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二教学设计
第五章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教材分析】
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人和物交流的需要。交通运输是实现人和物位移的主要手段,而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本章的编写就是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要点的讲授。
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的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了“南昆铁路建设”等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但教材内容较少,单纯讲授教材中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教师对交通的区位因素分析等内容进行深化。
【课标分析】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学情分析】
首先,“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是初中教材的教学内容,难度较小,学生对身边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均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通过将近一年的高中地理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一般的读图、分析图和相关资料,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也具有开展一些简单调查研究的能力。因此,教师通过展示教材案例,并进行相应知识的引导和方法的点拨,学生应该容易掌握该节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基本特点,可以对不同运输需求提出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建议。
2.了解我国当代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大型工程当中涉及到的交通运输网。
过程与方法
1.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引入地理学知识,对其无序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和提升。
2.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分析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交通工程项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理解南昆铁路的修建对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难点
1.根据所需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
2.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图表法、对比分析法、启发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去年网络上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大家究竟想去哪里看一看呢?
[请一个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某个地点以后][师:要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学生回答]
看来我们的出行有很多的交通方式可供选择,那么,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各有什么特点呢?交通运输在某个地域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来解答这些问题。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段,了解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板书]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交通方式及其特点
[点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方式从手提肩扛、牲畜驮运,发展到了现代化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速度、效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过渡]那么,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各有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78页表5.1,进行分析,请同学回答。
[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回答]略
[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下面再从运载量、基建投资、运价、速度、连续性和灵活性等经济技术方面的特征,进行排序比较。
[点拨]
比较项目
排列顺序
运载量
由大到小:水运

铁路

公路

航空
基建投资
由大到小: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运
运费
由高到低:航空

公路

铁路

水运
速度
由快到慢:航空

铁路

公路

水运
灵活性
由大到小:公路

航空

铁路

水运
连续性
由好到坏:铁路→
公路

航空→
水运
[过渡]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我们已经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那么联系实际,如果你要出行,要运送货物,会选择什么交通方式?
[板书]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点拨]
航空运输一般是运送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公路运输一般是运送短途、量小、容易死亡或变质的活物、鲜货,而远程、量大、不急需的货物一般是选择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管道运输则是运送流体、气体货物。总的来说,在对货物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往往要考虑时间、物品价值大小、重量、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快、好、省”,而人们出行往往考虑的是价格、安全、时效、目的等。
[练习]根据以上原则,请同学们为下面的活动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1.从厦门到北京开会,下午必须赶到。
2.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
3.从太原运500吨煤炭到武汉。
4.从巴西到上海运30万吨铁矿石。
5.从胜利油田运送20吨石油到南京。
6.从东山岛运10斤海鲜到云霄县城。
[点拨][以小故事串联起来]
1.从厦门到北京开会,下午必须赶到。(航空)
2.从重庆到武汉,沿途观赏三峡风光。(河运)
3.从太原运500吨煤炭到武汉。(铁路)
4.从巴西到上海运30万吨铁矿石。(海运)
5.从胜利油田运送20吨石油到南京。(管道)
6.从东山岛运10斤海鲜到云霄县城。(公路)
[过渡]今日世界,不同地区之间人们交往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请同学们阅读79页的图5.1、5、2和“磁悬浮列车”材料,并思考交通运输的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的意义。
[板书]3.发展趋势
[展示图片]老式火车、普通动车组、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海上冷冻船、油轮等
[点拨]从以上资料可看出现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意义在于:提高运输工具的运行速度,缩短时间,增加通过量;其次,可扩大运输工具的运载量;发展集装箱运输,可节省包装和仓库费用,便于实现装卸作业的机械化,保证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等。
[过渡]在经济发达的今天,各种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相互联合,各种交通运输线、交通运输点相互交织,形成了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通运输网,请同学们看课本80页图5.3,说明它的组成。
[板书]二、交通运输布局
1.基本要素
[点拨]从图中可以看出,交通运输网是由不同的点和线组成的。图表中的上面一行表示“项目”,中间的“运输方式”一列是最基本的,以此为中轴,向左表示由一种到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形成的、从简单到复杂的运输网;比如,铁路运输方式下形成的铁路运输网,还可以和公路、内河水路交织行程铁路—公路运输网或铁路—公路—内河水路运输网;往右,从省级综合运输网到大区级再到国家级综合运输网,表示综合运输网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
[过渡]交通运输网由如此复杂的布局,那么,它在某一地区的布局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
[板书]2.影响因素
[点拨]交通运输网的点和线受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自然因素,要考虑地形、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比如在平原地区选线要尽量少占用耕地,在山区选线应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遇到沼泽地应避开;地质复杂的地区,要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免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在工程设计中还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合理布局交通线,可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可以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技术条件使得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过渡]
请看我国铁路网分布图,思考我国铁路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形成这些特点?
[点拨]铁路网分布东密西疏。东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形以平原为主,铁路建设难度小。西部铁路建设难度较大。
[过渡]可见,交通运输网的布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讲的内容,并带着以下三个问题阅读80页案例3。(
1.
南昆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何处?2、南昆铁路建设的影响因素?3.
南昆铁路的建设有什么意义?)
[点拨]起点广西南宁,终点至云南昆明,它是我国继成昆铁路之后在西南山区新开通的又一条铁路大动脉,也是西南地区通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便捷的一条出海大通道。把资源丰富的西南内陆,同有绵长海岸、便捷通道的华南地区联成一体,使资源优势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对带动和繁荣沿线地区经济以及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南昆铁路途经19个县(市)地区和吸引范围内有十多个少数民族和较多的贫困人口。南昆铁路的建设对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从图5.4上可见,南昆铁路经过地区,地势上有多次大的起伏,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因此,在自然条件复杂的条件下修建铁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所以说南昆铁路是我国国内科技含量最高的铁路之一。
[讨论]选择你熟悉的线路、车站、公路等,讨论影响它们布局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请课代表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1、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3.发展趋势
二、交通运输布局
1.基本要素
2.影响因素
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
水路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航空运输
高速化
管道运输
变化
大型化
发展趋势
联合
专业化
社会经济
基本要素
自然条件
影响因素
交通运输布局
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