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6.6《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学习历史要善于总结归类。小王同学找到了以下内容,可归类为一类的内容有(???

①尼克松访华???????????????????????????????
②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③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④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辛亥革命(
???)
A.?传播了民主观念共和思想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
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
3.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
A.?“一边倒”??????????????????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4.下列新中国外交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日两国建交??????????????????
②中美正式建交
③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
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⑤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⑥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③④①②⑥??????????????????C.?③④②①⑤⑥
??????????????????D.?⑤③④②①⑥
5.下表是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促使这种变化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所有制性质
经济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私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6.9%
-
个体经济
71.8%
7.1%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6.吴建民在《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中写道“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材料反映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由于(???

A.?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B.?亚非国家的支持????????C.?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D.?中国外交家的努力
7.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时表示,美国“不能在预期和平演变以外的前途的情况下抛弃台湾”。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这说明(???

A.?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台湾问题???????????????B.?美国已经断绝一切和台湾的联系
C.?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D.?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
8.1949年10月~1950年10月,新中国同苏联、保加利亚、朝鲜、瑞典、丹麦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表明,新中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下(???

A.?只注重与近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B.?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C.?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D.?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周恩来同志曾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他呼吁大家团结合作。这件事发生在(???

A.?1949年???????????????????????????????B.?1955年???????????????????????????????C.?1972年???????????????????????????????D.?1979年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痛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1)结合材料一的内容,介绍孙中山实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路。
(2)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什么?他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
(3)结合两段材料,说说“民权革命”的内容是什么。主张这些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可用哪十六个字概括?
11.某班进行以“中美关系”为主题的综合探究活动,现请你参与。
【大洋彼岸】资料1:
【对抗冲突】
资料2: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
资料3: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这是美国军舰在不到一年内第三次开入中国南沙岛礁近海,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与地区的紧张局势。
【合作共赢】
资料4: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来他回忆道:“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资料5:中美双边贸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5年中美贸易额达5583.9亿美元,同比增长0.6%。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则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1)读图描述中、美两国相对于太平洋的地理位置。
(2)资料2美国的武装干涉对新中国造成哪些危害?面对资料3美国的行径,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一基本义务?
(3)尼克松的话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中美关系对两国及世界会产生哪些影响?
12.图片是历史的浓缩,它的见证和诉说着历史,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1所反映历史事件与中国有何关系?
此时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是何种政策????
(2)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它使中美关系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3图4中忙碌在各种外交场合的新中国外交家是谁?由于他的努力新中国在图中所示外交活动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4)图5中1971年的哪件事件让“乔”笑的那样开心呢?图6所反映的会议的全称是什么?此次会议选择在我国召开最能说明什么问题????
(5)综上所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尼克松访华、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这些事件都是新中国对外交往的事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则属于社会主义建设范畴,所以①②③可归为同一类内容。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2.
A
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是“辛亥革命而是为思考为走路”,是在考查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
A“传播了民主观念共和思想”符合题意,故A正确;
B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没有结束专制独裁统治,故B错误;
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C错误;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难度适中。抓住“辛亥革命”、“脑袋”等关键信息。
3.
C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
?1954年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A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是指只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B中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提出来的,体现了中国维护国家和平的目的。D多边外交政策是近年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多边外交政策中是基本体现。故选C。
【点评】掌握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4.
B
分析:此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的相关内容。排序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写出每项发生的时间,然后按先后顺序排列。①发生于1972年;②发生于1979年;③发生于1955年;④发生于1971年;⑤发生于1953年;⑥发生于2001年。这样可以轻松得出正确答案是B。
【点评】知道新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特别注意中美建交时间不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时间,而是1979年;同时注意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迄今有两次,一次是2001年上海,另一次是2014年北京。
5.
A
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6年和1952年相比,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大幅提高,私有制经济大幅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公有化道理,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公有制经济占据优势地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不符合题意;
C.土地改革的完成,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即表格内容,看出变化,之后依据题干中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变化的原因来回答。
6.
B
分析:材料“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体现的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原因是亚非国家的支持,B选项符合题意。
A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C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强调的是第三世界的重要性,结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可。
7.
C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信息“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故C正确;中美建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两国共同发展,故A错误;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而不是断绝一切关系,故B错误;题干中不能体现中美关系的发展始终摩擦不断,故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邓小平指出:美国必须同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用何种方式解决这一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为此直到1979年中美才正式建交”,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体现出中国坚持在国家利益基础上的独立自主外交。
8.
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与近二十个国家建交,这其中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有近邻,也有远邦,与这些国家建交,尤其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就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封锁,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直接回答有难度。解答时,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9.
B
分析:依据题干中的“周恩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等关键词可知: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史实。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万隆会议相关知识的掌握,1955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二、材料分析题
10.
(1)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再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
(2)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汉族。
(3)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国。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
(4)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材料一提出“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见孙中山的基本思路是先推动民生革命成功,再带动政治、社会革命一举成功。孙中山提出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这个民族指的是汉族。民权革命的内容是建立民主共和国。目的:在于“为中国谋幸福”。概括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点评】掌握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相关内容
11.
(1)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
(3)从对抗走向合作。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和美国地理位置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太平洋而言,中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美国位于太平洋东岸。
(2)本题考查的是朝鲜战争和公民义务的有关知识。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我国东北边境城市遭到轰炸、扫射,造成我边境城市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威胁了新生政权。2016年5月,美国导弹驱逐舰非法驶入南海永暑礁12海里范围,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领土主权和国防安全,对此,我国公民应积极履行维护国家的安全的基本义务。
(3)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从对抗走向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中美两国对抗则造成地区紧张局势,影响世界和平;合作则有利于两国经贸往来,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美地理位置的识记,对中美关系发展的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2.
(1)抗美援朝(或抗美援朝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中国胜利);
敌视,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
(2)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4)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史实证明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石;国与国交往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两国应加强友好合作,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分析:(1)图1所反映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此时美国对中国实行的是政策是敌视,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2)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它使中美关系在二十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图3图4中忙碌在各种外交场合的新中国外交家是周恩来。由于他的努力新中国在图中所示外交活动上取得的成就包括: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4)图5中1971年的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让“乔”笑的那样开心。图6所反映的会议的全称是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此次会议选择在我国召开最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5)综上所述,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取得对我们的启示:史实证明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石;国与国交往应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两国应加强友好合作,为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分析能力。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时间是1950年10月—1953年7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是彭德怀;战争中涌现的志愿军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等。1953年美国侵略军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尼克松访华的时间是1972年,这一周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访华期间,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的谈判中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原则后来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55年,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的提案,中国成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自己不懈努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