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单选题1.读下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B.?“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C.?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D.?“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2.票据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据见证了(???)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西藏的和平解放??????????????????????????????????????????????????D.?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3.下图为小华爸爸收藏的一张票证,此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是(?)A.?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B.?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C.?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D.?二十世纪末期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人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5.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人民公社化运动???????????C.?自然灾害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6.“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语的时期是(???)A.?辛亥革命时期????????????????B.?抗战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7.读图5,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8.读下图,对我国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B.?国家基本上完成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D.?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粮食、油料等大丰收9.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10.“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B.?文化大革命运动?????????????C.?一五计划的完成?????????????D.?“大跃进”运动11.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也折射出当时历史的现状。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C.?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1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材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3.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由于朝鲜战争的影响????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演讲中说:“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这里的“公共食堂”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第一个五年计划?????????????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15.“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请你判断这是习主席所做的《念奴娇?追思________》(??)A.?王进喜?????????????????????????????????B.?焦裕禄?????????????????????????????????C.?邓稼先?????????????????????????????????D.?雷锋16.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似水流年》是一部以饱含血泪的笔墨,抨击中国“文革”十年浩劫的小说,是一曲用发自心底的真情,呼唤中国人绝不允许“文革”悲剧在神州大地重演的悲歌,值得重视和肯定。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关键是要(???)A.?彻底批判封建思想??????????????????????????????????????????????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D.?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17.1958年开始泛滥的“左”倾的主要标志有(???)①高指标???②瞎指挥???③浮夸风???④共产风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④二、填空题18.学习了本课,小明在作业中写道:……1976年清明节,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刘少奇、痛斥“四人帮”的“四五运动”。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三、材料分析题19.观察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摘自《党史博览》材料二:如图是文革期间宣传画(1)材料一中的“大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结束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二宣传标语“彻底粉碎刘邓反动路线”中“刘、邓”分别指的是谁?(3)在这场“大革命”中,我们应当吸取哪些教训?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同盟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材料二??历史上出现的国际秩序,都是在战争结束后由战胜国提出并建立起来的,反映了战后的力量对比,体现了战胜国的利益,因此新秩序建立的时间都较短.但是,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所以在两极格局崩溃后并没有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区别,国际主要战略力量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利益和设想来确立新的国际秩序.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将不可避免的充满矛盾和斗争.不管怎样,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演变,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力量.??????──曹胜强《现代国际关系史》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主要原因是什么?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哪一战争后形成的?这一体系先后协调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哪些地区的统治秩序?主要体现了哪些战胜国的意志????(3)分析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4)根据材料二指出,为什么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如果要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的一极,需要做哪些努力????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B分析:题干图片时间从1957年到1960年,联系所学可知当时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从时间上排除A、D;由图可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远超农业总产值,说明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这是“大跃进”的结果,图中并未体现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ACD三项解读都不恰当,不符合题意;B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解读图文信息。2.D分析:图中的票据的时间及口号都说明其诞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文化大革命中强调阶级斗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ABC三项史实都不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不符合题意;D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教训。重点识记文化大革命的时间、内容、危害及影响、教训。3.B分析:根据题干票证中的“人民公社食堂饭票”,联系所学知识,1958年党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1958年属于20世纪50年代。B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应该是题干票证反映的历史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片的能力。4.B分析: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不符合题意;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钢产量、财政收入都遭受严重损失,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不符合题意;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来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5.D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D符合题意;ABC和题意无关;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意即可作答。6.D分析:“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等词汇、语句成为流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混乱,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造反派夺权,社会混乱。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知道“早请示,晚汇报”“语录歌”“红太阳”“效忠信”“揪斗”“一句顶一万句”都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语即可作答。7.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跃进的有关知识。一五计划发生在1953-1957年,所以A与题意无关;三大改造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所以B表述错误;改革开放发生在1978年以后,所以C与题意无关;“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大跃进影响的理解。8.C分析:根据材料所示,1958年—1961年粮食产量和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急于求成,违背了粮食的自然生产规律。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9.A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在1956年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在1958年。A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符合题意;BCD三项都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解题关键是1956年。10.D分析:题干给出的“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明显非常夸张,这是大跃进运动中高指标、瞎指挥泛滥的表现。“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ABC三项与题干歌谣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大跃进”运动与题干歌谣相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运动中的主要标志。?11.B分析:A项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指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不符合题意;B项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指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符合题意;C项科学发展春风起,社会和谐旭日升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不符合题意;D项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是20世纪末的1997和1999年,申奥成功是2001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的措施。掌握我国不同时期重要史实的发生时间,在1958年总路线的指引下,党中央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2.C分析: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幅度提高经济发展指标,首先要求钢产量翻一番,还提出赶超英国的口号。为此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运动期间,遍地架起了小高炉,?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作原料。而炼出的钢有很多不合格,造成了极大的浪费。C项“大跃进”运动是题干现象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解答本题需要灵活运用大炼钢铁运动的相关史实。13.B分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形象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失误与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和中共八大的召开无关。B项①③④是造成题干失误的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知识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掌握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失误的原因。14.C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后,由于党中央缺少建设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分配上平均主义盛行,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材料所述即是此事件。ABD三项与“公共食堂”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公共食堂”有关,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人民公社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的社会特征。15.B分析:根据“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可知材料评述的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B项焦裕禄是题干习主席所做的诗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焦裕禄的事迹的灵活运用能力。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两弹元勋”邓稼先;“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他们身上都具有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需要灵活运用焦裕禄的事迹。16.C分析: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悲剧重演必须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C项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是文化大革命的重要教训,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文化大革命的教训。17.A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左倾错误的泛滥导致的一系列错误事件,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带来的弊端。二、填空题18.刘少奇;周恩来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清明节,首都百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追悼会,追悼的是国家总理周恩来。1969年刘少奇因政治迫害和人身摧残在河南开封病逝。【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周恩来。三、材料分析题19.(1)文化大革命(或文革);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刘少奇;邓小平。(3)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分析:(1)据材料一“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可知,材料一中的“大革命”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2)据材料二宣传标语“彻底粉碎刘邓反动路线”和所学知识可知,“刘、邓”分别指的是刘少奇和邓小平。(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故答案为:(1)文化大革命(或文革);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或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刘少奇;邓小平。(3)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化大革命及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2)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图片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在文化大革命中我们应当吸取的教训。20.(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的胜利;求同存异.(2)“一战”;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英、法、美.(3)国家利益冲突.(4)两极格局的结束是在和平环境下实现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和军事力量等.???????????????????分析:(1)由材料一“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行列,同盟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可知,“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主要原因是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和中国抗战的胜利。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面对殖民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据所学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协调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通过华盛顿会议协调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这一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大国的意志。(3)据所学知,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原因是共同敌人法西斯被打败,两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最重要的原因是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苏联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4)由材料二“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却并非通过战争,而是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的,…因此,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必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可知,当今“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原因是,两极格局的结束是在和平环境下实现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和军事力量等。故答案为:(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战的胜利;求同存异。(2)“一战”;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太平洋地区;英、法、美。(3)国家利益冲突。(4)两极格局的结束是在和平环境下实现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提高综合国力,大力发展科技、经济和军事力量等。(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点评】(1)本题考查了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及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2)本题考查了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3)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向战后对抗的主要原因。(4)本题考查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应做的努力。识记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建立的国际新秩序,了解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