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改革开放的起步一、单选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A.?改革开放??????????????????B.?民主集中制??????????????????C.?四项基本原则??????????????????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A.?中共八大的召开??????????????????????????????????????????????????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3.下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4.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1984年和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乡镇企业异军突起???????????????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设立四个经济特区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下表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是(???)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抵制错误,解放思想???????????????????????????????????????????B.?整顿党风,统一思想C.?经济改革,主导市场???????????????????????????????????????????D.?力挽狂澜,结束内乱6.某校九年级的同学以“中国共产党历次重要会议”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这次会议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该会议是(???)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7.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A.?孙中山????????????????????????????????B.?毛泽东????????????????????????????????C.?周恩来????????????????????????????????D.?邓小平8.我国加快建设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在(???)???????????A.?中共“十二大”后??????????????????????????????????????????????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C.?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十四大”以后??????????????????????D.?我国加入了WTO以后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是(???)???????????A.?四项基本原则?????????????????????????B.?经济建设?????????????????????????C.?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10.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江苏省组建了沙钢集团、春兰集团、徐州工程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政策上直接为这些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是党的(???)???????????A.?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B.?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十三大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改革开放??????????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2.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13.改革开放后,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A.?设立经济特区?????????????B.?实行对外开放?????????????C.?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D.?国有企业的改革1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B.?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的讲话??????C.?中共十三大报告??????D.?南方讲话15.经济学家厉以宁说:“1929年以前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作‘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以后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作‘混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那么,同理(???)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A.?1956年??????????????????????????????B.?1978年??????????????????????????????C.?1992年??????????????????????????????D.?2001年16.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了?????????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故在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下图中的“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横线上的内容是(???)A.?“九二共识”????????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调整三不政策17.如图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其中增长最快时期的推动因素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C.?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材料分析题1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 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忆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14590822743.6(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894—1912年间孙中山做了哪些努力?(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简述这一条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为使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在他的支持下,中国农村进行了怎样的改革?有何意义????20.开放是一个国家的姿态,也是一个文明的气度。【交流促繁荣】???图片一?????????????????????图片二?????????????????图片三?【春天的故事】材料二“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嘛!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走向新时代】材料三(1)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大都是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年代。请写出下列图片中西汉、唐朝、明朝时期对中外文化友好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的使者。???(2)文中“杀出一条血路”意指什么事?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何作用????(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呈现出什么特点?我国是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因此: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2.B分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ACD三项都不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历史事件,不符合题意;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性历史事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重点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与意义。3.C分析:1998年往前20年是指1978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ABD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题干描述的会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为切入点,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注意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4.D分析:依据题干时间“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开始,扩大企业自主权;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中国创业高潮点。ABC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项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分别是催生1984年和2001年创业高潮点的动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关知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时间“1984年、1992年和2001年”,结合该时间相应的事件解答即可,需要掌握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重大事件。5.A分析:1977年7月,邓小平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11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抵制错误,解放思想。?A项抵制错误,解放思想是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体现的意图,符合题意;BCD三项不能体现题干表格所列的邓小平的重要讲话的意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6.D分析: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A项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B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但没有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不符合题意。C项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不符合题意。D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7.D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1987年,邓小平为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知识点,应把握邓小平的贡献。本题要熟记中共十三大的内容。8.C分析: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所以答案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B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一个中心”。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相关的知识点。???10.D分析: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关知识。???11.D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2.D分析:从图一购物票证到图二今日商品任意买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粮票、布票、油票等购物票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和物资短缺的产物。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资日益丰富,购物票退出历史舞台,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新时代”是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故选D。【点评】本题以四张图片为依托,考查“新时代”的含义。???13.C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企业理论的基础上,于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组建农村乡镇企业集团,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拓宽了农村就业门路,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收入,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地位日益巩固,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故本题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农村乡镇企业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14.C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社”姓“资”等问题的困扰,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准确识记。???15.C分析:之所以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是因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已发了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此后罗斯福新政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前提下加强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罗斯福新政有类似的作用。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16.B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城市深化改革内容的准确识记。???17.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有关知识的识记。分析图片,可以看出1992年增长最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始建立。ABC和1992年我国,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有关知识的识记。本题难度适中。???二、材料分析题18.(1)(1)土地改革。(2)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经济政策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开始于1950年的土地改革完成之后,使全国大陆近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第(2)问,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依据材料中的“农民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报名入社、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三大改造;第二小问,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提出后,党和人民群众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又展开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使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严重的经济困难。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农村改革的准确认识,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5)问,主要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围绕材料的主旨分析归纳,从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再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到现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的改革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从中可以吸取的教训和经验就是: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19.(1)创建政党,即成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理论三民主义;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2)背景: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为了挽救革命军进攻大城市受挫,开始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内容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启示: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3)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分析:(1)“醒过来”是可以理解为辛亥革命的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由此可以联系到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前所作各种努力。(2)“站起来”可以理解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他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其历史背景是在中国革命屡次失败的情况下,毛泽东等人从中国国情出发,创造性的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3)“富起来”可以理解为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伟大的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还可以改为: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请回答:三次历史性的变化和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分别是什么?(三次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两次飞跃:第一次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是邓小平理论。)???20.(1)张骞、玄奘、郑和。(2)办经济特区。举办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拓宽对外贸易;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分析:(1)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中原王朝同西域各国的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唐朝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前往天竺,为唐与天竺的频繁交往做出了重要贡献;明朝明成祖时期派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明朝同亚非国家的交流,并为南洋的开发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特区的作用。题中“杀出一条血路”指的是办经济特区。特区是一个窗口,举办经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拓宽对外贸易;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经验;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3)结合图表中1980年到1992年的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对外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格局,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特点。图片中表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中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增加对外交流与合作,以更积极更活跃的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