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2.以下是四位同学分别概括的1368---1840年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我国总的历史特点,其中正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C.?繁盛与危机并存?????????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A.?设置西域都护?????????????????B.?设置安西都护府?????????????????C.?设置驻藏大臣?????????????????D.?设置伊犁将军4.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能够有力证明的是(???)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③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④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⑤土尔扈特部是藏族的一支,他们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③④5.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社会巨变。这一巨变主要是指(?)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B.?完成了工业革命?????????C.?出现了殖民帝国?????????D.?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6.历史事件很多存在因果关系,下列历史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必然关系的是:(???)A.?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B.?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C.?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D.?《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7.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都对1368—1840年的历史特点进行了概括,正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经济高度发展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8.下列关于清朝疆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东到太平洋????????????????B.?南包南沙群岛????????????????C.?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D.?北至北冰洋9.下列选项与“中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B.?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C.?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0.“公元1662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后,灰溜溜地离开了台湾。”这里的“侵略军”来自(???)A.?英国????????????????????????????????????B.?葡萄牙????????????????????????????????????C.?荷兰????????????????????????????????????D.?沙俄11.1792年,清政府实行“金瓶挚签”制度目的是(???)①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②防止地方分裂分子趁机制造分裂③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④放手让地方管理,进行自治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清朝前期为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管辖,设置了(???)A.?宣政院??????????????????????????????B.?台湾府??????????????????????????????C.?驻藏大臣??????????????????????????????D.?伊犁将军二、材料分析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郑成功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康熙帝(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了怎样的努力?(2)材料二中的“贵国”是指哪个国家?结合史实指出郑成功的历史贡献。(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翦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4)以上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14.贝聿铭: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北京故宫军机处:清世宗为处理西北军务而设立。他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规模推行①政策。乾清宫:最早建于②(皇帝)在位时期,是明朝14位皇帝和清朝顺治、康熙的寝宫。?华盛顿纪念碑注:纪念碑内部中空,嵌有中国赠送的碑文,热情歌颂了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及其意义。汉字碑文(节选)对应的事迹及意义“起事勇于胜广(陈胜、吴广起义)”示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揭开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③“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④?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可谓见证了这场大革命: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1)请依次将①②处填写完整。(2)仿照表格中的示例,请在表格中的③④处续写你的解读。?(3)结合材料,探寻法国人民的行为背后蕴含的时代诉求。(提示:试从政治和思想两个角度加以分析)15.??2021年2月,我国公开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人们纷纷致敬戍边英雄同时,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等问题也投入了极大关注。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让我们一起阅读与感悟。材料一:图一戚继光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江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做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图一人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中的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清政府对该岛采取了哪些行政管辖措施?(2)图三反映的问题发生于17世纪中期,该问题是如何得到解决的?(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学史使人明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学习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特点有:其一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其二是对内与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实物资料(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二中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一的哪个特点?请用明清的两则史实证明这个特点。(2)材料二中图1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2情境发生在1662年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3)材料三反映出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怎样的政策?(4)概括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并发表你的感想。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上图①是商朝的司母戊鼎;②是隋朝开通的大运河;③是明长城;④是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④②③,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学生还要知道,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下令开凿大运河的是隋炀帝,促进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明长城的范围是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都江堰的修筑者是秦国蜀郡的李冰父子。???2.C分析: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但君权的强化日益显出封建社会的腐朽,这时出现了外国对中国的不断入侵,加上闭关锁国、近代化因素的萌发等,中国逐渐出现了危机。?A项繁荣与开放并存是隋唐时期的历史特点,不符合题意;B项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是元朝的历史特点,不符合题意;C项繁盛与危机并存是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历史特点,符合题意;D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特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的特点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知道其特点是繁盛与危机并存。注意掌握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时代特点。3.D分析:清朝乾隆时期,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以清朝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伊犁将军的设立。4.A分析:根据题干“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时期,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例如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①②③④符合题意;土尔扈特部是蒙古族的一支,明朝末年迁至伏尔加河下游游牧,后受到沙皇俄国的压迫,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历经艰险,行程万里,终于回归祖国,受到了清政府的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书写了光辉的篇章;⑤说法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相关史实。本题难度适中。5.D分析:A.自由、平等思想确立,不符合题意;B.完成了工业革命,不符合题意;C.出现了殖民帝国,不符合题意;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这些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起来,封建专制统治逐步瓦解,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特别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须知时间都是解题的关键。6.C分析:A项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向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不符合题意;B项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不符合题意;C项全民族抗战---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存在因果必然关系,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符合题意;D项《双十协定》签订---解放战争爆发不存在因果必然关系,解放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要求识记重要史实。7.B分析: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不符合史实;?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68—1840年是我国明清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C.?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经济高度发展?,不符合题意;?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不符合史实;?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可以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8.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疆域版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的疆域东到太平洋,南包南沙群岛,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所以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疆域版图的了解。9.C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属于暴力冲突,C项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属于中外友好交往。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外友好交往”的理解,难度适中。属于常考的知识点,注意掌握。10.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打败了盘踞台湾38年的荷兰殖民者,维护了祖国的领土主权。因此,“侵略军”来自荷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外国侵略的历史,需要学生明白荷兰侵略了台湾,这个事件是考试的重难点。11.A分析:金瓶掣签的设立是对活佛转世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进一步体现并强调了在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大活佛转世问题上的中央权威。把认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转世活佛的权力,从西藏地方集中到清朝中央,以防止蒙藏上层贵族夺取宗教权力,造成地方势力的膨胀,避免了历史上教派内部、教派与世俗贵族势力因争夺转世活佛的矛盾斗争乃至战乱的再次发生,有利于蒙藏社会的长期相对稳定。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④错误。【点评】本题考查清政府对西藏的管辖,较有难度。12.D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乾隆帝派兵平定新疆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后来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故D符合题意;宣政院是元朝管辖西藏的机构,故A不符合题意;台湾府是清朝设立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故B不符合题意;驻藏大臣是清朝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故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清朝加强西北疆域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清朝的管辖措施。二、材料分析题13.(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训练军队,抗击倭寇。(2)荷兰。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横渡台湾海峡,胜利围攻赤嵌城。1662年初,荷兰守军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3)沙俄(俄国)。派军队进攻雅克萨(发动雅克萨之战)。(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戚继光抗倭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日本海盗经常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当时人们称之为倭寇。16世纪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奉命抗倭,抗倭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所以“海波平”是指祖国边疆(海疆)安宁,为此,戚继光训练军队,抗击倭寇,并取得抗倭斗争的决定性胜利。(2)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有关知识。17世纪初,荷兰侵占了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领军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围攻赤崁城,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者,并严辞拒绝荷军年年进贡的请求。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签字投降,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的有关知识。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了我国黑龙江流域,并在中国的尼布楚和雅克萨建立了殖民据点。康熙帝于1685~1687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所以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沙俄(俄国),为“翦除”其危害,康熙帝于1685~1687年组织了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4)本题考查的是抗击外来侵略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可知,戚继光、郑成功和康熙帝都有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认识。14.(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分析:(1)雍正帝在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改土归流”,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故宫按照“前朝后殿”的古制,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帝皇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2)“割据雄于曹刘(曹操、刘备)”反映的是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打败英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袭之规!”反映的是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自愿放弃权力不再谋求续任,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愤怒的平民们将回廊上28位国王的雕刻或摧毁或削头”说明法国人民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后来改名为“理性神殿”;在教堂内部,圣母玛利亚的塑像被自由女神像取而代之”说明法国人民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故答案为:(1)①改土归流;②明成祖(或朱棣)。(2)③1781年在约克镇击溃英军主力:美国独立战争结束。④华盛顿主动放弃继续担任美国总统: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3)反对封建君主专制,追求民主;追求自由平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改土归流、故宫、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分析史料,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5.(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2)康熙皇帝对沙俄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3)观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天山以北地区;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4)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势力和行为做斗争。分析:(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倭寇为患,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朝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带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肃清东南沿海的倭寇。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经过激战,郑成功取得了大胜,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1685和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退俄国的进攻,最终迫使沙皇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都是明清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说明了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康熙帝击溃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叛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759年,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负责管理新疆地区的事务,设置哨所,驻扎军队,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等。(4)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势力和行为做斗争等。故答案为:(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一个行省。(2)康熙皇帝对沙俄发动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为中国领土。(3)观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天山以北地区;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政府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新疆与清朝中央政府的联系,使清朝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增强,边防更加巩固。(4)有利于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的势力和行为做斗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斗争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16.(1)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煕帝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酌情给分)(2)贡献: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3)开明(或怀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等。(写出一点即可)分析:(1)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反击沙俄侵略的雅克萨之战,体现了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清朝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例子:清朝平定准葛尔部叛乱,或平定了天山以南地区大小和卓的叛乱等。(2)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公元1661年3月,中国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25000人、战舰近500艘,从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直抵台湾西海岸,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经过九个月激战,击败荷兰殖民者,迫使荷兰侵略者挂起了白旗投降,被侵占了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3)材料三图片分别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领袖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这些制度反映出清朝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4)上述措施和制度共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多民族国家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煕帝平定准噶尔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酌情给分)(2)贡献: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历史事件:郑成功收复台湾。(3)开明(或怀柔)的民族政策。(4)共同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感想: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等。(写出一点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明清时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