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6.1.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如表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A.?三大改造?????????????????B.?“一五”计划?????????????????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国有企业改革
2.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可知,东北地区是(???

A.?轻工业基地????????????????????B.?重工业基地????????????????????C.?军工产品基地????????????????????D.?日用产品基地
3.照片凝固历史的瞬间。如图这张照片应拍摄于(???

A.?三大改造时期??????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连“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短短几年时间,就生产出了第一批新中国自己的汽车一一“解放牌”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成功推行了土地改革
B.?实现了全国大陆的统一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起了“大跃进”运动
5.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下表是“一五”计划期同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田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读“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6年年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时间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0
A.?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个体经济
7.1949年到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公有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个体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个人私有制
8.如果你需要一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那么下列资料中你将选用(???

A.?当时农民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B.?农民纷纷加入人民公社
C.?1954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D.?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9.下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A.?巩固新生政权???????????B.?社会主义建设初期???????????C.?“一五”计划成就???????????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0.汽车正在进入寻常百姓之家。新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文化大革命”期间????????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二、材料分析题
11.为了探究“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风雨历程”,某九年级同学小王搜集了以下图片资料。请根据资料,回答问题。
(1)请帮助小王同学将以上六张图片分成三组,并说明分组依据。
(2)小王发现,这三组图片内容不能完全反映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曲折历程,你认为还要补充哪些方而的资料(至少两方面)。
(3)通过探究改革开放前的这一段历史,你有何感悟?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2016年《开学第一课》主题为“先辈的旗帜”,围绕“长征精神”,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带领大家一起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长征精神!
第一课:信念不移,红军通信兵艰苦条件下提炼猪油发电
第二课:勇往直前,聆听“独臂将军”的故事,体验“飞夺泸定桥”的惊险
第三课:百折不挠,红军过草地最极端时一天口粮仅一颗黄豆
材料二: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长征组歌》之《遵义会议放光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有哪些?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材料二歌词的理解?
(3)有人把________称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它开启了中国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指的是什么时期?________
13.?2020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不惑”后的再出发之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近现代史中部分历史阶段或节点
材料二:1976年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党和国家面临又一个重大历史关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面临新的巨大困难和压力。
——欧阳淞《关于中国共产党90年历程的回顾与思考》
(1)历经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才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选择年代尺中建国前任一历史事件,说明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2)我国在A时期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有成功又有失误。请各例举一史实。
(3)面对材料二所述的两个“重大历史关头”,我国领导人作出了怎样的正确抉择?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材料信息“1953﹣1957、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武汉长江大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刚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试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同时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一五计划的背景、目的、基本任务、时间、特点、建设成就、意义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2.
B
分析:此题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东北老工业基地。因为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内容,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取得了较好的成就。
3.
A
分析:由图片中的信息“公私合营”可知,这张照片应拍摄于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的是公私合营,并开创了赎卖政策,减少了改造阻力。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图片信息“公司合营”。由此联想到是三大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
C
分析:题目直接设问考查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哪项举措。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一五计划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成就和意义。
5.
C
分析:据“‘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表可知,“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发展快速,这说明了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至1957年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项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认识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及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6.
C
分析:依据材料中1956年,我国的经济成分主要是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完成,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
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新中国成立,土地仍是地主阶级所有制,到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我国的土地制度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6年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A选项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选项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8.
D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贫苦农民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因此ABC三项说法错误,D项中说法属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准确信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内容,三大改造之一的内容,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的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
9.
B
分析:据图片信息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题干中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
属于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重要成果。
A项巩固新生政权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是题干图片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
C项“一五”计划成就和
“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公私合营”“中共八大召开”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初期取得的重大成就。需要准确识记新中国初期取得的重大成就。
10.
B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其中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这标志着我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起步,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这是一五计划成就,课本上有,难度不大。
二、材料分析题
11.
(1)A、E是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B、F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C、D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制定方针政策要符合国情;等等。
分析:(1)A反映的是土地改革,E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它们都巩固了新生政权;B尼克松访华和F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都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C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和D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出厂反映的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2)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在曲折中探索,其中既有正确的探索,如三大改造,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
(3)本题考查显示认识问题的能力,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制定方针政策要符合国情;等等。
故答案为:(1)A、E是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B、F是新中国的外交成就;C、D是“一五计划”的成就。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要维护国家稳定和安全;制定方针政策要符合国情;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围绕“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的风雨历程”,考查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五计划等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掌握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一五计划的史实。
12.
(1)物资的匮乏,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
(2)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一可知,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有物资的匮乏,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
(2)本题考查的是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影响的理解。
13.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成功: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失误: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3)①第一个重大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第二个重大关头: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征程。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35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圣地有关的转折点。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扭转了中国屡败的局面。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由于党和人民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规律,轻率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党和国家的带来了极大的困难。1953-1957年,一五计划进行,使我国开始迈向工业化国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后我国的发展。1978年,召开了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20世纪80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重大历史关头指的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了低潮。针对这一情况,邓小平进行了南方讲话,指出坚持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召开了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故答案为:(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成功:一五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失误: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遭受的一次严重挫折。
(3)①第一个重大关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②第二个重大关头:1992年,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神,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的改革开放迈上了新的征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