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2.2《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为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华瑰宝——中医药》大型纪录片。该片中可能出现的古代医学著作是(???)A.?《九章算术》???????????????????B.?《水浒传》????????????????????C.?《资治通鉴》???????????????????D.?《本草纲目》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3.17、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各从所好各聘所长?????????????????D.?八股取士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5.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一本书中查到,该书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6.18世纪时,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闭关锁国?????????????????D.?八股取士、文字狱7.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又一重要方法。小明同学正在阅读《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等书,从中可提取出的共同信息是(???)A.?清朝的盛世繁华???????????B.?清朝的对外交往???????????C.?清朝的“闭关锁国”???????????D.?清朝的君主专制8.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A.?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9.潘季驯(1521—1595),湖州府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世界水利泰斗。他的一生中的不可能经历的是(???)A.?苦读八股,参加科举考试????????????????????????????????????B.?治水有功,授予丞相一职?C.?谨言慎行,严防厂卫调查????????????????????????????????????D.?告老还乡,家乡经商盛行10.比较下表秦朝和古罗马某段历史信息,结论正确的是(????)秦朝古代罗马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秦朝颁布了大量的律令,许多条文传承至后世。前451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西方法律基础。前270年左右,罗马统一意大利。①统治者都比较注重“法治”?????????②都在公元前2世纪实现统一③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④都对后世文明产生重大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主要措施是(???)A.?大兴文字狱?????????????????????B.?废除丞相?????????????????????C.?增设军机处???????????????????????D.?采用三省六部制二、材料分析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设立军机大臣……然后机务慎密,议政之弊始革。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1)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什么????(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清初政权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变化?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些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1)上述材料出自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作品?(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14.1500年以来,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中国也经历了一个“拒绝融入世界——被动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793年乾隆帝致英王乔治三世的敕谕:“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引自《粤海关志》卷二十三材料二:“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引自孙中山遗嘱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1)材料一表明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19世纪40年代开始受到冲击以至于破产,请举一例相关史实说明。(2)联系材料二指出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作了哪些努力?(3)改革开放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中提出来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明清文化的相关知识。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中华瑰宝——中医药》”,选出的答案必须与医药有关,选项中只有D与医药有关,故答案选D。其余答案都与题目要求不相符合,《九章算术》是数学,《水浒传》是小说,《资治通鉴》是史书,故不选。【点评】知道《本草纲目》的内容。2.D分析: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这些民族英雄们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及清初顾炎武提出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等主张,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性特点。明清也是我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清朝建立军机处都是加君主专制的措施。因此判断这一时期是明清时期。ABC三项秦汉、隋唐、两宋时期沙俄还没诞生(沙俄是指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也就无从谈起抵御沙俄侵略,,不符合题意;D项明清时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D分析:由“17、18世纪”“理性之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启蒙思想运动,而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选拔人才,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BC三项都不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八股取士是题干材料中"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与大兴文字狱等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7、18世纪”。4.B分析:A项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说法错误,《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不是成书于明末清初,不符合题意;B项《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说法正确,《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塑造许多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形象,歌颂了农民的斗争精神,符合题意;C项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说法错误,《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不符合题意;D项《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说法错误,《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颠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四大名著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的作者、内容与地位。5.C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天工开物》。ABD三项与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D分析:由“17、18世纪”“理性之光”指的是启蒙思想运动,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中国正处于明清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使用八股取士选拔人才,大兴文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了中央集权。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八股取士、文字狱是“思想的牢笼”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与大兴文字狱等内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7、18世纪”。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加强君主集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目的在于实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以巩固专制皇权统治,所以只有D符合要求。故选择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理解。8.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重要的科技成就。图③是纸币铜版拓片,结合所学知识: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所以C选项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ABD选项都是对图片信息的正确解读,排除。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重要的科技成就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9.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潘季驯(1521—1595)是明朝人,而明朝初期,朱元璋已经废除了丞相制度,所以B是潘季驯人生中不可能经历。故选择B。【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朝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了解。10.B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公元前270年罗马统一意大利,都是在公元前3世纪,故②说法有误。秦始皇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但是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是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故③说法有误。①和④说法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古罗马的有关历史,难度适中。需要识记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和欧洲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及时间。11.A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废除丞相、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别是明朝、隋唐时期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BD首先排除;增设军机处是清朝统治者加强政治上统治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是A。【点评】知道清朝加强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二、材料分析题12.(1)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2)变化: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原因: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3)政策: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消极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3)依据材料三信息“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清朝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4)依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到了清朝以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答案为:(1)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2)变化: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原因: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3)政策: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消极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难点是材料是文言文,理解有困难;(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综合分析回答。13.(1)黄宗羲。(2)材料一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体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宗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君权神授。(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材料一为黄宗羲的思想,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分析材料“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思想进步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思想进步的原因在于: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理解。14.(1)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被迫放弃这一政策: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2)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和鸦片战争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实行五口通商,被迫放弃了这一政策。(2)本题考查的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顺应世界资本主义潮流、求得“中国之自由平等”,孙中山积极宣传和实践民主政治;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运动。(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孙中山革命事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