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改善中英关系 B.倾销工业品 C.获取巨额利润 D.倾销鸦片 2. 据《晚清史》记载,1843年以后,广州对英国进出口贸易总值明显下降,而上海则逐年上升,并于1853年超过广州。这一现象与下列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哪一条款直接相关( ) A.赔款2 100万银元 B.允许列强在华投资设厂 C.开放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3. 近代史上,英国强迫清政府开放上海、广州等五口为商埠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4. 第二次鸦片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两个事件的背景和导火线相同 B.两个事件的过程和结果相同 C.发动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D.发动者和进军路线相同 5.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戚继光抗倭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三元里抗英 6. 马克思指出:“从目前(1857年)同中国人发生的冲突中,俄国不要花费一个钱,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到头来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反映了 ( ) A.英法侵略军得不偿失 B.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C.俄国是鸦片战争的主谋 D.俄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最大获利者 7. 某论文关键词:“洪秀全”“拜上帝会”“《资政新篇》”,由此判断该论文研究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8.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永安建制 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9. 有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其主要理由是( )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D.贯彻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 10. 在我国近代的反侵略抗争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与下表中爱国将领英勇事迹相关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 1895年初,屡遭失败的清朝,通过美国要求和解。3月,全权大臣李鸿章来到马关进行停战谈判。这次谈判( ) A.双方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直接引发了戊戌政变的发生 C.达成了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给日本的协定 D.表明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12. 1895年,有人写了一副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成为东洋朝廷 B.清政府腐朽落后 C.日本政治制度先进 D.日本侵华准备充分 13. 1900年10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开始与西方列强谈判。与李鸿章此行相关的背景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中国的首都”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占领”(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 小明同学在阅读历史书时,看到中国近代史某一条约的内容: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据此推断,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烧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二 林则徐给道光帝上书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1)材料一、二揭示了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危害? 材料三 ),\s\do5(人民英雄纪念碑之虎门销烟浮雕(局部))) (2)材料三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一事件? 材料四 1839年的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材料五 一八四二八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割让香港岛给英,赔款二千一百万。广州、厦门和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岸。英商货物税协商,一八四三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3)材料四中的“运动”“战争”指的是哪两个事件?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4)结合材料五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材料六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5)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从鸦片战争中你得到怎样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实权由军师掌握,天王虽然地位在各王之上,然而在制度上是一个虚君,实际权力在正军师东王手上,加上东王多次假托“天父下凡”传令,令天王也要听从东王命令。 材料三 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毛泽东 材料四 各省设立不受一般官吏节制的新闻官,发扬“公议”,听取社会舆论和群众意见。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太平天国时期哪两位领导人之间的争利夺权?他们之间的斗争导致了哪一事变?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三是毛泽东对太平天国哪一纲领的评价? (4)材料四出自太平天国的哪一纲领,谁提出的?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1)在这场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地点位于图中的哪里? 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宜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梁启超《李鸿章传》 (2)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在通商口岸获得了什么权益?你认为这一权益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的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 材料四 甲午战后,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 材料五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3)材料三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是什么? (4)材料四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5)材料五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6)依据材料三、四、五,请为以上探究确定研究主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CC 6-10DBBCC 11-15CBDDD 二、非选择题 16. (1)鸦片的输入使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财政危机;加重人民的负担;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削弱;腐蚀统治机构;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总之,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2)领导者:林则徐。评价: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运动:虎门销烟。战争:鸦片战争。不同意。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是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4)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割香泄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主权的完整 赔款2 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门岸 破坏了贸易?权,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便利了列强商品输出 (5)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认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17.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受西方基督教的启发。 (2)洪秀全和杨秀清。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天朝田亩制度》。 (4)《资政新篇》。洪仁玕。 18. (1)威海卫 (2)权益: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资本输出。 (4)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5)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