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第八单元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单元测试(1)一、单选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下列对“界碑”的理解最恰当的是(???)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的彻底结束?????????????????????????????B.?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C.?中国独立自主地位的完全丧失?????????????????????????????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2.规定增开天津为商埠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3.下列有关三大战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B.?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C.?淮海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D.?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4.甲午中日战争中,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是(???)A.?黄海海战??????????????????????????B.?丰岛战役??????????????????????????C.?旅顺战役??????????????????????????D.?威海卫战役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务使天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A.?要求人人分到土地??????B.?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C.?要求大家都吃饱饭??????D.?追求财富的绝对平等6.下图是1845年伦敦出版的《复仇神号亲历记》。该图()A.?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行径B.?揭露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C.?说明英国人民已认清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D.?体现了清政府对民众的财产安全漠不关心7.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的列强侵华行径:“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选项为()???????????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从中国掠走大量贵金属8.为了纪念在中华民族百年奋斗过程中牺牲的无数先烈而兴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四周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①虎门销烟;②金田起义;③武昌起义;④五四运动;⑤五卅运动;⑥南昌起义;⑦抗日游击战;⑧胜利渡长江。这些浮雕所反映的事件,属于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有(????) A.?②③④⑤⑥⑦⑧???????????????????B.?③④⑤⑥⑦⑧?????????????????????C.?④⑤⑥⑦⑧?????????????????????D.?⑤⑥⑦⑧9.孙中山和凯末尔都曾经被誉为“国父”,他们的相同点有(???)①缔造共和国?②实现民族独立?③废除旧文字?④改革服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10.歌谣“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描写的是()???????????A.?《马关条约》的影响?????????B.?戊戌变法的背景?????????C.?洋务运动的背景?????????D.?《辛丑条约》的影响11.有首北京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12.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京师大学堂?????????????????????????B.?燕京大学?????????????????????????C.?京师同文馆?????????????????????????D.?清华大学13.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关键词示意图有利于我们了解(???)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B.?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C.?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D.?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历程14.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15.中国近代创办的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文化出版企业是(???)A.?商务印书馆?????????????????????????B.?中华书局??????????????????????????C.?读书出版社????????????????????????D.?三联书社二、问答题16.列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17.查找资料或访问老人,列举出5个中国近代著名的国货品牌。18.为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三、材料分析题19.材料分析题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材料二:辽统治者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融合,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朝廷”指什么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哪一少数民族?(2)哪一历史“文献”直接导致“(辽)与朝廷和好年深”?简述该“文献”的内容。(3)依据所学内容回答:为什么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忘南顾之心”?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大总统誓词”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哪一指导思想?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哪些内容已经实现?(2)请列举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一例史实,说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为“图谋民生幸福”所作出的努力。(3)根据两位伟人不同的革命结果,谈谈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识记和认识。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是是一块界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识记和认识。2.C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北京条约》的识记。学生要掌握《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主内容和影响。3.C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相关知识。本题属于逆向选择。辽沈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的胜利,解放了华北全境;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渡江战役,解放军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理解三大战役及其渡江战役的意义。4.D分析:威海卫战役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为争夺山东半岛而进行的战役.此战为中日甲午战争之关键.黄海海战后,清军主帅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一味妥协,日军由此夺得黄海制海权,1895年,日军陆海两路围攻威海卫,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日军完全控制渤海湾,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D项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是北洋舰队的全军覆灭为依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5.B分析:根据材料内容“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可知,这些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农民追求社会公平的理想,想要实现绝对的平均主义,但是这一思想根本无法实现。B项符合题意,ACD项表述与题干信息不符。故答案为B。【点评】除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会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作用。6.B分析:A项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军侵略行径错误,从时间1845年可以看出不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B项揭露了鸦片战争中英军对普通民众的掠夺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英军对广州百姓的劫掠,符合题意;?CD两项错误,从图中无法说明英国人民已认清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也不能说明清政府对民众的财产漠不关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图画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图画的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结合鸦片战争结果和影响来分析。7.B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这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由原来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极大的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能体现出“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这一特点。选项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的有关知识。试题有些难度,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题干中的“一半是客观上的建设和推动”是重要的答题提示。8.D分析:此题考查近代百年奋斗历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的时序。把每一事件的时间写上:①1839年;②1851年;③1911年;④1919年;⑤1925年;⑥1927年;⑦1937-1945年;⑧1949年。题干中“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应该选择1921年中共成立后的时间,故应该选择D。【点评】知道近代百年奋斗历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的时序。9.C分析:本题考查孙中山和凯末尔的相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孙中山领导建立中华民国,凯末尔是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故①正确;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没能实现民族独立,凯末尔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故②错误;孙中山没有废除旧文字的措施,凯末尔实行文字改革,号召以“国际”拉丁字母取代以前使用的阿拉伯字母,故③错误;孙中山设计出中山装,凯末尔以激烈的手段完成了服饰革命,强制所有政府人员必须穿戴西装与礼帽,故④正确;C项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和凯末尔的相同点及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10.B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898年的瓜分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因此“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歌谣描述的是戊戌变法的背景。?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背景。难度不大,掌握戊戌变法发生的背景即可作答。11.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A项是指清军入关;B项是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禁烟;C项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汉族地主势力提升;D项中指的是戊戌政变被镇压时在菜市口慷慨就义的“戊戌六君子”。正确答案是D。【点评】知道戊戌变法的过程。12.A分析: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A项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师大学堂的准确识记能力,知道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3.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自五四运动开始,所以A不符合题意。由关键词所示可知,示意图所示事件依次为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它们体现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历程,所以B符合题意;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才真正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所以C不符合题意;中国土地革命时期是指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向西方学习探索历程的理解。14.A分析:本题考查了戊戌变法的内容,戊戌变法规定:“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这一措施对封建顽固派的既得利益构成了威胁。故答案选A。【点评】知道戊戌变法的内容。15.A分析:本题考查本题主要考查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的相关知识。商务印书馆是1897年由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后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故正确答案为A。【点评】了解商务印书馆的性质和地位。二、问答题16.(1)洋务运动至清末,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2)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3)一战后至建国前,民族工业凋谢、萎缩。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经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洋务运动至清末,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进入短暂的“黄金时代”。一战后至建国前,民族工业凋谢、萎缩。【点评】掌握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17.鸵鸟墨水,张裕葡萄酒,茅台酒,恒源祥毛线,永久自行车等。分析:本题考查认识区域的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例如鸵鸟墨水,张裕葡萄酒,茅台酒,恒源祥毛线,永久自行车等。【点评】掌握认识区域的方法,主要是文献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18.?(1)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2)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3)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分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的原因。根据八下教材《洋务运动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课介绍,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的原因是?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点评】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能得到发展的原因三、材料分析题19.(1)北宋;契丹族。(2)“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3)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分析:本题考查澶渊之盟及辽的统治政策的相关知识。材料一中“(辽)与朝廷和好年深”,所以这里的“朝廷”指是北宋政权。宋辽之间的和平始于澶渊之盟,规定了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辽银、绢等钱物,即“岁币”。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点评】本题掌握澶渊之盟及辽的统治政策的相关知识20.(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分析:(1)本题考查辛亥革命,要求具备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知识再现再认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以至1925年孙中山逝世,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已经实现。(2)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革命。(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三民主义。实现: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3)启示: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