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德国后来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其历史根源是( ) A.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B.德国殖民地面积过小 C.日耳曼人特别骁勇善战 D.德国通过“铁血道路”,奠定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2. 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 ①奥地利 ②匈牙利 ③普鲁士 ④丹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 推动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 A.?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铁血政策”的力量 C.?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强大的军事力量 4. 德意志统一前,有30多个邦国和自由市,在统一过程中被排斥出德意志的邦国是( ) A. 普鲁士 B. 不来梅 C. 萨克森 D. 奥地利 5. 如图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部分目录。该传记应该是( ) A.《华盛顿传》 B.《林肯传》 C.《罗斯福传》 D.《拿破仑传》 6. 如表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内战 D.冷战开始 7. 1861年,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解放奴隶 B.维护统一 C.扩张领土 D.建立霸权 8. 之所以说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这场战争( ) A.最终维护了美国的统一 B.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 C.以法律形式满足了广大人民对土地的要求 D.消灭了南方的种植园经济 9. 1861年一个俄国官员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们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与以上评论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 C.美国独立战争 D.中国洋务运动 10.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从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上看,它主要为资本主义发展直接提供了 ( ) ①技术 ②自由劳动力 ③市场 ④资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 “金钱是战争的命脉。”为把握这一命脉,彼得一世( ) A.重视大力发展海军 B.征收新税,重农抑商 C.禁止工厂主使用农奴 D.鼓励私人开办企业 12. 为实现“变法图强”“富国强兵”目标,规定天皇拥有无限权力,取消武士特权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13. 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士崇尚的行头,这种情景最符合哪一项政策( ) A.废藩置县 B.置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求知识于世界 14. 一位历史学家说:“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俄国农奴制改革 15. 纵观中日两国的近代历史,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下列表述最恰当的是( ) A.都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改革 B.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成文宪法 C.都向西方学习,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D.都改变了落后而貌,走上扩张道路 二、非选择题 16. 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名人点评揭秘美国】 材料一 “当前南部与北部之间的斗争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 ——马克思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两种社会制度”分别指的是什么?美国当时的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什么战争的爆发? 【关注大选聚焦林肯】 材料二 林肯当选了,但他明白,等待他的,绝不是就职仪式上的万民欢呼,而是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2)用史实证明林肯当选导致了“一场大规模的腥风血雨的搏杀”。 【绝境废奴解读政策】 材料三 从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这一政策出台后,对当时的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青史留名众说纷纭】 材料四 马克思评价林肯:“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保持自己优良品质的罕有的人物。这位出类拔萃和道德高尚的人竟是那样谦虚,以致只有在他成为殉道者倒下去之后,全世界才发现他是一位英雄。” (4)材料四中的“倒下去”指的是什么事件?马克思认为林肯是一位英雄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学历史教学园地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俄、日、中历史上哪次重大改革?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3)三国改革出现了怎样的不同结果?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三次调整 (1)7世纪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2)材料一反映了日本什么历史事件?对日本的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3)据“日本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示意图”,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4)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列举二项) (5)你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中得到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DB 6-10CBBBB 11-15DBCCA 二、非选择题 16. (1)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 (2)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引发了美国内战的爆发。 (3)影响:调动了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使南方陷入了绝境。 (4)事件:南北战争结束后,林肯遇刺。依据:因为林肯为解放黑人奴隶和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 17. (1)俄国:1861年改革或废除农奴制度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是这次改革的领导者,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奴;日本:天皇是改革的主导者,拥有实权,积极推进明治维新的开展;中国:光绪帝同情变法,作出改革举动,但由于实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导致变法失败。 (3)俄国和日本改革获得成功、中国失败;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统治者的态度等。 18. (1)①大化改新;②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3)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4)外因:①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内因: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⑤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举出二项即可) (5)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坚持改革开放;重视教育;科教兴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