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一、单选题1.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属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的是(???)A.?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举办APEC会议??????D.?推动一带一路建设2.在一次会议后,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其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九二共识”?????????????C.?与第三世界的合作?????????????D.?求同存异方针3.“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C.?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D.?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4.如图漫画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A.?50年代的外交成就????????B.?70年代外交新突破????????C.?取得的科技新成就????????D.?外交状况陷人困境5.下表是我国1956—1974年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数据统计表。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原因有(???)年份1956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建交国家数25个49个54个69个87个88个95个①中美关系的正常化②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③中日两国建交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A.?互不侵犯???????????????????????????B.?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D.?维护主权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下列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正式提出“一国两制”构想8.如图反映的史实(???)A.?标志着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C.?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D.?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9.2019年3月,习近平应邀出访意大利、摩纳哥、法国三国。在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外交活动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10.1955年,有共同遭遇的亚非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在会上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这一方针的提出(???)A.?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C.?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1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不结盟政策12.结束中美两国长达三十年(1949—1979)的不正常状态,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的事件是(???)A.?发表《联合国家宣言》???????????B.?尼克松访华???????????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美建交13.杭州成功举办了2016年G20(20国集团)峰会,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中,“包容”之内涵与下列哪一古代政治思想相一致(???)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和为贵,兼相爱??????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4.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是(???)A.?参加万隆会议?????????????B.?中日建交?????????????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尼克松访华15.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剧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须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6.如何处理好中国的边界问题,一直被中国历届领导人所重视。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A.?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发起不结盟运动????????????D.?改善中美关系17.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我们两家也怪得很,过去22年总是谈不拢,现在从打乒乓球起,不到10个月就谈成了。”这里的“两家谈成”指的是(???)A.?签署《朝鲜停战协定》?????B.?中国重返联合国?????C.?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二、材料分析题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二:国际舆论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会议成功的一个巨大因素,是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1)材料一中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哪位领导人提出的????(2)指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说说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促进了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19.仔细观察下图,请回答: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1)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是哪一年????(2)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景????(3)你认为这一事件对我国来说有何意义????(4)之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请举两例说明。???2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独立。我们盼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主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请回答:(1)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2)周恩来在讲话中提出应该“求同存异”。你认为亚非国家和人民有何共同之处?(3)“存异”的含义是什么?(4)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对本次亚非会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这次会议形成了一种什么精神?请简要说一说这种精神的含义。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D分析:A项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是“让世界进入中国”,因为特区是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不符合题意;BC两项更倾向于“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不符合题意;D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说明“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体现了中国国家和人民与世界各国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的相关史实。“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2.D分析:1955年4月亚非万隆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阐述了求同存异方针。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项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一位美国记者的评述为依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A分析:材料出自《中美联合公报》,是在1972年发表的,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A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CD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美关系改善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4.B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中内容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70年代外交新突破。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中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图片中的“回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建交”,结合所学可知,这些都是70年代中国的外交成就。5.C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改革开放的时间是1978年之后,②错误,因此ABD选项排除,C选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关系,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宜用排除法。6.C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物。C项独立自主是我国的基本立场,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学生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7.B分析: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了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做这类题,没有捷径可走,准确识记相关知识才是做题的关键。8.B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了1972年2月27日,招待尼克松公总统的宴会,它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AB与图片材料无关,D表述错误。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这对中国外交和世界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故答案为:B。【点评】要回答本题,需要先看懂图片含义,判断出事件,然后回答其意义。解答时,注意区分四个备选项,找到最符合题意的答案。9.C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把握,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A分析:“求同存异”即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这无疑能够增进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正确,符合题意;B项修正了“一边倒”外交方针错误,“一边倒”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此项不符合1955年时期中苏关系概况,不符合题意;C项缓和了美苏冷战对峙格局错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并没有实质性的缓和,不符合题意;D项打破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错误,题中并没有提及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从而无法得出此项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适中,考查万隆会议,要求具备解读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认知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注意理解“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深刻内涵。11.C分析:据题干“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本题难度不大,记忆即可。12.B分析:1972年2月21日到1972年2月28日,尼克松实现了对中国的访问,中美在上海签署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改变了世界的格局走向,对世界影响深远,对亚洲和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额中美建交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推行对外开放,重视外交,中美建交的影响也是深远的。13.B分析:杭州成功获得2016年G20(20国集团)峰会举办权。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其中,“包容”之内涵与和为贵、兼相爱的古代政治思想相一致。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时期的墨子,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了和为贵、兼相爱的思想主张。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14.C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1971年10月”可知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A项参加万隆会议是在1955年,不符合题意;B项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符合题意;D项尼克松访华是在1972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识记能力。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5.D分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D项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中国不打美剧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的含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要求具备解读材料的能力。16.B分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中“驻缅甸”“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等信息可知,新中国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同周边国家搞好友好关系实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CD三项不符合题意;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提出的,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相关知识点,要求学生具备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分析能力。17.C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毛泽东主席曾对美国总统尼克松说”。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毛泽东主席接见了美国总统尼克松,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20多年代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BD三项和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是题干里的“两家谈成”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相关知识的掌握。注意掌握《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二、材料分析题18.(1)周恩来(2)万隆会议。求同存异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成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准确识记,同时考查了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19.(1)1971年;(2)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中国成功举办APEC会议。???????????????????分析:此题为图片材料问答题。通过观察图片,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此题设有四问考查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相关内容。(1)此题通过图片的释读考查了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相关知识点。从图片看是联合国大厦前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所问的问题是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时间。即是问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据所学知识可知时间是在1971年。回答即可。(2)此题是第一问的延伸,考查1971年发生的事件。所问的问题是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原因,也可以理解为1971年在联合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据所学知识可知是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此问是在上一问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据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打破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新中国的企图,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4)此题是在前面三问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对我国外交事业发展的归纳能力。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之后,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1972年美国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同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许多国家纷纷建交,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事业进一步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PEC会议就是一个实例。据题意要求写出两例即可。【点评】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20.(1)时间:1955年4月。特点: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万隆精神。含义: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分析:(1)本题考查万隆会议的相关知识。1955年,亚非众多独立国家的首脑在万隆召开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2)本题考查对“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在万隆会议上,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以及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同”指的是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遭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都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本题考查对“存异”方针的理解。“异”指的是亚非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4)本题考查“求同存异”方针的作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展现了周恩来杰出的外交智慧和才能,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本题考查对万隆精神的认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精彩发言,引发了各国的强烈共鸣。他的话音刚落,会场里就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后来,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故答案为:(1)时间:1955年4月。特点:这是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国际会议。(2)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即受过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此外还有共同的愿望.即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3)“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4)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撇开分歧,加强团结,促进了大会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5)万隆精神。含义: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和灵活掌握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