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7.5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步练习:7.5第二次工业革命(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7.5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单选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牛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路开始修建
②内燃机广泛使用
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观察下图,分析1870
年以后世界能源中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内燃机的创制和交通工具的新发明??????????????????????B.?煤炭资源因掠夺性开采而逐渐枯竭
C.?石油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能源??????????????????????D.?核能、太阳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3.“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散地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1890年后的几十年世纪工业品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大国的兴衰》”。在这两次转移中得益的国家分别是(???

A.?英国美国???????????????????????B.?英国意大利???????????????????????C.?意大利西班牙???????????????????????D.?美国意大利
4.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B.?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
C.?涉及纺织、冶金、采矿、交通等行业??????????????D.?汽车、飞机、火车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5.18世纪晚期,英国广泛利用热能,逐渐摆脱了对畜力、自然力的依赖。促使产生这一转变的科技发明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B.?斯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C.?富尔顿制成汽船??????D.?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6.新交通工具的出现使人类出行更加方便。下列科技成果属于交通工具的是(??

①火车?????????????
②内燃机????????????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阅读下面《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

①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
②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③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④确立起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格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科技创新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变化,以下成果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9.生态环境的恶化,是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下列能源中,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

A.?煤炭????????????????????????????????????B.?石油????????????????????????????????????C.?电力????????????????????????????????????D.?原子能
10.导致下表中英国各职业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世纪英国各职业的比重变化表
A.?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殖民争霸?????????????????????????D.?三角贸易
11.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一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12.假如你穿越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A.?人们乘坐电车上下班???????????????????????????????????????????B.?汤姆在邮电局向远方的家人发报报平安
C.?马克开着汽车去旅游???????????????????????????????????????????D.?约翰在办公室用计算机办公
二、问答题
13.用线把下列发明与发明(发现)时间、发明(发现)人连起来。
时间
发明(发现)
发明(发现)人
①1831年
A电动机
a法拉第
②1866年
B内燃机
b西门子
③1870年
C完成磁铁产生电的实验
c格拉姆
④1879年
D有线电话
d爱迪生
⑤19世纪80年代
E发电机
e卡尔·本茨
⑥1885年
F有线电报
f卡尔·本茨
⑦1903年
G飞机
g贝尔
⑧19世纪中期
H汽车
h莫尔斯
⑨19世纪晚期
J电灯
j马可尼
⑩19世纪晚期
K无线电报
k莱特兄弟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点1:在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年的纪念日,波士顿的一家博物馆用实物、图表显示,从15世纪以来,有三千多万印第安人被入侵者杀害,一位印第安人领袖谴责说:“这是灭绝种族和悲痛的500年,哥伦布纪念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悼念日,是一个十分黑暗的日子。”
观点2:19世纪的美国教科书这样写道:“哥伦布是一个庄重的人,谦恭有礼、言行谨慎,他的道德无可指责,是一个堪称楷模的教徒。”在美国哥伦布被给予全美洲“移民之父”的尊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互相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1这是两种对哥伦布的不同评价,你赞同谁的观点?你是如何评价哥伦布的?
(2)材料2反映了新航路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哥伦布等航海家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来华,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当即遭到乾隆皇帝的拒绝。乾隆皇帝指出:“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他还颇为自豪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当时的清政府只允许哪一地方能同外国商人做生意?
(2)从这段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有哪些?
(3)乾隆皇帝的话是什么意思?
(4)清朝统治者的这种想法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在交通运输领域,以蒸汽机为动力,英国的史蒂芬孙发明了火车,铁路开始修建。1840年前后,英国最先完成工业革命,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亨利?福特是美国汽车工程师与企业家,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
A项①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发明的识记能力。
2.
A
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以及对能源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创制以及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使得石油消费的比重不断加大。答案选A。
【点评】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能源的影响。
3.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散地由地中海逐渐转移到大西洋和西北欧,受益的国家主要是英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1890年后的几十年世纪工业品集中地又由西欧慢慢移向其他地区,由于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领先,所以受益的是美国。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的识记。
4.
D
分析:本题考查了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考点的掌握。本题是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错误答案。D汽车、飞机等的发明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点评】要求学生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
5.
A
分析:据题干“18世纪晚期,英国广泛利用热能,逐渐摆脱了对畜力、自然力的依赖。促使产生这一转变的科技发明是”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面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蒸汽时代。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题干中的“18世纪晚期”、“英国”、“广泛利用热能”等词语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6.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85年英国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促进了交通业的发展,火车、轮船相继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的发明。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内燃机是动力机器,不是交通工具,所以正确答案是D。???
【点评】掌握交通工具的相关知识。
7.
A
分析:阅读《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可知,从中可以得出蒸汽机的作用是用机械力取代了自然力,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为汽船、火车的发明提供了动力,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出现了机器化大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③和④不能在《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看出。?
A项①②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8.
D
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利用内燃机试制汽车成功,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利用内燃机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开始把人类的飞行梦想变成现实。①是火车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②是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成果;③是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④是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易错点是对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平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9.
C
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的是电力。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石油。?
A项煤炭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广泛应用的,不符合题意;
B项石油虽然也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广泛应用的,但不符合环保标准,不符合题意;
C项电力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并符合环保标准,符合题意;
D项原子能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广泛应用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注意认识环保标准。
10.
A
分析:
由图表时间“1811、1841、1871”以及图表中农民比重不断下降,工商业者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可知,导致图表中各职业比重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A符合题意;
BCD项与图表现象的出现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表格数据解答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影响。
11.
C
分析:A.新航路开辟,不符合题意;
?B.
西方早期殖民扩张,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1820年”“
大西洋沿岸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大西洋沿岸的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比对,细心辨别,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
D
分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20世纪20年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时期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和汽车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产物,伴随电力的广泛应用,电车和电报等产品相继产生。计算机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时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在20世纪20年代不可能看到。所以ABC项在这个时期的美国都可以看到,D项看不到,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的重难点是对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识记。易错点是不看题干中时间,或者分辨不出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造成回答错误。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紧扣时间“20世纪20年代”,准确记忆。
二、问答题
13.①—C—a;②—E—b;③—A—c;④—J—d;⑤—B—e;⑥—H—f;⑦—G—k;⑧—F—h;⑨—K—j;⑩—D—g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1年,法拉第完成了磁铁产生电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1870年,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1879年,爱迪生发明了电灯;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发明了内燃机;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世纪中期,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19世纪晚期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19世纪晚期,贝尔发明了有线电话。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成就及其发明人的识记。
14.
(1)赞同观点1,理由: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滔天罪行。赞同2,理由: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评价哥伦布要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
(2)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3)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否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课标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意义作为重点。历史与社会学科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作为基本学科思想和学习方法。一方面,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掠夺财富和资源,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贩卖奴隶,犯下滔天罪行。另一方面,哥伦布开辟新航路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评价哥伦布要全面、一分为二地评价。此题从史料为背景,帮助学生树立辩证评价历史人物的意识和开放性地学科思想。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世界开始走向整体。哥伦布等航海家身上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点评】分析对哥伦布的不同评价,能够做到史论结合,一分为二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三、材料分析题
15.
(1)广州
(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
(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分析:(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各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关键材料中的“向清政府提出划一未设防小岛给英国人居住,准许英国人于宁波、舟山、天津贸易,在北京设商栈,减免商税等六项要求”可见马戛尔尼来华的目的是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3)材料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是说我国(指当时的清朝)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外国人的货物,也不需要与国外进行贸易。反映出乾隆皇帝存在狂妄自大,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等心态。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
(4)由于乾隆帝的夜郎自大,对外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故答案为:(1)广州。
(2)要求开放通商口岸、倾销商品。
(3)乾隆皇帝认为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物产丰盈,各项生产、生活都能自给自足,不需与外国通商。
(4)中国的对外贸易受到阻挠和打击,逐渐丧失对外贸易的主动权;明代以来盛大的航海事业也衰落下去了;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要挨打。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