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综合探究七《认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我国军事人员和民事警察,有多名维和人员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表明(??)A.?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B.?中国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C.?联合国可以解决世界和平问题D.?国际局势已日趋紧张2.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B.?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影响C.?国际贸易大幅度增长所致????????????????????????????????????D.?生产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3.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摆在人类面前。下列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的是(???)①人口问题???????②环境问题???????③资源问题???????④温饱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列中外历史阶段与时代主题相符合的是(???)①21世纪的世界——和平与发展????????????②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战争与革命③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打倒列强除军阀????④19世纪中期的中国——屈辱与反抗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这一时期(???)A.?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尼克松访华????????????????????????????????????????????????????????D.?中美正式建交6.2019年4月3日,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获得“和平荣誉”勋章,以奖励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维和部队由哪一国际组织的名义派出进行维和行动?(???)A.?欧洲联盟??????????????????????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联合国??????????????????????D.?世界贸易组织7.2018年3月1日,美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所谓的“台湾旅行法”,允许美国高层和台湾政要互访”,这一做法(???)?①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②违反了“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③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精神?④符合了台湾人民的意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8.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这个“转折点”是()???????????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类似作用的举措是(???)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B.?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C.?宋太祖杯酒释兵权??????D.?元世祖设立行省制度二、材料分析题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内蒙古地形图及鄂尔多斯自然资源分布图材料二:近年来,为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国家发展战略。鄂尔多斯市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的西南部,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西部,生态环境脆弱。该市采矿业、天然气、电力等工业发达。1997年以来,房地产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鄂尔多斯市主动融入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与其他区域的联系,加快发展步伐。(1)据图可知鄂尔多斯所在的内蒙古高原具有地势________、草原辽阔的特点,是牧人的天堂,位于我国地势第________阶梯。鄂尔多斯位于呼和浩特的________方向。(2)鄂尔多斯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牧业是曾经的主要产业,但近几年生态环境呈日益脆弱之势。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3)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鄂尔多斯可以抓住机遇,发挥哪些优势,加快发展步伐。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1931年)材料二:“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不求战。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庐山谈话(1937年3月17日)材料三:见下图材料四: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苏联元帅扎哈罗夫说:日本之所以没有立即对苏联开战,是因为它的大量军队被牵制在中国。军事史家富勒指出:美英所引以为幸的是,日本既没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和控制印度洋上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太平洋上拼一死战。(1)两则材料中蒋介石对日军侵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促使这一变化的原因。(2)据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材料二:◆1927年至1928年上半年,在“清党”名义下共产党员从近6万人迅速减少到1万人,中国共产党正面临被瓦解和消灭的危险。……1930年初,红军已有13个军,在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几省边界地区先后建立大小15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几万、几十万农民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嵌入中央苏区,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据地的一切大权……最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如果再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党和红军必将被断送。遵义会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在10年中,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大屠杀下积累的创痛和仇恨是很难淡忘的……中国要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确实离不开蒋介石这个掌握全国政权、主要军事力量,受到国际承认的最大政治力量。(1)根据材料一,指出党成立思想、阶级基础分别是什么?(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期间面临一个又一个危机,他们从实际出发作出正确的道路抉择”。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史实对比进行论证。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分析: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题干中的我国有多名维和人员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体现了这一点。A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中国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2.A分析:本题主要考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要注意“主要原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也大大缩短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以及二战后各国都在寻求国际合作,发挥优势,弥补不足,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出现,由此分析可知A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理解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原因。3.A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也摆在人类面前。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故①②③符合题意;非洲一些地区存在温饱问题,但不属于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故含有④的BC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题干中的“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结合所学可知,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与挑战是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温饱问题已经不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危机了。4.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是民主、科学、爱国等,所以③错误。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的理解。5.A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的召开是在1955年,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均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果,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准确把握。6.C分析:2019年4月3日,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获得“和平荣誉”勋章,以奖励他们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维和部队由联合国的名义派出进行维和行动。多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着长期不懈的努力,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联合国向冲突地区派出军事观察团或维和部队,监督、控制并化解敌对各方之间的冲突,近年来,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获得良好声誉,被认为是维持和平、解决争端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联合国成立的时间、联合国的重要作用。7.A分析:据“2018年3月1日,美国联邦参议院通过了所谓的‘台湾旅行法’,允许美国高层和台湾政要‘互访’”可知,这是因为这一做法违反了“一个中国”的原则、违反了《中美建交公报》等“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原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不符合台湾人民的意愿。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中美关系正常化最重要的前提;联合国宪章共分19章111条,它规定联合国及其成员国应遵循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以及联合国不得干涉各国内政等原则。A项①②③符合题干材料,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中美建交的相关史实。识读材料及掌握我国外交政策及祖国统一的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中美关系的核心是台湾问题,美国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8.D分析:A.万隆会议圆满成功,不符合题意;?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题意;?C.中日邦交正常化,不符合题意;?D.依据题干信息“1971年10月25日”“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1971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大会上,通过投票表决,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美国阻挠中国的失败,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特别是时间,须知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要牢记基础知识。9.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强化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即州部,每个州部设刺史一人,为专职监察官,对州部内所属各郡进行监督。ACD三项都不具有监察职能,不符合题意;B项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具有监察职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二、材料分析题10.(1)平坦;二;西北(2)土地荒漠化(3)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利用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旅游等发展。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据图可知鄂尔多斯所在的内蒙古高原具有地势平坦、草原辽阔的特点,是牧人的天堂,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根据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鄂尔多斯位于呼和浩特的西北方向。(2)本题考查的是内蒙古高原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鄂尔多斯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牧业是曾经的主要产业,但近几年生态环境呈日益脆弱之势。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3)本题考查的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鄂尔多斯可以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利用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将当地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地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与旅游等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内蒙古自然人文特征的识记和理解。11.(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③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康日子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分析:(1)本题考查蒋介石对日本的态度及蒋介石抗战政策变化的原因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伺候如何在东北挑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可知,当时蒋介石奉行不抵抗的态度,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东北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依据材料二“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的时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可知蒋介石的态度变为了对日抗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危及蒋介石的统治。中日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的政策发生了变化。(2)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根本是在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实现全民族抗战。其它原因有国民党正面战场和解放区战场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援助。(3)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贡献。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坚持对日作战,牵制并消灭了大量日军,大大缓解了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压力。中国军队还根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组织远征军赴缅作战。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开始最早、历时最长、牺牲最大,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故答案为:(1)蒋介石对日军的态度由妥协、不抵抗转变为反对妥协、主张抗战;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东北,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②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这一事变和平解决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A.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康日子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族的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和援助。(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力牵制了日军,支持了世界其他战场反法西斯的斗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二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与理解抗日战争的史实。12.(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2)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分析:(1)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的发展和壮大。(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本题应从国民革命失败、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长征、抗日战争史实进行表述。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面对国民党的屠杀,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长征,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实现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本题第二问需有对历史史料进行概括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