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27430012077700《地球知识》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和该过程中对于真理的勇于探索和执着追求精神,并学会用一些数字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4.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大小。 2.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的特点以及纬度的划分。 3.了解特殊的纬线、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 4.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5.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6.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7.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8.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9.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10.能够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季节变化。 11.能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12.能够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重点】 1.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的特点以及纬度的划分。 2.了解特殊的纬线、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 3.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4.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5.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6.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7..能够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季节变化。 8.能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9.能够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运用地球仪说出纬线的特点以及纬度的划分。 2.了解特殊的纬线、知道南北半球的划分 3.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4.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5.学会利用简单的经纬网定位。 6.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7..能够解释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季节变化。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现在我们将进入七年级上册地理的复习,这节课我们这要复习地球的相关知识,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地球的形状以及大小的特点? 学生: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教师:在生活中也有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例如:海边看到远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月食现象;登高望远等。为了更好的研究地球,我们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地球仪上纵横的线条分别是经线和纬线,同学们记得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吗?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学生展示。 教师:纬度和经度又有何特征呢? 学生展示。 1600200409575教师:通过经线和纬线可以经线定位,确定一个唯一的点,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过该点的经线和纬线的交点,经纬度位置的写法是:地名(纬度,经度),请同学们完成下图中A.B.C三点的经纬网定位。 学生展示。 教师:以上是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相关知识部分知识,接下来我们来认识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形式分为两种,分别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他们在运动周期、方向等方面有何特点?会产生什么地理现象?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25717573025学生展示。 285750476250教师:地球的公转会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会形成四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也与地球的公转运动相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何特点? 学生展示。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下图,将二分二至日的位置在下图中表示出来。 109410585090学生展示。 教师:地球上的五带分别是南北温带、南北寒带、热带,具体的位置请同学们下下图中表示出来: 1400175123825学生展示。 补充:划分热带与北温带的是北回归线,纬度为23.5°N,划分北温带与北寒带的分界线为66.5°N,划分热带与南温带的是北回归线,纬度为23.5°S,划分南温带与南寒带的分界线为66.5°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