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3. 做个开心果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 3. 做个开心果

资源简介

《做个“开心果”》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材分析
本教材通过围绕“让我试试看”这一单元主题,从学生生活细节入手,在具体的生活事件中进行创新尝试,实现在活动中学会从自己出发,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意识,将创新尝试融于日常生活。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入手寻找生活中的“开心果”,知道什么是开心果,辨别真正的开心果,并能通过做好自己,发现他人所需,成为别人的开心果。达到不仅要做自己的快乐鸟,还要带给别人快乐的目的。
学情分析
课前调查班上有的学生认为,那些能够把大家逗乐的人就是“开心果”。他们缺乏对逗笑内容的鉴别,有时候逗笑大家的竟然是格调不高的内容。为此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开心果”的含义,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开心果”,在调节自己的情绪时,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尝试为他人带来快乐。
教学目标
1.逐步感受到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成为别人的”开心果”的快乐。
2.在自己开心快乐的同时,做生活的有心人,尝试成为他人生活中的“开心果”。
3.能够分辨什么是真正的“开心果”。
教学重点:学会做好自己,成为“开心果”。
教学难点:学会主动去观察身边人的需求并去帮助他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一起先来看一个小视频。师:你为什么笑了呀?
生回答。
师小结。(板贴)
预设:让学生知道像小妹妹这样让大家开心快乐,就是开心果。
二、寻找开心果
1.结合课前的小调查,同桌交流我做了什么给别人带来快乐,成为别人的开心果;别人做了什么让我感到快乐,成为我的开心果。
2.全班汇报。(注意预设与生成)
预设:生找到不同的开心果,给予判断与肯定,进行分类总结。
3.小结:咱们班的小朋友可真厉害呀,找到了这么多的开心果,有------有-----还有------,老师太喜欢你们了。
4.过度下一环节,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开心乐园,想跟老师一起去吗?
三、辨别开心果
(一)谁是“开心果”
1.我们来到联欢会现场。小明表演了他最擅长的表情秀做鬼脸,逗得全场的小朋友哈哈大笑,他是开心果吗?
生回答。
师追问:他为什么是开心果,你能说说看吗?
2.在语文课上,老师正在前面书写题目,小明却朝大家做了一个大大的鬼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这时他还是开心果吗?为什么呢?
3.为什么同一个人同样的表情,在联欢会上就是开心果,在课堂上就不是开心果呢。
4.小结:我们要想给别人带来快乐成为开心果,就要分清时间和场合。
(二)怎样做是“开心果”
1.
这堂课小朋友们怎么做才能成为刘老师的开心果呢?
2.自习课上,小明迅速地完成作业,检查都不检查,直接上交给老师,他是老师的开心果吗?为什么呢?
3.怎样做小明才能是开心果呢?
4.小结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规范工整书写,少用橡皮,作业后认真检查就是---“开心果”。
5.学生在家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在开心乐园里玩耍,一起走入家庭小剧场。妈妈和小明每天都要上演这样的一出戏。谁来模仿妈妈给大家读一读。小明是妈妈的开心果吗?
你们平常跟妈妈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呀?有的有呀,有的没有呀?那你们能说说小明为什么不是妈妈的开心果。生回答,师小结。
师总结:生活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做好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会观察会发现。
预设:在辨别“开心果”的过程中,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开心果”。
6.小结
四、做个开心果
1、通过观察老奶奶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如果你就是奶奶的孙子,怎么做才能给奶奶带来快乐,成为他的开心果呀?
预设:在老师同学共同的观察学习中,学生知道怎么在别人需要帮助时,做个“开心果”。
2、通过观察妈妈的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那你需要怎么做,才能成为妈妈的开心果。小组交流讨论出好办法。
生小组汇报回答。
师: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发现身边人的需求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
3、小明下课悲伤的趴在桌子上,没人和他一起玩。
预设:让学生学会独立观察,想到好办法,做小明的开心果。
4、请打开书13页,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我们一起来帮帮小明吧。
生汇报回答。
师:小明特别开心,咱们班小朋友今天用了这么多的好办法帮助了他。你们可是小明的开心果呀。
5、小结: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通过观察同学老师长辈的表情动作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与帮助,就能成为一个幽默,懂事,乐于助人会赞美的开心果。
五.本节课总结
1.特点的梳理
2.继续编写绘本,唱歌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