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8.3.2《加快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能促使可持续发展从观念走向实践的社会行为有(????)①大量使用塑料饭盒????②推广使用一次性筷子③垃圾分类回收处理????④自备菜篮子或布袋购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彻底废除C.?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D.?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3.如图漫画反映了我国某项国情基本特征,你认为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少C.?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下列做法中,体现环保精神的是(???)①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②禁止使用塑料餐盒③不随意向河道倾倒垃圾?④将大量的高龄树从高山迁入城市,美化城市环境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5.湖州市教育局组织编写的《湖州——“两山”重要思想的实践样本》地方教材,现已纳入初中学校课程计划。下列做法被该教材推崇的有(??)①整治污染企业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大力开发矿产资源④推广垃圾分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继瓜诸湖、大小坂湖后,做为柯桥城区第三个城市湖景公园,期待已久的马宅池公园即将揭开面纱。殊不知,几年前马宅池曾爆发大量蓝藻,沿湖行走就能闻到强烈臭味。九(1)班一凡同学曾对此进行探究性学习。她发现除了水文和气象原因外,蓝藻大规模爆发与水质有关。以下是她完成的“蓝藻”形成及影响示意图。回答问题:(1)以上图示说明(??)A.人类发展经济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B.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对立,互不相容的C.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D.因湖水缺乏自净能力,蓝藻很难解决(2)上图中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是(??)A.人口问题B.发展问题C.资源问题D.环境问题7.光伏是将太阳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技术。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光伏项目规模居全国第一。阅读材料,回答小题。(1)影响光伏发电的因素中,哪一个主要由人为造成?(???)A.雾霾天气B.小雨C.雪D.雨(2)浙江人口多,资源少。浙江在发展光伏产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A.人口多B.亚热带季风气候C.科学技术D.位于南方地区光照条件好8.现在我们每天都可从报纸、电视上看到全国各地的空气质量状况公告。这表明(????)①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我国的环保工作已做得非常完善③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④有利于发挥公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耕地红线”一定要守住。划定“耕地红线”(见下图)的做法(?)??)A.?说明我国人均耕地占有量多????????????????????????????????B.?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C.?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D.?不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10.鄱阳湖候鸟的命运:上世纪80年代,鄱阳湖区的人们以捕杀售卖候鸟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在2008年国家批准建立了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众多的候鸟成为极其独特而珍贵风景,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候鸟也受到了最为严格的保护。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反映了(???)A.?国人素质不断提升,需要更多的鸟类??????????????????B.?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候鸟越来越喜欢C.?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D.?环境保护更加到位,和谐社会更和谐二、材料分析题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材料二:漫画《逼上梁山》材料三:A镇的6万村民经历了一场“存”与“废”的艰难抉择。苦心经营了十多年,年产值达3200多万元的300多家废旧塑料加工厂,一夜之间就要夷为平地,这对依靠塑料厂为生、依靠塑料加工致富的当地百姓来说,如何能够舍得?老百姓的现实利益必须确保,但长远利益更要关切。当地政府毅然决定:还原现代农业种植,对污染项目坚决说“不”。A镇的“取”与“舍”背后折射出的是生态文明的全新理念。(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人口、环境方面的哪些问题?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材料三中当地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用材料中的一句话说明该发展理念的内涵?(3)A镇的废旧塑料加工厂除了关停外,你认为还有什么其他解决方法?12.建设海绵城市,共享美好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是近年来城市建设的一大热点。下图为海绵城市建设示意图。?材料二:宁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可供借鉴的经验市政府制定通过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宁波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①慈城——姚江片作为试点区域,政府为其量身定制方案并投入资金60.42亿元。②通过专家讲座、媒体等方式加强“海绵城市”宣传。③企业自主研发透水混凝土村料推助“海绵城市”建设。④(1)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哪一资源问题?体现哪些国策和战略?(2)结合示意图分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3)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宁波有哪些可供其它城市借鉴的经验?13.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开辟了第二条战线,以图摧毁中国进行战争的经济能力。出乎意料的是,蒋(介石)在那里投入了最精良的德式训练的部队——第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该部相当成功地阻挡了敌军的推进达三个月之久。?????——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转口,上海港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来往,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这些资金通过项目投资、贷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国家,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1)近代史上,上海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据图7分析其原因。(2)写出材料二中两个师所参加的会战的名称和意义。(3)结合材料三,分析上海是如何发挥其经济中心的辐射作用的。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分析:此题考查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日常行为中的具体做法。选择时应该考虑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做法。塑料饭盒短期内很难降解,对环境造成污染,推广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浪费,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③④变废为宝等行为既是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本题选择D。【点评】要求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要求,知道日常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做法。2.A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因此: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3.B分析: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故选:B.【点评】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4.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将大量的高龄树从高山迁入城市”破坏了高山的植被,所以④没有体现环保精神。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5.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山”重要思想是湖州市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学习和践行,教材展示全市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为引导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范本,①整治污染企业、④推广垃圾分类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措施,所以①④符合题意。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大力开发矿产资源都不属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例子,所以②③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6.(1)C(2)B分析:(1)人类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免产生各种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但是人类经济的发展不是必然以环境污染为代价,可以达标排放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人类与环境是互相影响,相互制约的;人为因素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应该规范人类的行为,达标排放或对废弃物加以利用;湖水本身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但过度的排放会导致湖水富营养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2)图中反应的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在发展过程中解决。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以上图示说明:人类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可能是来自生活的污水,也可能是来自工业生产的污水。这些污水都排放到湖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蓝藻爆发,影响到人类经济的发展,形成一种恶性循环。7.(1)A(2)C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在雨、雪、雾霾天气时,光伏发电效率比较低,其中只有雾霾天气是人为因素导致。故选择A。(2)本题考查的是科学技术重要性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浙江人口多,资源少。浙江在发展光伏产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科学技术。光伏产业是一项高技术产业。故选择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重要性的认识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8.C分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环保举措的作用或好处。“空气质量状况公告”的出现有利于更多的市民树立环保意识并参与监督工作,也体现我国正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保护环境,但不能说明我国的环保工作已做得很完善了,故排除②,选择C。【点评】知道我国的环保举措的作用或好处。9.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18亿亩是我们国家耕地的红线,是根据我国的人口和资源形势划定的底线,划定这一红线,适应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同时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形势严峻,A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所以正确答案选C。【点评】要求学生掌握我国资源的国情,理解并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了解国家出台的政策都是根据国情而制定的,。10.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鄱阳湖区候鸟命运的变化说明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即经济与环境更协调,互相促进共发展。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二、材料分析题11.(1)人口:人口素质低。环境:环境污染严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差,造成环境污染严重。(2)可持续发展理念;老百姓的现实利益必须确保,但长远利益更要关切。(3)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实现废旧塑料加工转型升级;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人口素质低;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环境污染严重或水污染。由于人口素质低,环保意识差,造成环境污染严重。(2)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当地政府的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内涵用材料中的一句话为“老百姓的现实利益必须确保,但长远利益更要关切”。(3)本题考查的是环境问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镇的废旧塑料加工厂除了关停外,我们还要实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依靠科技,实现废旧塑料加工转型升级;依靠科技,提高污染的防治力,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污染物排放。【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人口问题、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解,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12.(1)水资源问题;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2)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质);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等。(3)政府制定和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法律法规,为海绵城市快速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对“海绵城市"的资金投入;增长市民的相关知识,提高节水意识";紧紧依靠科技,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分析:(1)分析示意图可知海绵城市建设主要针对水资源问题,体现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2)意义可以从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等方面回答即可。(3)根据表格左列内容可知经验有:要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依靠科技创新等方面回答即可。故答案为:(1)水资源问题;节约资源(或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2)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有利于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水质);有利于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等。(3)政府制定和完善“海绵城市“相关法律法规,为海绵城市快速建设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加大对“海绵城市"的资金投入;增长市民的相关知识,提高节水意识";紧紧依靠科技,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13.(1)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2)淞沪会战。意义: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3)利用上海的港口优势,发挥其对外贸易的辐射作用;利用上海的资金优势,发挥其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上海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分析问题“据图7分析其原因”可知,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上海成为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枢,扼长江入海口。(2)本题考查的是淞沪会战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此一事件是指淞沪会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八一三事变扩大侵华战争在中国上海制造的事变,1937年8月13日爆发,即第二次上海事变。日本侵略军为了占领中国的经济中心,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淞沪会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3)本题考查的是上海经济中心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全国所有的省市都有货物经过上海港装卸或转口,上海港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来往,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可知,利用上海的港口优势,可以发挥其对外贸易的辐射作用;分析材料“截止2015年末,上海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超过10万亿元。这些资金通过项目投资、贷款等方式流向其他省份和国家,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可知,利用上海的资金优势,可以发挥其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上海经济中心地位和淞沪会战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