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 同步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5.1.1《明清帝国的兴替》同步试卷
一、单选题
1.达赖和班禅的“转世”必须经过(
??)正式册封和认可。
A.?西藏政府?????????????????????????????B.?驻藏大臣?????????????????????????????C.?理藩院?????????????????????????????D.?中央政府
2.“洋船至宁波者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居日久,将又成一粤省澳门矣。”这句话最能反映出(???

A.?清政府看到外商到中国来很高兴?????????????????????????B.?宁波外商云集,十分繁荣
C.?清政府希望外商居住在澳门????????????????????????????????D.?清政府对外商来华心存恐惧和担忧
3.明朝有位叫钱宰的官员,因为每天都要早起上朝,在家写了一首打油诗发牢骚,其中有一句“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朱元璋第二天就对他说,我并没有“嫌”你,改成“忧”字更合适。朱元璋这么快就知道这首诗的内容是通过(
)???????????
A.?丞相????????????????????????????????B.?六部????????????????????????????????C.?监察机构????????????????????????????????D.?大都督府
4.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改土归流
③设立驻藏大臣?
??????????????????
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叛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
?
?
?)?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C.?确立君主立宪制??????D.?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6.如图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
?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7.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有(
???)
①设立驻藏大臣???????
②实行达赖和班禅册封制度
③金瓶掣签制度???????
④取消土司制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8.读中国历史记年表(局部),下列史实与朝代搭配相符的是(???

A.?唐——京杭大运河?????????B.?清——宣政院?????????C.?元——创立行省制度?????????D.?明——金瓶掣签制
9.最符合下表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3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清朝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清朝对外关系的发展???????????????????????????????????????????D.?民族政权的并立
10.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历史进行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事实。下列情节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的是(???

A.?清朝初年康熙因对西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B.?明朝时锦衣卫经常向皇帝汇报臣民的一举一动
C.?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D.?明朝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成功平息了东南沿海倭患
11.2013年5月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
A.?宣政院??????????????????????????B.?达赖喇嘛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12.沐英(1344—1392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成祖开始,为加强对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________措施,造成少数民族官员利益损失,加之明朝末期缅甸等国觊觎,不断有反叛暴乱。沐英及沐氏家族历代统治者会同上级官员镇压叛乱,打击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为中国世守云南280年。(
??)
A.?土司制度???????????????????????????B.?改土归流???????????????????????????C.?平定叛乱???????????????????????????D.?联姻制度
二、材料分析题
13.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献资料
项目
文献资料
所反映的措施
实施的朝代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史记》
统一度量衡……
秦朝
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
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
???????——《元史》


材料二:文物资料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写出表格中①②所代表的措施或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哪些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
(3)以上两则材料中的措施与制度有什么共同作用?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宪庙设立军机大臣……然后机务慎密,议政之弊始革。
材料二: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材料三: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1)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什么????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清初政权机构的设置有什么变化?分析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些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这是谁给荷兰总督写的招降书?
(2)他为什么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试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明。
(3)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为台湾的开发作了哪些贡献?
(4)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该机构隶属于哪个省?它的设置有何意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如图)
材料二:明史记载:“筑敌台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康熙帝经过长城时曾作诗:“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材料三:(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的,仅限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专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美)基辛格《论中国》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思考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2)“明修长城,清修庙”,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两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别举一例史实证明。
(3)材料三评述的是清朝时实行的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政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初期,顺治帝隆重接见前来朝贺的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并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雍正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乾隆帝设立金瓶掣签制度。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中央政府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相关措施的相关史实。识记清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的相关措施的相关史实。
2.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有关知识。材料主要说明乾隆皇帝因为担心洋人来华贸易制造事端,从而关闭通商口岸。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政策的了解。
3.
C
分析:A.丞相,不符合题意;
?B.六部,不符合史实;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建立之后,为了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等监察机构,故选项C符合题意;
?D.大都督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回答,这类题目,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
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与清朝无关,所以①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巩固与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措施的识记。
5.
B
分析:此题主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的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取得政权,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故正确答案选A。
【点评】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6.
A
分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重点掌握其历史意义.要熟记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深切感受老一代党的领导人的智慧.???
7.
D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批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来,清朝颁布法令,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的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D项①②③是明清时期,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对西藏的管辖,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的能力。
8.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历代王朝大事记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隋朝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所以A错误;宣政院是元朝设置,所以B错误;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所以C正确;金瓶掣签制使清朝设置,所以D错误。故选择C。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历代王朝大事记的识记。
9.
A
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事件1是清朝对东南的管理;事件2是清朝对西藏(西南地区)的管理;事件3是清朝对新疆(西北地区)的管理。事件123都是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故答案是A。
【点评】知道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10.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所以A不符合史实;明朝的锦衣卫负责监视、侦查臣民言行,所以B符合史实;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所以C符合史实;明朝中期,戚继光和俞大猷取得抗倭战争的决定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所以D符合史实。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了解。
11.
C
分析:此题考查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宣政院是元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不符合题意;达赖喇嘛是西藏本来就有的宗教首领,不是清朝对它的设置才有的,不符合题意;伊犁将军是清朝对新疆的管理措施,不是对西藏的,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是C。
【点评】知道清朝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12.
B
分析:明朝为加强对云南的管理,大力推行的措施是实行改土归流.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评】本题考查明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措施,需要学生读懂材料,稍有难度。
二、材料分析题
13.
(1)①推恩令;②建立行省制度
(2)册封达赖;设立驻藏大臣。
(3)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或巩固统治加强统一)。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分析材料一的其中的“法度、衡石、文尺”指的是统一度量衡。“车同轨”其中“法度、衡石、文尺,车同轨,书同文。”指的是统一车轨。“书同文。”,指的是统一因为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2)本题主要考查清朝对西藏的管辖。元朝时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朝前期,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1727年,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元朝促进了民族融合。清朝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所以上述措施和制度的共同作用是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分析秦朝、元朝的制度和清朝的措施,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国一贯重视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和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意义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14.
(1)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
(2)变化: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原因: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3)政策: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消极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材料一中“议政之弊始革”中的“弊”指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

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销的原因是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3)依据材料三信息“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清朝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
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

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依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到了清朝以后,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1)
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皇帝的权力受到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诸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
(2)
变化:清朝初期,议政王大臣会议逐渐被军机处取代。原因:议政王大臣大多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
(3)
政策: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消极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4)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都是要求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回答,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回答,难点是材料是文言文,理解有困难;
(3)本题的第一问,需要学生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读懂材料含义进行综合分析回答。
15.
(1)郑成功。
(2)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
(3)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开垦田地,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4)台湾府;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分析:本题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关知识。给荷兰总督写的招降书是郑成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的史料很多,如:三国时,东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到流求(今台湾);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理。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置府县,开垦田地,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了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其意义是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点评】本题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置台湾府的相关知识
16.
(1)丞相制度废除,形成内阁制度;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皇权不断强化)
(2)明朝实施“防御政策”为主,如修建长城防范蒙古骑兵等;
清朝实施“怀柔政策”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3)闭关锁国;①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②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分析:(1)《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中没有了丞相,增加了内阁。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丞相制度废除,内阁制建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2)依据
“控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
“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可知,明朝加强长城防御,阻止蒙古侵扰;清朝用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围修建了喇嘛庙;清朝统治者在这里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他们联络感情。以此可以得出:明朝实行防御政策;清朝实行怀柔政策。
(3)“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等,说明清朝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在一定程度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具有自卫的作用,但是闭关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而且作茁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
故答案为:(1)丞相制度废除,形成内阁制度;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或皇权不断强化)。
(2)明朝实施“防御政策”为主,如修建长城防范蒙古骑兵等;清朝实施“怀柔政策”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庄接见少数民族上层人物。
(3)闭关锁国;①积极: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②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中外力量对比,作茧自缚,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发展,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