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7.1.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________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
A.?中国的现代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改革开放????????????????D.?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2.在如今“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20
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
90
多年的探索历史,按时间先后顺序
实现了以下哪些梦想(?
)???????
A.?独立梦、强国梦、飞天梦、回归梦??????????????????????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
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飞天梦??????????????????????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3.2017年台州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期间,台州各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来到附近路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文明劝导,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驾驶,引导行人遵守交通法规。
这体现了志愿者具有(???

A.?顽强的拼搏精神??????????B.?强烈的忧患意识??????????C.?高度的社会责任感??????????D.?时间空闲,无事可做
4.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全面__________的主题。(???

A.?深化改革???????????????????????B.?推进依法治国???????????????????????C.?建成小康社会???????????????????????D.?从严治党
5.明确时序是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是《历史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一书的部分目录,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旗飘扬井冈山
②为全民族抗战而斗争
③南湖红船风雨中起航
④新中国的曙光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每位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  )
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②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③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④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A县党委宣传部准备就“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主要街道悬挂一些宣传标语,下列宣传标语中与该主题不符的是(????
)
A.?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为A县作贡献???????????????????B.?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以提高速度为目标
C.?A县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D.?明确新思路,树立新标杆,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8.“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由公有经济、家庭作坊、私人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平等的基础上共同组成逐步放开价格控制,承认私有财产和私人企业,承认股票市场、外资与合资企业,并重建经济的公共部分。”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公私合营???????????????B.?经济特区的建立???????????????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近年来国家为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共同富裕,所做的努力主要有(??
?)
①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
②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③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非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④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按照“群众提、大家定”的理念,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开向社会征集2018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群众踊跃参与。这一活动表明,在我国(??
)
①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②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
③人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06年起,我国已实施了义务教育
B.?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C.?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物质生活与文化追求都有了质的飞跃
D.?“神舟”上天,说明了我国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
二、材料分析题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
——邓小平
材料二:1980年——2005年深圳经济发展变化情况简表
生产总值(单位:亿元)
2-100
100-1000
1000-2000
2000-5000
所用时间(单位:年)
9
7
5
3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的“政策“首先在哪一年的哪两个省份实行?
(2)设立经济特区主要目的是什么?据材料二说明深圳经济发展的变化。
(3)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基本国策?这一国策的实施得益于哪一次会议的什么重大决策?
1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双边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
材料二: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亿5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正常的关系敲开门户。”
材料三:漫画《21世纪的中美关系》
(1)材料一表明美国对中国持什么态度?
(2)材料二中尼克松所说的“采取主动”具体表现为哪一事件?这一事件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21世纪中美关系具有怎样的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活动?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根据所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B符合题意,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90多年的中国探索历史的认识.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买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史,材料的时间范围是1900——2000年。中国的探索历程首先是西万列强的侵华战争使中国人民觉醒,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实现了中国的独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开始崛起.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实现成功飞天。故选C。
【点评】掌握对90多年的中国探索历史的认识.???
3.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责任感的有关知识。本题是道德与法治题。分析材料“台州各地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放弃节假日休息来到附近路口,协助交警指挥交通、文明劝导,提醒市民文明通行,安全驾驶,引导行人遵守交通法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志愿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ABD与题意无关。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
4.
D
分析:本题是时政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时政知识的识记。
5.
C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中国的成立。①项,关键词“红旗”“井冈山”,对应的是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诞生。②项,关键词“全民族抗战”对应的是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又被称为“七七事变”)。③项,关键词“南湖红船”对应的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④项,关键词“新中国的曙光”对应1949年新中国的诞生。综上所述,其正确顺序为③①②④,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经周折,中国共产党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分析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
6.
C
分析:此题在于考查学生对重要概念认知程度,采用组合方式起到混淆作用,注重考查学生对概念的了解。正确答案为C。
【点评】课标要求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新要求,主要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方面要求进行比较,属于了解层次。
7.
B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相关内容,科学发展观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故此题中B,以提高速度为目标是错误的,科学发展观追求的是可持续发展,并非单纯追求速度,其他选项表述正确,故根据题意此题选择B。
【点评】此题考查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理解。
8.
D
分析:根据“它是一种多元的经济结构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9.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加强城乡区域发展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与农村、农民无关,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加强城乡区域发展的理解。
10.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关知识。题干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认识。题干描述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在我国,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可以依法参与政治生活,依法享有建议权、监督权,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解。
11.
D
分析: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涉及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体育教育事业等方面,此题中ABC都正确,D的史实没有问题,但结论错误,我国科技的现状是在某些尖端技术的掌握方面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我们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点评】此题考查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等知识点,属识记类。
二、材料分析题
12.
(1)1980年;广东;福建。
(2)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
(3)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一中的“经济特区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2)
本题考查设立经济特区主要目的及作用。设立经济特区是为了引进境外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从表格提供数据看:我生产总值从2亿元增长到1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9年;100亿元到1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7年;1000亿元至2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5年;2000亿元至5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3年。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并且速度不断加快,增长的周期越来越短。
(3)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故答案为:
(1)
1980年;广东;福建。
(2)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
(3)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站上了更高起点。要特别关注改革开放这一热点。
13.
(1)反对、敌视、遏制新中国。
(2)尼克松访华或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合作与竞争。
做法:①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②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③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④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据材料“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表明美国对中国持反对和敌视新中国态度。(2)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知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本题考查。材料三左边的漫画反映了中美合作关系,右边漫画反映了竞争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事务;密切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时俱进,适时调整外交政策;超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分歧,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要坚持求同存异);对分歧与矛盾,要加强沟通、对话;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故答案为:(1)反对、敌视、遏制新中国。(2)尼克松访华或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3)合作与竞争。做法:①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②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③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④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美关系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认识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