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2)(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2)(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单元测试(2)
一、单选题
1.《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
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D.?成立联合国
2.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B.?华盛顿体系??????????????????????C.?雅尔塔体系??????????????????????D.?美苏两极格局
3.以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可以说明日本(???

时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A.?经济持续高速发展?????????B.?经济实力超过美国?????????C.?成为第二经济大国?????????D.?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4.有学者说:“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表明建立“欧共体”的目的是(???

A.?对付苏联,防止威胁???????????????????????????????????????????B.?摆脱美国,防止战争
C.?发展经济,避免战争???????????????????????????????????????????D.?提高地位,发展经济
5.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到粮店中购买了一百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真的。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C.?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6.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的得到了统一,它是(??
)???????
A.?苏联????????????????????????????????????B.?匈牙利????????????????????????????????????C.?德国????????????????????????????????????D.?英国
7.王静同学在学习中提炼出以下学习主题,其中符合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的是(??
)???????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B.?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C.?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8.某小论文的内容,主要是“宣扬人道的社会主义、放弃一党制、实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可见,该文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斯大林模式的形成?????????C.?赫鲁晓夫上台执政?????????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9.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10.“(17世纪)欧洲的知识阶层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而牛顿发现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方法。”牛顿的科学成就不包括(
)???????????
A.?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创立了微积分学
C.?提出了运动三定律
D.?提出了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
11.某位同学在学校历史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
事件
历史人物
1947年
印度独立
尼赫鲁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泽东
1956年
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纳赛尔
1959年
古巴革命
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B.?两极格局的形成
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始终动荡不安。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

A.?巴以冲突可以通过谈判等和平手段来解决???????????B.?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
C.?宗教信仰不同是双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D.?巴勒斯坦问题源于联合国“分治”决议的不公平
13.旅游拍照发到朋友圈,逛街扫扫二维码,上个陌陌聊聊天,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源于(
???)
A.?航天技术的进步????????????B.?生物技术的突破????????????C.?新材料技术的应用????????????D.?网络技术的发展
14.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是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就进行的科技革命,被誉为“第四次科技革命”,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成就是(???
)???????
A.?生物工程???????????????????????????B.?电子计算机???????????????????????????C.?原子能???????????????????????????D.?航天技术
15.1960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该宣言通过时,仍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或地区是(???

A.?印度????????????????????????????????B.?埃及????????????????????????????????C.?民主德国????????????????????????????????D.?纳米比亚
二、材料分析题
16.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进步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习近平说,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伟大的长征精神。这次专程来这里,就是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今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长征。我们这一代人要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节选2016年7月19日新华网
材料二: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1)请写出三军会师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哪些史实能证明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外历史奇迹?
(2)材料一中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指什么?
(3)材料二体现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怎样的?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材料二中做法给我们青少年哪些启发?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它的取得是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生产发展、物资丰富分不开的。
材料二:见下图(数据为1938—1999年的统计概况)
(1)在材料二图1中,1938—1999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变化趋势是什么?原因何在?
(2)从材料二中图2可知,英国社会保障投入构成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特点是什么。这种调整和改革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公正的立场出发,就如何建立有效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兼顾公平和效率,趋利避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三、综合题
1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________。
(2)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___。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________。
(4)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________。
(5)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
19.邓小平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
(2)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所具有的三大特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故本题选A,B是在经济方面的措施,C是军事方面的措施,D与题意无关。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杜鲁门主义的相关知识。???
2.
A
分析:依据所学,1919年,一战中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以及与奥地利、土耳其等国签订的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非洲的新秩序。A符合题意。
华盛顿体系建立于华盛顿会议,B不符合题意。
雅尔塔体系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不符合题意。
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解决问题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3.
A
分析:从表格所给数据中可看出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都有增长。
A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符合题意。
B项经济实力超过美国图表中不能反映,也不符合史实,虽然美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中缓慢,但不能说明美国就丧失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事实上美国这时候仍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只不过经济增长缓慢罢了,不符合题意。
C项成为第二经济大国图表中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D项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图表中不能反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学生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4.
C
分析:根据材料“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共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避免战争,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欧共体,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欧共体的背景进行分析即可。
5.
C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改革与解题。国内战争期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自由买卖,故C项是正确的。
【点评】掌握苏联的改革与解题相关知识。
6.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欧剧变的认识。1898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东欧发生剧变,东欧剧变表现在: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因此选C。???
【点评】知道德国的统一。
7.
A
分析:1990年3月,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年,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但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印度、纳米比亚、古巴等国家的独立及发展都发生在二战之后,都是民族独立运动,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A。???
?【点评】知道亚非拉崛起的典型事件。
8.
D
分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党一档变为多党。
【点评】考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9.
A
分析:此题考查社会主义相关知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说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成功也有失败,很能说明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A项正确。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不能作比较的,只是适合不适合的问题,B项不正确。C项说法与题干无关。中国虽然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也并不能说明只适合中国,以偏概全,故D项也错误。综合以上,正确答案应该选A。
【点评】理解社会主义相关知识。
10.
D
分析:根据题意,本题是“选非题”,结合所学知识,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和力学三定律是他的三大成就。
?A.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下半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A项属于牛顿的科学成就但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B.结合所学知识,在数学领域,牛顿创建了微积分,B项属于牛顿的科学成就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C.结合所学知识,在力学方面,牛顿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力学三定律”,C项属于牛顿的科学成就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D.结合所学知识,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生物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D项不属于牛顿的科学成就,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史上的近代科学发展。只要学生对牛顿的科学成就有所掌握即可。
11.
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亚非拉的奋起的认识。依据学过的知识可知,二战后,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二战是1945年结束的,题文表格所列的资料都发生在1945年之后,且都是发生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出现了民族独立运动,故答案选A。???
?【点评】知道亚非拉崛起的典型事件。
12.
B
分析:依据题干信息“不符合巴以地区局势的”,结合所学知识:由于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一些大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长期介入中东地区问题,使问题更加复杂。?
ACD三项说法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B项大国插手有助于消除双方矛盾说法不符合事实,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东问题的知识点,应把握中东问题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要熟记中东问题的有关内容。
13.
D
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材料中的“朋友圈”“二维码”“陌陌聊天”等,都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答案是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14.
B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其核心是电子计算机。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
15.
D
分析: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1960年时它仍未独立。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纳米比亚独立。
二、材料分析题
16.
(1)甘或陇;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2)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改革创新;努力学习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打好基础,热心公益事业,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等。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甘肃省的简称是甘或陇。红军长征创造的中外历史奇迹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等。
(2)本题考查的是“两个一百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党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本题考查的是时代精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体现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作为青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为投身社会主义事业打好基础,热心公益事业,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承吃苦耐劳的民族精神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两个一百年”、时代精神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7.
(1)1938-1973年呈
上升趋势,原因:二战后英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财政开支。1973-1999年呈
下降趋势,原因:
1973年以后,英国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开支随之减少。
(2)政府补贴。
(3)特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影响:使战后2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4)认识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相对稳定;但是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使一-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看法: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要依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免除普通百姓的后顾之忧,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分析:(1)根据图1信息,1938年-1973年英国政府的开支从28.8%上升到41.5%,随之下降到1999年的39.7%。因为二战后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了财政支出。1973你那以后,英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减少,政府开支也相应减少。
(2)根据图2可知,英国政府开支占GDP比重最大的是政府的补贴,占了55%。
(3)根据材料可知,政府开支的比重较大,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这种调整,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使战后2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
(4)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学会辩证的方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一方面缓解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但过度的社会保障,给政府带来一定的财政压力,易换上福利病。因此,社会保障的发展,因与本国国情向符合,既能给了百姓带来福利,也不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1938-1973年呈
上升趋势,原因:二战后英国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扩大财政开支。1973-1999年呈
下降趋势,原因:
1973年以后,英国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政府的开支随之减少。
(2)政府补贴。
(3)特点: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影响:使战后2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4)认识和评价:社会保障制度,缓解了社会矛盾,使社会相对稳定;但是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使一-些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看法: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行要依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免除普通百姓的后顾之忧,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以社会保障为切入点,依据材料进行分析,难度较大。对历史现象的评价,需要运用辩证的方法。
三、综合题
18.
(1)新航路的开辟
(2)攻占巴士底狱
(3)萨拉热窝事件
(4)日本偷袭珍珠港
(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分析:(1)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开始连为一体。(2)攻占巴士底狱是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3)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4)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的规模。(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故答案为:(1)新航路的开辟;(2)攻占巴士底狱;(3)萨拉热窝事件;(4)日本偷袭珍珠港;(5)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世界综合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知识识记的能力。
19.
(1)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分析:(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有①速度快——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②范围广——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影响大——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2)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所具有的三大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