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第2课 我们有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第2课 我们有精神

资源简介

统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们有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们有精神》
教材分析
“我们有精神”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本单元由第1课《我们爱整洁》、第2课《我们有精神》、第3课《我不拖拉》和第4 课《不做“小马虎”》组成。主要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基本习惯问题而设计,分别对应整洁、精神、守时惜时和认真细心的好习惯,相互之间是并存关系。《我们有精神》是本单元第2课,针对一年级学生对于“我们有精神”的了解比较简单,引导学生理解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初步了解真正的精神是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精神配合。《我们有精神》分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使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有精神?外在的有精神的状态是什么样子以及能够在公共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好动,自理能力较弱,在他们心目中认为的“有精神”的状态比较单一,局限于对外在精神的感受,既穿得干净整洁、坐得端正、声音响亮。如何引导学生养成有精神的好习惯,在学习、活动、表达、生活方面都能够从内而外的有精神,需要我们精心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一些好方法,形成良好卫生习惯,重视自己的仪态仪表,拥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精神”,理解“有精神”的重要性。
2.了解保持每天有精神的方法和技巧。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展示自己的精神面貌,并愿意天天坚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我们有精神
教学内容
“这样真精神”、“谁精神?”
课时目标
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精神”,说出外在有精神的状态有哪些。
2.能够在公共场合及生活中保持外貌整洁有精神。
3.愿意注意自己的仪态仪表,做一个有精神的小学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有精神”。
难点:理解内在精神气质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视频导入
1.观看动画片,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小猴子点点撞到了大树上?
预设:小猴子点点因为睡得太晚,导致没有精神,没看到大树,所以撞到了大树上。
小结:所以,我们要做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们有精神》。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引导孩子初步知道没精神的表现。
二、活动二:观看阅兵式
1.欣赏:出示阅兵式视频,学生观看。
2.出示活动要求:你认为解放军叔叔哪里有精神呢?
3.小组内讨论
预设:他们走得特别整齐,服装整齐,动作到位,站得端正……
4.总结:解放军叔叔服装干净、步伐整齐、昂首挺胸,精气神真足呀!为了让自己的姿势更加的英姿飒爽,经过了刻苦训练,才有这么出色的表现,我们要向解放军叔叔学习做个有精神的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通过视频资料片,直观感受有精神的状态。
活动三:说一说
学生观看课件图片,说一说书中的小朋友们哪些样子很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预设1:他们站得很精神,站如松。
预设2:他们坐得也很有精神。
预设3:护旗手走得也很精神,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昂首挺胸,精神饱满。
预设4:他们唱歌和读书的样子很精神,要声音洪亮。
小结:他们的样子真精神,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坐姿,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身体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在正式、庄严的场合里“有精神”的样子,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精神”的具体表现。
活动四:谁精神?
通过出示绘本故事《谁精神?》让学生分析你认为哪只小动物有精神?表现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精神”不仅仅指外表,更是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的结合。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有精神”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有精神。
活动五:夸夸你的同学和自己
通过绘本故事延伸到我们班级的同学有精神,夸一夸你认为最精神的同学。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学会观察别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观看课件图片,夸完了同学,你愿意分享一下你自己的精神吗?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学会大胆的认识、欣赏自己,重视自己的仪表仪态。
板书设计: 我们有精神
我们真精神
2783205212090 外在精神
谁精神?
266763588900 内在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