合适的办法让他开心。
3.你通过观察,发现谁怎么了,你会怎么做?
预设1:通过观察动作,我发现妈妈在咳嗽,她可能不舒服。然后我会让妈妈休息,倒水给她喝,并帮忙扫地。
预设2:通过观察表情,我发现爸爸好像有心事,我会给爸爸捶捶肩,让爸爸放松放松。
预设3:通过观察表情,我发现爷爷生气了,然后我赶紧过去给爷爷顺顺气,不要气坏了身子。
4.小结:“开心果”要善于观察谁不开心,就想办法赶紧让他开心起来。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感恩付出,做个人人喜爱的“开心果”。板书:做个“开心果”。
设计意图:学会消除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的烦恼忧愁的方法,并力所能及地为身边人的生活增加一份快乐,成为身边人的“开心果”。
板书设计:
做个“开心果”
观察动作
我有方法
观察表情
注意语气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