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1《两极格局的对峙》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2017年距美苏“冷战”开始已经70周年了,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某校举办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图片展,以下两张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A.?推翻帝制,走向共和B.?国共内战,星火燎原C.?国共合作,抗日烽火D.?外争国权,实业救国3.从1948年到1950年,美国向欧洲16个国家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美国此举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B.?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C.?稳定资本主义制度D.?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4.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事件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建立5.据日本新闻网报道,人们在阿尔卑斯山的溶冰中发现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丧生的约80名士兵的遗体。大约过了1个世纪,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见天日。下列关于一战正确的有(???)①起止时间为1914--1918年??????????②协约国为正义方③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④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冷战期间,首先成为美苏争夺的焦点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法国7.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美国的霸权主义??????????B.?美苏握手结盟??????????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冷战”中的对峙8.丘吉尔描述了参加雅尔塔会议时的心情:“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预示着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是( )???????A.?全球化趋势加强????????????????B.?两极对峙格局????????????????C.?多极化格局形成????????????????D.?一超多强格局9.1947年,美国提出了一项经济合作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这一计划是(???)A.?马歇尔计划???????????????B.?“和平演变”计划???????????????C.?社会保障计划???????????????D.?“公平施政”计划二、材料分析题10.2016年4月15日是新出台的国家安全法实施后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学校时事宣传栏刊出了两则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27日,美国总统杜普门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与此同时,美国还派兵入侵台湾海峡。妄图一举占领朝鲜、控制中国、遏制苏联……中国政府毅然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材料二:进入新世纪,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美国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日本大幅度调整军事安全政策,个别海上邻国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采取挑衅性举动……暴力恐怖事件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1)从时事宣传栏里可获取哪些关于时代主题的信息?这些信息集中反映了什么问题?(2)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国际格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新形势下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对策。11.材料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把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各国人民为捍卫和平奋起反击法西斯侵略。苏德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是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反法西斯战争孕育了反法西斯精神。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材料二: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1)材料一中“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决定建立联合国是哪次会议????(2)根据教材,请写出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的战役一例????(3)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这是国共两党第几次合作????(4)材料二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5)为了不再“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西欧在欧共体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区域合作组织是什么?这个组织的出现,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什么趋势发展????(6)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多少周年????(7)传承反法西斯精神和抗战精神,具有重大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和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讲(1945年)材料二:冷战(英语:ColdWar)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约为主的资本主义集团,与苏联、华约为主的社会主义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1)材料一所反映的美国真实意图是什么?(2)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为“所担负的责任”在政府、经济、军事上分别采取了什么行动?有何影响?(3)材料二中“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约成立于1949年,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是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为与之相对抗,苏联联合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于1955年成立了华约组织,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华约解散,北约不但未解散,反倒不断东扩,成为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冷战。2.B分析: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图二表现了我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因此B正确。A是辛亥革命任务,排除A。C是抗日战争时期,不合题意,排除C。D实业救国是19世纪末的思想主张,时间不符,排除D。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工农武装割据的有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图片信息。3.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ABC选项属于马歇尔计划的影响,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美苏冷战的准确把握,结合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进行分析即可。4.A分析: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二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是此时战时同盟国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最大阻碍,为了遏制社会主义的发展,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斗争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即冷战政策,以“遏制”共产主义。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5.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掠夺和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所以②错误。故选择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识记。6.A分析:此题考查冷战期间美苏争夺的焦点。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由于美苏未能就德国统一问题达成协议,故1949年德国被一分为二。故答案是A。【点评】知道冷战期间美苏争夺的焦点。7.D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争夺世界霸权,遏制苏联,实施冷战政策。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出台杜鲁门主义,经济上表现为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组织。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等8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题干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冷战”中的对峙。ABC三项和题干图片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冷战”中的对峙最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8.B分析:分析材料,俄国熊和北美野牛反映了美苏力量势均力敌,英国小毛驴反映了英国地位下降.选项中B项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理解.注意准确识记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有关内容.???9.A分析:根据材料“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来稳定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A选项符合题意;和平演变属于意识形态渗透,B选项排除;社会保障计划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C选项排除;“公平施政”计划属于美国对本国的施政内容,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关键信息是“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结合马歇尔计划进行分析即可。二、材料分析题10.(1)在传统安全问题方面,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是战争爆发的根源;领土争端是引发战争的重要因素;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危害性大。(2分)???和平问题。(2)由两极格局走向多极化。对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国防实力。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分析:本题以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领土争端、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和平与发展、国家安全等知识,是道时政性较强的综舍题。第1小题有两个设问,其实应该在先答后半问的基础上再对前半问作具体分析,从分析材料即可得出以上信息集中反映了和平问题,然后再对材料作具体剖析,可知影响和平的因素有霸权主义.帝国主义、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因素,即从传统安全因素和非传统安全因素两方面对应材料有针时性地回答。第2小题前半问属于简单题,可直接得出结论,从材料的两极对抗转向材料二中的多极化格局。后半问要运用我国应时复杂亘国际形势的措施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作答。【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代主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和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对策的理解。11.(1)雅尔塔会议。(2)莫斯科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3)第二次合作。(4)杜鲁门主义出台。(5)欧盟(欧洲联盟);多极化。(6)70周年。(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雅尔塔会议有关知识的识记。依据学过的知识已知,一战后,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由英法控制。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分区军事占领,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2)德军用精锐部队进攻莫斯科。莫斯科军民在斯大林的亲自指挥下,展开了莫斯科保卫战。莫斯科战役是德军在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大失败,标志着闪电战的破产。1942年7月,希特勒集中强大的兵力,分兵两路,进攻苏联,结果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国共两党共赴国难,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经过半年抗战,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美苏之间“冷战”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结束。1947年,美总统社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社鲁门主义”。“社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之间“冷战”开始。(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二战后欧盟意义的识记。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各国开始走向联合。20世纪50年代成立“欧共体”,1993年成立欧盟。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6)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年是2015年,2015-1945=70年,所以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本题答案开放,旨在考查学生对抗战精神的理解。抗战精神是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是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合作意识等。???12.(1)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苏联解体。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所担负的责任比拟”等信息,可见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企图称霸世界。(2)本题考查冷战的相关知识。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这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1948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推出了援助西欧的“欧洲复兴计划”,又称“马歇尔计划”,它是杜鲁门主义的延伸,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集会,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苏联等8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这是冷战在组织上的表现。美国采取的这些措施,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3)本题考查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947年,杜鲁门发表国会演说,提出"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华约正式解体,两极对峙局面瓦解,冷战结束。故答案为:(1)美国企图称霸世界。(2)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组织。影响:控制西欧,遏制苏联,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3)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苏联解体。【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二战后美苏冷战。要求学生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