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威廉·李卜克内西曾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它揭示了德国 ( ? ) A. 经济基础薄弱 B. 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C. 社会保障落后 D. 不重视教育 2. 对德意志统一有着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 A. 威廉一世 B. 威廉二世 C. 俾斯麦 D. 希特勒 3.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写道:“我是日尔曼人,但为什么我们要和其它日尔曼人分裂,……为什么日尔曼人不致投向俾斯麦帝国的怀抱? ”十九世纪的“俾斯麦帝国”统一最终战胜的 对手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俄国 D. 奥地利 4. 他在一次演讲中说,当前的各种重大问题不是依靠演说和多数票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依靠铁和血来解决。“他”是( ) A.威廉一世 B.毛奇 C.加富尔 D.俾斯麦 5. 如图摘自某学生的读书心得,他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A.拿破仑对外战争 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美国南北战争 6. 美国史学家爱默生在评价南北战争时,认为“符合社会利益的革命总是永远地为人民所记忆”。对“符合社会利益”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了民族独立 B.缓解了美苏矛盾 C.巩固了奴隶主统治 D.维护了国家统一 7.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家,更是一个崇拜英雄的国度,能赢得美国人民尊敬的美国总统并不多,美国人民心中却有两位被誉为“开国元勋”和“黑奴解放者”的伟大总统,他们分别是( ) A.华盛顿. 林肯??? ?B.杰斐逊. 杜鲁门 C.华盛顿. 里根??? ?D.罗斯福. 布什 8. 美国内战期间,林肯政府宣布“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内容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9. 1863年3月,法国人马克来到俄国,他不可能见到的情景是( ) A.某农民正在交钱赎买份地 B.农奴主正在宣布解放农奴的法令 C.地主们在买卖农民 D.农民成为自由人,并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10. 依据下面饼状图及注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封建农奴制经济促进了俄国的发展 B.俄国落后于其他主要西方国家 C.俄国经济落后是封建农奴制造成的 D.1861年前在俄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农奴制经济 11. 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他用一只专制的手,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野蛮 B.保留了农奴制度 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12. 1890年,以天皇名义发布《教育敕语》,强调“采西邦科学之知识,以尊于封建武士之精神”。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南北战争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13. 有学者认为,日本成为文明国家是由于学习了朝鲜. 中国. 印度和欧洲文明。明治维新最能体现学习欧洲文明的是( ) A.废藩置县 B.忠君尚武 C.殖产兴业 D.科举取士 14.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以下为日本侵略扩张奠定强大基础的改革措施是( ) A.废藩置县 B.建立新式军队 C.文明开化 D.殖产兴业 15.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都不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其共同的根源是( ) A.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B.都是用赎买的方式进行改革 C.都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发生 D.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二. 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塌,但我的确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另一种东西。 ——林肯竞选演说词 (1)材料一反映出林肯竞选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宣布独立的时候,奴隶制在全部13个州都是合法的。到1804年,至少北方各州都已经开始着手废除奴隶制。1862年,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适用于10个叛乱州的奴隶。 材料三 如图 林肯向阁僚宣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文献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的另一文献是什么?这两部文献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材料四 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的谦虚,以至于只有在他成为殉难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如此高评价林肯的依据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对于上述材料中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18.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日本就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以前它是个前工业时代的封建社会,到19世纪末期,新日本——西方影响和日本传统的混合物……很快将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日本甲午战争后中国的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 自1931年起,日本对外侵略的口号经过了一个演变过程。1931年初,日本大肆宣扬“满蒙”(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与日本有着特殊关系,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的口号。1938年1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战争的最后目的是建设“东亚新秩序”。 ——摘编自(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 (1)材料中“按自己的节奏改变了自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举例说明这一事件进程中日本是如何接受“西方影响”的? (2)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 (3)为达到“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发动了哪一侵略事件?建设“东亚新秩序”,是日本为哪一事变寻找的借口?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BCBDD 6-10DADCD 11-15CCCBA 二. 非选择题 16. (1)维护国家统一。 (2)北方的林肯政府节节失利。《宅地法》。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扭转了战局,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北方的变化。 (3)林肯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7. (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财产,成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这是一次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此后,俄国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18. (1)明治维新;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或文明开化等。 (2)《马关条约》,中国的赔款。 (3)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壮大世界和平力量,不断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决反对日本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