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外…………○…………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内…………○…………装…………○…………订…………○…………线…………○…………)5.2.1《文化专制与八股取士》同步试卷一、单选题1.秦朝“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于是(???)A.?建立皇帝制??????????????????????B.?确立丞相制??????????????????????C.?推行郡县制??????????????????????D.?强化监察制2.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时期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时期是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掀起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推行强化君主集权的举措,如建立东厂西厂、设军机处等。(??)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3.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有(????)A.?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B.?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C.?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D.?作者可能是日本的遣唐使4.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经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求贤若渴的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A.?李时珍——《本草纲目》???????????????????????????????????B.?张仲景——《伤寒杂病论》C.?王叔和——《脉经》??????????????????????????????????????????D.?孙思邈——《千金方》5.明朝时期,产生了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社会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发展????????????????B.?统治阶级腐朽????????????????C.?社会矛盾尖锐????????????????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6.如果你有幸穿越时空回到清朝,你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②皇帝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③农民在耕种甘薯和玉米④北京市民在戏楼中看京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明朝时期丝制品中“云锦”最为名贵,素有“寸锦寸金”的说法,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一本书中查到,该书是(??)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8.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表中史实与结论符合因果联系的是A.?A???????????????????????????????????????????B.?B???????????????????????????????????????????C.?C???????????????????????????????????????????D.?D9.著有我国传统农学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的科学家是(???)A.?李时珍????????????????????????????????B.?宋应星????????????????????????????????C.?徐光启????????????????????????????????D.?利玛窦10.要详细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A.?《史记》????????????????????B.?《资治通鉴》????????????????????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二、材料分析题11.政治制度的创新,体现了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是明朝政治制度示意图,图2为美国政治制度示意图。材料二: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克服专制王权于是成了继续前进的条件。——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1)明朝的政治制度是否限制了“专制皇权”?结合图1中的信息加以说明。(2)图2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哪一学说?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件。(3)读材料二,英国为“克服专制王权”制定的法律文件是什么?(4)综合上述两则材料,你认为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新华社北京2月2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贾庆林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贾庆林祝贺第十一世班禅15周岁生日和藏历新年,宾主双方进行了亲切的交谈。材料二:清军首先攻破库车,叛军逃往阿克苏、乌什。两城酋长都关闭城门……继续追击叛军,沿途村民扶老携幼迎接清军。在清军的有力打击下,大小和卓又逃往巴达克山,不久,被当地首领擒杀。(1)材料一中的班禅在西藏有怎样的地位?其封号是谁册封的?在当时有何意义?中央领导人为什么每年都要接见班禅?(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大小和卓是什么人?(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明夷待访录》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明夷待访录》(1)上述材料出自明末清初哪位思想家的作品?(2)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言论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14.某班同学针对“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进行归类学习,收集到了以下图片和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戚继光??????????图二荷兰军队投降图?????????图三沙俄侵略者侵入我国黑龙材料二: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1)图一中的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最主要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图二情境发生在1662年初我国的某宝岛,与此密切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17世纪中期,面对图三的情境,清政府哪位皇帝组织哪两次反击战?最终双方签订了哪一条约?(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实体现了材料二的哪一观点?请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实来证明材料二的另一个观点。(4)你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联系当今中日“钓鱼岛问题”,谈谈讨论“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主题的现实意义。(至少两点)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措施的相关知识以及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准确认识。题干中“周制”是指西周的分封制,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随着诸侯势力的增大,分封制却不利于西周的统治,最终还导致西周分崩离析,因此秦朝认为周朝的灭亡是因为实行了分封制所致,因此秦不再实行该制度,而推行了郡县制,据此分析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掌握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相关知识。2.D分析: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这些民族英雄们成功抵御了西方殖民者和沙俄的侵略;李贽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及清初顾炎武提出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等主张,这些知识分子的主张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性特点。明清也是我国君主专制强化的时期,明朝废丞相、设立厂卫,清朝建立军机处都是加君主专制的措施。因此判断这一时期是明清时期。ABC三项秦汉、隋唐、两宋时期沙俄还没诞生(沙俄是指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为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为止的俄罗斯国家。),也就无从谈起抵御沙俄侵略,,不符合题意;D项明清时期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时期的特征。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3.C分析:题干“日本某博物馆收藏有一幅八世纪的日本人书写的汉字书法作品真迹”说明中国的书法艺术得到日本人的喜爱,当时正是中国的大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中国学习,当时中日文化交流比较密切。ABD三项分析都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分析不正确,大化改新后,日本就创立自己的文字,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唐朝时期中日关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4.A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明清文化。明清商品经济繁荣,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古典科技巨著: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历经近30年研究,写成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B张仲景是东汉医学家,写了《伤寒杂病论》,被称“医圣”;C王叔和是魏晋的医学名家,他有两大贡献:整理了《伤寒论》和写成了《脉经》;D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药物学家,被称“药王”,著作有《千金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本题中所涉及到的医学家的名字及其著作。5.D分析: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ABC三项都是明朝时期产生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的社会原因,不符合题意;D项西方民主思想传入不是明朝时期产生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的社会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的掌握及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识记即可。6.C分析: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是明朝时期,①不符合题意;雍正皇帝在位时期选调亲信设立军机处,明朝时期原产美洲的甘薯和玉米来到中国,清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道光年间京剧形成,北京市民在戏楼中看京剧符合史实,②③④正确。C项②③④清朝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清朝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具备知识的识记和分析能力。7.C分析: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如果要想了解当时云锦的制造工?艺可以在当时的工艺百科全书中查到,该书是《天工开物》。ABD三项与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天工开物》是题干描述的著作,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天工开物》的相关史实,要求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B分析: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ACD三项因果联系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B因果联系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把握清初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设置的机构如驻藏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伊犁将军。?9.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徐光启著有我国传统农学集大成之作《农政全书》。故选择C。【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的识记。10.C分析:明朝末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要详细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可以查阅的书籍是《天工开物》。故选C。【点评】本题以详细了解明朝中后期江西景德镇瓷器制作工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天工开物》。二、材料分析题11.(1)否。明朝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强化了专制皇权。(2)三权分立的原则。1787年宪法。(3)《权利法案》。(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由从集权到分权。分析:(1)本题考查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图一反映的是明朝的中央官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可知明朝不可能限制“专制皇权”;因为明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加强了君主专制。(2)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与启蒙思想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图片信息的提取分析与知识运用能力。图二反映的是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思想;美国确立这一政体的法律文件是1787年宪法。(3)本题考查英国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材料分析与理解的能力。依据题意“克服专制王权”并联系所学可知,英国为“克服专制王权”制定的法律文件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国王权力被限制。(4)本题考查近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趋势,旨在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反映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的相关知识,分析、认知,提炼出发展的趋势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故答案为:(1)否。明朝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强化了专制皇权。(2)三权分立的原则。1787年宪法。(3)《权利法案》。(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政治文明由专制走向民主或由从集权到分权。【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朝的政治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启蒙运动、《权利法案》等相关知识。12.(1)班禅是西藏喇嘛教的首领;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册封;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蒯也区的管辖;中央政府每年接见攻禅休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关注西藏。(2)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大小和卓是回部贵族的首领。(3)①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如:册封达赖和攻禅以及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理军务和民政。②武装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③坚决反击外来侵略,如:杭击沙俄对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侵略。分析:本题考查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班禅是西藏喇嘛教的首领;由清朝的康熙皇帝册封;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蒯也区的管辖;中央政府每年接见攻禅休现了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西藏,关注西藏。材料二提到“大小和卓”,说明是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大小和卓是回部贵族的首领。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包括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如:①册封达赖和攻禅以及设立驻藏大臣管理西藏,在新疆地区设立伊犁将军,管理军务和民政。②武装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如:平定准噶尔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③坚决反击外来侵略,如:杭击沙俄对东北黑龙江地区的侵略。【点评】本题掌握清朝巩固国家统一的相关史实13.(1)黄宗羲。(2)材料一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材料二体现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统治阶级极端腐败;②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代表新兴的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黄宗羲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主张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君权神授。(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可知,材料一为黄宗羲的思想,体现抨击君主专制独裁,主张“以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的思想;分析材料“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黄宗羲主张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工商皆本”的思想。(3)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思想进步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思想进步的原因在于: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理解。14.(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分析:(1)明朝中期,沿海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戚继光组建了抗倭队伍“戚家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最终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患。1661年,郑成功率领舰队进攻占领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向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收复台湾。(2)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修建殖民据点;为了保卫疆土,康熙皇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的侵略者;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了两国东部边界问题。(3)材料一反映出了我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同材料二的对外抗击外敌入侵的观点相同;另一观点即同内部的分裂势力作斗争,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都是同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学生可结合社会现实与自身理解作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并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正是中华先人不懈的努力和抗争,使得我们的疆域如此辽阔,因此,我们应当发扬爱国精神,同一切侵犯领土主权的行为作斗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故答案为:(1)戚继光率军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2)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反击战;《尼布楚条约》。(3)观点: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史实:康熙帝平定准噶尔叛乱;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要坚决同一切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势力和行为作斗争;我们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巩固国家统一、维护领土主权为主线,考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反击战的相关知识。掌握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两次雅克萨之战,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