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同步作业: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5.3《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单选题
1.“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A.?经济日益强大??????????????????B.?国家走向解体??????????????????C.?社会政局安定??????????????????D.?各种矛盾缓和
2.揭示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有(???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两国的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②欧洲共同体的成立一一是欧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③东欧剧变——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朝代的终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横空出世一战中,工业军事显威名;七十四载旗帜红,大厦倾覆两极终。”这句话描述的是(????
)
A.?美国的崛起???????????????????????B.?印度的重建???????????????????????C.?德国的分合???????????????????????D.?苏联的兴替
4.“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斯拉夫分裂????????????????????B.?两德统一?????????????????????C.?苏联解体????????????????????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5.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罗斯福新政 ②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 ③布拉格之春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
6.从组织性质上看,北约和华约都属于(????
)
A.?经济合作组织???????????????????????B.?政治集团??????????????????????????C.?军事集团??????????????????????????D.?经济集团
7.1933年1月,斯大林在报告中指出:“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而美国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据此分析不正确的(???

A.?苏联工业总产值已经超越了美国?????????????????????????B.?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
C.?苏联的五年计划卓有成效????????????????????????????????????D.?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
8.1991年12月底,随着苏联解体,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

A.?“八一九”事件爆发
B.?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9.“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德国实现统一”、“克里姆林宫上空的旗帜悄然落下”。以上史实反映的实质是(
)???????
A.?集权管理制度的崩溃???????????????????????????????????????????B.?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C.?社会制度发生了变化???????????????????????????????????????????D.?国家版图发生了改变
10.在冷战形势下,苏联继续把下列哪些行业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
)
?
?
?
①重工业???
②轻工业???
③农业???
④国防工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位肢体残疾但是精神坚毅的总统,在黑夜,在微弱的炉火边,透过无线电波,娓娓地向自己的选民倾诉国家的艰难、需要和希望……炉边谈话是罗斯福独创的一种与美国群众沟通交流的途径,这种“家常式”的谈话安抚、鼓舞、温暖了人心,最终带领大家走出大危机。
谈话时间
谈话内容摘录
第一次
3月12日
“……那就是你们把钱存进银行,……相反银行要将这些钱通过各种不同信贷方式进行投资,比如买公债、做抵押。……使整个机构转动起来,更好地应对这次危机。……把钱放在经过整顿、重新开业的银行里,远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这在不久以后的日子里就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次
5月7日
企业界要与政府合作,共同拟定计划。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处于经济大萧条中的美国,工业中出现了明显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第三次
7月24日
“打起仗来,如果进行夜袭,士兵们都在肩上带上耀眼的标志,免得误伤自己人。根据这个原则,那些跟我们合作,参加全国复兴运动的人,也要被一望而知。“
第四次
10月22日
在政府实行新政的半年里,我们已经扭转了经济大萧条的局面,挽救了一场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绝大危局。我们的工业生产指数已经由五十九上升到一百,这个事实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
(1)这四次“炉边谈话”发生在哪一年?除了“炉边谈话”,请再例举一个你在《历史与社会》九上学习到的与罗斯福总统有关的历史史实
(2)阅读第一、第二次“炉边谈话”,当时的目的是要推行哪些措施?
(3)阅读第三、第四次“炉边谈话”,罗斯福新政取得了哪些积极效果?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虽然社会主义建设有一些失误,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材料一中的模范人物分别是谁?
(2)材料二中出现的事件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克服困难改变现状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3)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去了一些科技成就,请列举这时期取得的科技成就。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请回答:???
(1)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一简要评价。???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请写出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
(4)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5)中国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分析:从材料“他摆弄这个国家——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一直到剥光为止”可知,这是指由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针对苏联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停滞局面,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1991年底,苏联解体。B项国家走向解体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最终结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苏联的解体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2.
B
分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冷战结束,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③东欧剧变——宣告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因果关系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
B项①②④因果关系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解答组合选择题,排除法是比较好的方法,一般题目排除一个即可获取正确答案,但需要特别注意选项中是否有包含全部选项的,有一小部分组合选择题所有内容都正确。
3.
D
分析:此题考查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从题干中”一战中“、”工业军事“、”七十四载“等关键词看出,此国是苏联。苏联建立于一战中,在工业军事方面赫赫有名,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到1991年苏联解体,历时74年。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
4.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解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向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因此,本题选C。???
?【点评】知道苏联解体的概况。
5.
C
分析:本题考查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罗斯福新政是1933年,布拉格之春是1968年,戈尔巴乔夫改革是1985年,故先后顺序选C项。
【点评】知道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排序,属于识记层次。
6.
C
分析:此题考查北约和华约的性质。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集团——北约;1955年苏联和7个东欧国家在华沙建立了华约,与北约相抗衡。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级格局最终形成。两个组织都是相互抗衡的军事集团组织。故答案是C。
【点评】知道北约和华约的性质。
7.
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只是比较自己国家增长,没有横向比较,A错误;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美国社会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
“美国工业总产值在同一时期降低到56%。”可见经济大危机导致美国经济下滑,B正确。根据题干中“苏联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末增加到1928年水平的219%”说明1928~1937年苏联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苏联工业总产值增加,苏联的五年计划卓有成效,也课看出计划经济体制在此时发挥积极作用,CD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D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戈尔巴乔夫与赫鲁晓夫虽然都进行了改革,但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苏联解体的一个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还要掌握苏联解体的时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结束。
9.
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有关知识的识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德国实现统一”是东欧剧变的表现,“克里姆林宫上空的旗帜悄然落下”标志看苏联的解体,它们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变化,故此题选C。???
10.
C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苏联的发展与改革相关知识。冷战形势下,苏联仍然是计划经济体制,与此同时,苏联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以保持同美国抗衡的强大军力。故正确答案应该选C。
【点评】理解苏联的发展与改革相关知识。
二、材料分析题
11.
(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2)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美国民众团结一心支持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1933年3月,罗斯福上台后,实行新政,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就是在1933年新政期间。二战期间,罗斯福领导了美国反法西斯斗争,这期间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对法西斯国家宣战;1945年参加了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国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的行动。
(2)根据第一次“炉边谈话”的内容“……那就是你们把钱存进银行,……”可见当时的目的是要整顿金融体系。根据第二次“炉边谈话”的内容“企业界要与政府合作,共同拟定计划。政府在各个工业绝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支持和配合下,有权制止不公道的做法,并强制执行所订立的协议。……”可见当时的目的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第三次“炉边谈话”说明美国民众团结一心支持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第四次“炉边谈话”
说明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故答案为:(1)1933年。例如:1941年12月8日,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对法西斯国家宣战。
(2)整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3)美国民众团结一心支持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12.
(1)焦裕禄、王进喜、雷锋。
(2)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3)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图一是“党的好干部”
焦裕禄;图二是“铁人”王进喜;图三是“解放军的好战士”
雷锋;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2)本题考查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据所学知识可知,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遇到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3)本题考查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的相关史实。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是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故答案为:(1)焦裕禄、王进喜、雷锋。
(2)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开始实施。
(3)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文革期间取得的科技成就。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13.
(1)问题: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时间:1991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3)国家:匈牙利。措施: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5)问题:照搬苏联模式。解决: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分析:第(1)题回答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及影响即可。第(2)题可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结果回答。第(3)(4)(5)题均可依据所学知识组织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和理解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