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7.1.2《中国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
)???????????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语录粮票”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产生于“红海洋”年代,每个票上都印有毛主席语录,多数为“备战、备荒、为人民”、“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等。语录粮票不仅是凭证,而且是一种政治宣传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语录粮票就陆续收回,予以销毁,这种粮票也便成了历史文物。这说明(
???)
①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
②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促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
④中国已经实现小康社会
A.?②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
3.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最有可能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强令男子剪发辫?????????B.?新礼服代替翎顶补服?????????C.?欢庆新中国成立?????????D.?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
4.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下列流行语与时间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大跃进——20世纪50年代后期???????????????????????????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60年代
C.?经济特区——20世纪80年代???????????????????????????????D.?北京奥运——21世纪初
5.2016年3月8日,贵州籍女子李某因涉嫌违反2016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反恐怖主义法》,被义乌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天。这也是义乌警方处理的首例违反《反恐怖主义法》案例。按性质来看,她的行为属于(???

A.?严重违法行为??????????????????B.?一般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
6.毛泽东说:“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这场“暴风骤雨”是指(???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人民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
7.“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远方”可以指人们心中的梦。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是(???

A.?独立梦????????????????????????????????B.?小康梦????????????????????????????????C.?强国梦????????????????????????????????D.?幸福梦
8.在2017年召开的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A.?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全国?????????????????????????????B.?实现三民主义
C.?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9.2016年4月12日,在伦敦总部举行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发布仪式上,吉尼斯世界纪录全球高级副总裁正式确认,如图中所示的工具书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这反映了(  )
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
③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④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④?????????????????????????????????D.?③④
10.党的??
▲??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四届三中全会???????????????????????????D.?十七大
11.下列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B.?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消失
C.?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D.?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12.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如图)。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这就要求我们(???

A.?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C.?用创新之手激活改革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D.?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
二、问答题
1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首改革成果】
【破解改革难题】
表12013年部分省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较
东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浙江
江苏
河南
贵州
广西
51.7%
49.0%
30.1%
29.0%
25.0%
链接:我国自2008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来,东部高校面向中西部省份招生数从3.5万人增加到18.5万人,逐步缩小了区域入学机会差距。2014年,国家将继续加大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
【描绘改革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2)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三、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

新时期新机遇,云南省正在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
?
图3
云南省地图
材料二:云南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文章,牵动了无数人的心。
图4
《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一文中涉及的图表
(1)图示中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气候________。
(2)根据图3和链接资料,分析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优越条件。
(3)观察图4,分析为何会出现“昆明长大了,滇池凋谢了”的状况。
(4)结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云南省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C
分析: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表明中国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
2.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成果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一”,所以①不符合题意;中国现在的目标是在2020年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④错误。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成果的了解。
3.
D
分析:A、强令男子剪发辫发生于辛亥革命后.B、新礼服代替翎顶补服发生于辛亥革命后.C、欢庆新中国成立发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D、参加国家公祭日活动发生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社会生活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故A对应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以B项不正确;1980年我国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因此C对应正确;北京奥运会的举行是在2008年,D项对应正确。故选择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
5.
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违法行为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因为李某涉嫌违反2016年1月1日颁布施行的《反恐怖主义法》,被义乌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天,通过行政拘留可以判断其行为属于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指的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过程中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未构成犯罪而依法须承担行政责任的行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理解。
6.
D
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几万万农民”和“20世纪50年代”可以知道这里评述的是土地改革。依据所学知识,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展开,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解答此题,要紧贴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解答时,先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然后和课本基础知识相结合回答。
7.
C
分析: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目标;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项强国梦是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准确识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
8.
C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ABD三项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符合题意;
C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梦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9.
A
分析:据“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可知,①中外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因而不含有①的选项CD不符合题意,《新华字典》不是英语版本,不能说明②英语具有持久的魅力,含有②的选项B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可知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新华字典在中外文化方面的影响.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便捷,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10.
B
分析:本题考查改革新阶段的相关知识。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92年10月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是党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提出的经过。
11.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图表可知,国有经济地位日益巩固在图表中没有体现,所以A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变小,所以B不符合题意;图表显示能源消耗强度不断降低,即能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所以C符合题意;图表只显示了科技进步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并没有体现出我国科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分析理解能力。
12.
B
分析:由“产业微笑曲线”可以看出,要想获利最多,就必须加强产品的研发和营销,而我国的这两方面恰恰比较低,因此我们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国家应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科技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AC两项选项图表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观点正确,符合题意;
D项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没有理解图表的实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教兴国战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战略决策。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科技、教育和壮大人才队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明确答题角度是科教兴国战略,然后依据教材知识作答。
二、问答题
13.
(1)图10: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提升,说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或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图11: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说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2)因为我国教育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教育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口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分析:此题是我国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重要认识,旨在让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不足。试题整体图文并茂,数据客观,整体
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注重对学生分析材料,掌握核心知识等方面的考查,联系社会实际,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内在联系与时政性,特别注重学生将时政素材和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
【点评】课标要求知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其中了解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能够结合说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描述当代中国发展的阶
段性特征,属于理解、分析层次。
三、综合题
14.
(1)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
(2)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答案示例:滇池凋谢一方面指的的是面积的缩小,另一方面指的是水污染严重。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热带季风气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傣族竹楼式建筑主要位于我国云南地区,当地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所以傣家竹楼建筑风格的形成是因为当地夏季气候湿热(降水充沛,气温较高),住竹楼可以防潮。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具有优越的条件,云南省位于西南边陲,与越南等三个国家接壤,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极其便利;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很丰富)。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图4可知,滇池的水质受到严重的环境污染,水域面积不断缩小,主要原因在于昆明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经济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对滇池排污的增加,使得滇池不断被污染;人类无节制的围护造田,使得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减小,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破坏。
(4)本题考查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云南省在发展过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要利用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另一方面,也需要注意保护资源和环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