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压和风》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并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2、能说出气体和液体的流速与压之间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小,并能用这一关系解释有关现象。 3、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压强计和空盒压计。 4、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 5、知道风向、风速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6、学会用风向标、风速仪测定风向和风速,了解目测风向、风速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来证明气压的存在。 2、课堂讨论,带动课堂的气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我们生活的环境,以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通过学习认识气压和风的关系,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风的观测; 2、大气压存在的证明。 三、教学难点 1、气压的测量; 2、风的形成,目测风向、风速。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知道水是有压力的,那我们生活的大气中有没有压力呢,为什么我们会有高原反应?高原上水烧不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 新课讲解: 气压 实验引入: 1、器材:一杯水(染成红色),一个空杯,一个胶头(或橡皮套),一根玻璃管(两端开口,粗细均匀,长20cm,内径约5~10mm均可)。 2、演示过程 (1)出示玻璃管,将空杯置于管的正下方,然后向管内倒水,可看到水从管底流出。 (2)左手拿管,并且用食指紧紧堵住玻璃管的下端,仍然向管内注入水,至满。 (3)提问:为什么水不会从下面流出? 答:由于管底被手指堵住,所以手指对管内的水产生向上的压强,支承住了水柱。接着置疑:若此时将管倒拿,使其开口端朝下,水会不会流出?学生纷纷猜测,形成悬念。 (4)左手拿管不变,同时用右手中指抵住玻璃管的上口,然后将管倒置,(倒置过程中,手指不要松开)。 (5)接着故意缓慢移开右手指,使下面的管口露出。这时可见红色水柱并没有流出来! (6)启发:虽然我们看不见管口有物堵住它,但管口附近是不是任何物体都没有呢?学生茅塞顿开――有空气存在。因势利导:在管口四周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大量空气,这些气体起到了手指的作用,堵住了管口,使管内的水竟然无可奈何地呆在里面。这说明了这些大气对管底的水面有向上的压强,支撑着水柱。 (7)这时,仍有学生半信半疑,可进一-步说明:因为现在管内的水只有下面受到了大气压强的支承作用,所以很难流出;但如果同时有大气作用在管的上水面,那么上、下作用的气压相互抵消,水就会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 (8)松开左手食指,水应声落下。 ——大气压强确实存在。液体在各个方向上存在压强,气体是否也一样呢? 实验:抽出可乐瓶中的气体 实验现象:可乐瓶变瘪。 实验结论:气体向各个力向上都有压强。 不用打气的气球、喷泉实验。 大气压确实是存在的,而且各个方向上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压究竟有多大呢?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现象:两个半球需用很大的力才能拉开提出疑问:是什么力使两个半球合得那么拢? 讨论后得出:是大气的压力把两个半球紧紧压在一起的,进而让学生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因为地球周围的大气受到地球的吸引,即大气也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大气对浸在其内的物体就有压力、压强。如果半球内为真空,那么要拉开半球需要的力约为7065牛。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而且说明大气压是很大的。 大气压的大小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应该知道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大气压的大小可以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空盒压强计(或叫金属盒压强计、无液压强计):其上有两行刻度,一行以百帕为单位,一行以毫米汞柱为单位。说明它的原理和构造。 水银压强计 补充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说明、数据读数和分析,大气压支持着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当大气压发生变化的时候,水银柱的高度会发生变化。从中说明水银压强计的原理。 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的大小与大气的密度有关——解释:大气压的产生是由于大气有重力。 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而减小。 实例:高山上气压很低。有些登山运动员在进入高山地区后,会发生高山病。高山病的症状差别很大,包括:头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脉搏和呼吸加速、四肢麻木等。每个人的反应随一系列的条件而不同,主要决定于训练的程度和海拔高度的转变速度等。 登山运动员初次迅速攀登很高的山峰时,会出现以下现象:睡眠不好,全身感觉不舒服,软弱无力,懒散和情绪低落,动作协调性差。呼吸系统的症状是:气喘,时常感到空气不足,睡眠时发生周期性的呼吸停顿,夜间感到窒息发闷。由于心脏血管系统机能状况变化引起头晕、鼻出血、耳鸣和血管跳动的感觉,皮肤和粘膜变得青紫或苍白,常常恶心和呕吐。严重的会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高山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山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低,人们呼吸时吸入的氧气的分压也低,造成肺泡中的氧分压降低,血液中含氧量减少。 平原地区的青年人在高山地区居住一段时间后,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和缺氧的抵抗能力都会提高。一般地说,高山病的急性症状就会逐渐减轻,以至消失。身体健康的人和训练有素的登山运动员对高山气候的适应能力也强。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x105帕(760毫米汞柱)规定:这个大气压值称为标准大气压。 二、风 实验:一个充气气球产生风的现象 问:为什么有风?(充气气球内的气压大于外界的气压) 通过实验能否得出风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分析:气压与高度的关系。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气压一定相同吗?高压区?低压区? 提问: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的空气会如何运动?(气压高处指向气压低处的——股力量,推动空气形成风) 类比:水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空气流动的方向?直接原因是什么? (气压差是形成风的) 直接原因。气压差异越大,风就越大,如果两地的气压相等,风就平息了。 小结: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的水平运动。 1、风向 定义:风吹来的方向。 B方位:8种风向。 C符号:短线段表示。 D测量仪器:风向标-----箭头的方向即风向。风向箭头指在哪个方向,就表示当时刮什么方向的风。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判定风向(旗的飘向,烟的飘向,树叶的摇摆方向)。 2、风速:用风级表示 A、定义: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B单位:米/秒、千米/时。 C测量仪器:风速仪。风速仪是靠测量上面风杯的转速来测定的。 D了解目测风级的方法及不同风级对人类和自然的影响。 E、应用:用目测的方法测当地当时的风速。 3、延伸:风是一种自然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利用风为人类造福? 思考题: 1.风也是一种资源。利用风能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风媒花风车磨麦、带来湿润或干燥等活动。 大风会对人类和动物产生危害,如刮倒建筑物、毁坏农作物、形成风暴潮、倾覆船只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