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6.5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6.5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一、单选题
1.组图3是一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明天更好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
组图3
A.?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
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2.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3.有学者说:“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中英谈判???????????????????????????B.?中葡谈判???????????????????????????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
4.相对于我国大陆地区来讲,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是指(
)???????????
A.?政治上不受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国仍有紧密的政治联系
C.?香港成为经济特区,原经济地位不变
D.?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5.2020年5月,梁振英指出,我们有一个国家安全方面的漏洞,会影响到“一国两制”的实施。基本法有这个要求,已经23年了。梁振英所言的“漏洞”存在于(
)???????????
A.?香港?????????????????????????????????????B.?澳门?????????????????????????????????????C.?台湾?????????????????????????????????????D.?深圳
6.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
)???????????
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
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
7.土豆,在大陆称“马铃薯”,在台湾叫“花生”……为了克服交流的障碍,历经近3年努力,两岸合编的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2月编纂完成。它(
)???????????
A.?反映了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从根本上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
C.?表明了祖国统一问题已经解决
D.?表明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李克强总理在有关对台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我们对台的大政方针是一贯的,在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上我们愿意和台湾各政党、团体和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对话协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九二共识”是指(
)???????????
A.?国共两党实现再次合作
B.?增进经济文化密切交流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政治互信,经济互通
9.“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等流行词的出现,生动地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
)???????????
A.?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
B.?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10.目前,阻扰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
B.?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
C.?民进党蓄意制造分裂,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共识
D.?台湾岛内民进党、国民党间的恶意竞争
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前提条件是(
)???????????
A.?军事力量强大???????????????????????B.?一个中国???????????????????????C.?经济互补互利???????????????????????D.?三民主义
12.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登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年10月—2019年9月)》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两岸“三通”已实现
13.2019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0—2019.9)》中记载: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成共识
B.?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C.?“九二共识”已达成
D.?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
14.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习马会晤
②“汪辜会谈”的举行
③“九二共识”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
15.对下面两幅图片的理解认识不恰当的是(

A.?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的基本方针
C.?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障碍已经被扫除干净
D.?海峡两岸的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
16.下图报纸《告台湾同胞书》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
A.?两岸局势走向缓和
B.?实现了两岸“三通”
C.?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
D.?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17.当前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是(
)???????????
A.?民间交往???????????????B.?连战来访???????????????C.?两岸通航、通商、通邮???????????????D.?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二、材料分析题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14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4年两岸贸易额为1983.1亿美元,其中大陆对台出口462.8亿美元,自台进口1520.3亿美元。两岸人员往来总量941.1万人次,其中,台湾居民来大陆536.6万人次,大陆居民赴台404.6万人次。
材料二: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直接会面。
材料三: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依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1)材料一,二反映了台湾与大陆哪些领域的交往????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指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各是什么????
1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在会面致辞中,习近平主席指出:“我希望,两岸双方共同努力,两岸同胞携手奋斗,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保持两岸关系发展正确方向,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两岸同胞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耀。”
(1)现阶段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是什么?材料中提到的“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做出努力的历史事件两例?
(3)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在哪里?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发展趋势的认识。
20.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探究一:宝岛台湾在历史上经历了与祖国的三次分离。
探究二:当中国告别风云变幻的近代史时,也就告别了那个时代曾经的苦难。
探究三: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1)第一次分离后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谁?
(2)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始于近代史中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写出这个条约的名称。
(3)台湾第二次回到祖国怀抱的原因是什么?
(4)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台湾,造成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第三次分离。台湾与祖国大陆第三次分离子哪一年?
(5)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
(6)举出这一构想成功实践的两个范例。
(7)写出新时期我国政府在这一伟大构想基础上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通过上述探究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正确认识。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A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交接仪式是1997年7月1日,排除B;
?“九二共识”是台湾有关,与香港、澳门无关,排除C;
?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D。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用排除法比较适合。
2.
B
分析: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其根本原因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其他原因也有,但是这是根本原因,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不符合题意;
?D.
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是学习中的重难点,要特别注意。
3.
D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可知与澳门回归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依据这一构想,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是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选项D符合题意;
?中英谈判是从1982年开始就“香港回归”进行的谈判,A排除;
?中葡谈判,是指1986年6月30日至1987年3月23日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葡萄牙共和国之间就“澳门回归”进行的领土归属问题的谈判,B排除;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与“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时间不符,C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结合所学,紧扣题干中的“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很易得出正确答案。中国政府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是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
4.
D
分析: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即在中华人民共和法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香港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特别”所指的含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重点理解“一国两制”的概念,识记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主要是指社会制度不同。
5.
A
分析:由材料“一国两制”可知反映祖国统一的问题。“一国两制”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由材料“2020年”“基本法有这个要求,已经23年了”,结合所学,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符合梁振英所言的“漏洞”,故A符合题意;
?澳门是1999年回归祖国,而台湾问题尚未解决,“一国两制”不适合深圳,故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知识,难度不大。抓住信息“一国两制”“
已经23年了
”是解题的关键,学生要掌握1997年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6.
A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题文发生在1987年,这反映了民众要求打破两岸隔绝状态。
?A项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项“九二共识”的达成是1992年,不符合题意;
?C项“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是在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中,不符合题意;
?D项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是在2008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要求具备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7.
A
分析:依据题文信息“两岸合编的语文工具书《两岸常用词典》于2012年2月编纂完成”,结合所学可知,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从此两岸人民的经济文化交往越来越密切。题文信息反映的是文化方面的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解答此题,运用排除法较为简单。从所给选项看,BC说法明显错误,D项内容与题干无关。
8.
C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岸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的历史性的重要一步——“九二共识”的内涵是答题的关键。
9.
B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描述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难度不大,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10.
A
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目前,阻扰两岸统一的主要国际因素是外国反华势力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他们借台湾问题来阻挠中国的崛起和统一,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台湾当局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不符合题意;
?C.
民进党蓄意制造分裂,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共识,不符合题意;
?D.
台湾岛内民进党、国民党间的恶意竞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国际因素”来分析备选项回答,注意这里强调的是国际因素,不是台湾岛内的,注意区分回答。
11.
B
分析:A.
军事力量强大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台湾问题,中国共产党一再重申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和谈判,什么都可以谈,故
“两岸一家亲”的前提条件是一个中国,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经济互补互利
,不符合题意;
?D.三民主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来回答,这类题目,注意理解。
12.
B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打破了两岸的隔绝状态。因此:
?A项关于台湾问题,两岸还未达成“一国两制”的共识;
?B项符合题意;
?C项“九二共识”达成于1992年,时间不符;
?D项两岸“三通”实现于2008年,时间不符;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难度不大,知道1987年两岸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隔绝状态被打破即可作答。
13.
B
分析:A.
“一国两制”成共识,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
1987年10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有关接待探亲台胞的办法;11月2日,第一批探亲台胞经香港赴大陆
”,可以看出,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开始了交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九二共识”已达成,不符合史实;
?D.
海峡两岸已实现统一,不符合史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对这些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4.
D
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习马会晤是2015年
,②“汪辜会谈”的举行是1993年,③“九二共识”的提出是1992年,
???
④台湾当局“三不”政策的调整是1987年,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重要的时间要准确记忆。
15.
C
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统一的基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汪辜会谈和习马会面都使两岸的关系迈出了中央的一步,但两岸统一的障碍依然存在,需要两岸人民作出共同的努力。因此:
?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台湾问题。难度不大,根据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6.
A
分析:题干反映了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有利于两岸局势走向缓和。2008年实现了两岸三通。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进行历史性会面,这是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A项两岸局势走向缓和是报纸《告台湾同胞书》反映的历史信息,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报纸《告台湾同胞书》反映的历史信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及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
17.
D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目前妨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和外国势力的干涉。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亲情是割舍不断的。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是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干设问要求,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的有关知识,侧重考查阻碍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因素。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
二、材料分析题
18.
(1)经济、人员、政治
(2)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越走越远。
(3)有利:中华民族同根同祖,发展两岸关系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台湾与大陆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地区的成功实践等;不利:台独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等。
分析:(1)根据材料一信息“两岸贸易额”、“两岸人员往来”可知,材料一反映了两岸在经济和人员外来上的交往;根据材料二“习马会”可知,这是两岸在政治上的交往。(2)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其内容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二小问,可根据材料内容中分析提取,“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由此可知其目的是降低两岸的连结与依存度,让两岸愈走愈远。(3)根据所学可知,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有利因素可以从两岸同属于一个祖先,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与愿望;还可以从我国的对台基本方针,国家经济势力,两岸交流日益密切等角度分析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可以从岛内的台独分裂势力,外国反华势力,以及两岸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带来的意识形态的差异。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台湾与大陆的交往。(2)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9.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3)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和外国反华势力的破坏。
(4)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分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2)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台湾问题,海峡两岸做出的努力:1987年,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1993年,汪辜会谈;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等,这些努力加深了两岸人民的互相了解,也增进了两岸人民的感情。(3)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台独势力以美国为大本营,并成立了台湾联盟总部,台独势力开始逐渐向岛内渗透,台湾问题的解决面临着台湾岛内“台独”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外国反华势力为了维护他们霸权地位,依然坚定不移的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选择政策倾向点,从而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必然要用尽各种手段进行破坏祖国的统一。(4)依据所学可知,实现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方针。(2)本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3)本题主要考查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
(1)郑成功。
(2)《马关条约》。
(3)抗日战争的胜利。
(4)1949年。
(5)一国两制。
(6)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7)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认识:祖国统一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实现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要想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证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等等。(其他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祖国统一相关知识。这个大题是比较简单的,各个小题都是都是很直白的答案。第一小题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北视为民族英雄。第二小题,我们可知,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极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第三小题,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环抱。第四小题在内战中,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守台湾,那是1949年。第五小题,新时期我国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由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这是第六小题。第七小题对台
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通过以上探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谈谈认识。
【点评】掌握祖国统一相关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