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作业:8.1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同步作业:8.1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8.1民族危机与中华人民英勇抗战
一、单选题
1.史地综合是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方法。下列关于近代史中,外国侵略势力到达范围描述正确的是(???
)
①鸦片战争——东南沿海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沿海+长江中下游
③马关条约——沿海+深入腹地
④瓜分中国狂潮——遍布中国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近代历史学者蒋廷黻在谈到中国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时说:“条款虽很……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下列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望厦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马关条约》
④《北京条约》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3.中国近代既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反抗史、探索史。请按时间顺序为下列事件排序(???

①鸦片战争??????
②《马关条约》?
③中日甲午战争???
④《南京条约》
⑤洋务运动??????
⑥义和团运动???
⑦戊戌变法???????
⑧太平天国运动
⑨八国联军侵华??
⑩《辛丑条约》
A.?①④⑧⑤③②⑦⑥⑨⑩???????????????????????????????????????B.?①②⑦⑧③④⑤⑥⑨⑩
C.?①⑦⑧⑤⑥②③④⑨⑩???????????????????????????????????????D.?①②⑧⑨⑩⑤⑥⑦③④
4.李大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照片给大家看,并介绍说是1905年的作品,而小明也很快看出其中一幅不符史实,它是(???

A.?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B.?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C.?各国的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D.?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练
5.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开始了。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B.?鸦片战争???????????????????????C.?辛亥革命???????????????????????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如图知识卡片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信息,据此推断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7.《南京条约》中直接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
A.?中国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
8.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瑷珲条约》
9.2016年1月,经我国考古专家考证鉴定,在辽宁丹东附近海域发现的一艘沉船就是北洋舰队的致远舰。这一考古成就可直接用于研究:(???

A.?黄海大战????????????????????????B.?辽东半岛战役????????????????????????C.?天京保卫战????????????????????????D.?廊坊之战
1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我国获利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沙俄?????????????????????????????????????D.?美国
11.史学家程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对外战争有这样一段评述:“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带有近代意义的对外战争。其主要标志是海军的出场和角逐。……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挑起这场战争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
12.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③②①④???????????????????????????D.?④②③①
二、问答题
13.阅读图片:
?
法国漫画:联军要让中国巨人四分五裂??????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
请回答:
(1)这两幅漫画均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中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法国漫画中分裂中国巨人的阴谋是否得逞?请联系所学知识予以解析?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中国漫画《洋人的玩偶》的理解。
14.1901年在战略要地天津门户大沽口,清朝的官兵正在拆毁炮台,老百姓疑惑地问:“炮台拆毁了,来了敌人咋办?”清军无可奈何地说:“谁知道?这是皇上的旨意。”请回答:
(1)材料中的“皇上”是谁??材料中拆炮台行为的依据是什么?
(2)有人说:一次次的失败,皇上也是无奈之举。这个皇上经历几次重大的失败?
(3)材料中皇帝除了颁布有关于圣旨拆毁炮台外,他还有可能颁布有关于哪些内容的圣旨?请你代皇帝草拟其内容并说明理由。
三、材料分析题
15.?
2019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0周年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人民网、新浪网等组织了一次关于五四精神的网络调查。受访者中,40.2%选择“爱国主义”,23.4%选择“民主精神”,20.8%选择“科学精神”,15.6%选择“创新精神”。
材料三: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撤退和转移。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美国《时代》周刊一直以其对中国革命的特殊关注而受到世人注目。1949年2月7日,毛泽东图像首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
(1)上图反映的重要史实与五四运动的爆发有一定的关联性,请说出该史实与五四运动爆发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指出五四精神的主旋律和五四运动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地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征胜利对中国革命作出重大贡献。并分析1949年2月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发展状况带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D
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位于东南沿海。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58年,英法攻占天津,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马关条约》中,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项①②③④描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史实。
?
2.
D
分析:①《望厦条约》签订于1844年,②《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③《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④《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④③。
D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要求具备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
3.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1851年——1864年。洋务运动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日甲午战争发生在1894年——1895年,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自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了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境地,各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政治与经济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于1898年发动戊戌变法,但很快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后失败,之后在北方义和团运动兴起。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即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利益,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八国联军于1900年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辛丑条约》。所以A符合题意。故选择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的识记。
4.
B
分析: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1905年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不符合史实。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1905年、北京东交民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5.
B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鸦片战争的影响。该题要求学生识记和理解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开始。正确答案为B。
【点评】理解鸦片战争的影响。
6.
C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因为“扶清”这个口号壮大了义和团的队伍,同时也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这个口号彰显了民族矛盾,但是由于盲目的排外,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这也为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的重难点是结合所学知识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识记。易错点是对题干信息理解不准确,造成回答错误。解题技巧是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
7.
C
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故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AB两项所述与题干主旨无直接关联,不符合题意;
C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中直接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符合题意;
D项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及《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条款是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8.
B
分析:依据题干“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56年,中英《北京条约》签订,开天津为商埠,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条约,没有这样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由此可知中英《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9.
A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故A符合题意;
辽东半岛战役与致远舰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天京保卫战发生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故C不符合题意;
廊坊之战是太平军抗击八国联军的著名战役,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涌现出的民族英雄、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10.
C
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趁火打劫,侵占了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符合“获利最多”的描述,故选C;
?英国和法国虽然都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国,但相比俄国所获的利益还是少了一点,就连马克思都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都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故排除AB;
?美国当时正在打南北战争,无暇派兵掠夺中国资源,最后获取的利益也相对较少一些,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主凶和帮凶、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概况等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
D
分析:依据材料中所给信息“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可以判断,这场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7月,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是这场战争的典型战役。1894年9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官兵英勇抗击日军,壮烈牺牲。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材料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意图,抓住题干关键词“决战是在黄海海面上进行的”,学会知识迁移,认知和分析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中日之间黄海海战的相关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2.
D
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1949年的渡江战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反映的是1934年到1936年的长征;“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映的是1919年五四运动。综上,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④②①③。
D项④②③①排列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史实,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二、问答题
13.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军事指挥失当等角度言之有理即可。
(2)没有,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使帝国主义不得不改变瓜分中国的政策。
(3)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并要求学生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说明能力。既要直接说明,也要通过思考迁移,得出结论。让学生学会通过对历史事件的主干体系的梳理,强化思维。体现能力考核要求。通过第一幅漫画,列强侵华可知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原因:从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
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
军事指挥失当等。第二幅漫画说明了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因为《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的行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点评】掌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历史原因
14.
(1)光绪,依据是《辛丑条约》中“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戊戌变法失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失败。
(3)依据《辛丑条约》的内容其他内容说明即可:如:光绪帝的圣旨还可能包括加大对老百姓的税收以完成《辛丑条约》中“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的任务;不准人民组织团体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以达到《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一项的要求;不准中国人进入东交民巷,以达到《辛丑条约》中“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一项的要求。
分析:此题主要考察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相关知识。本题旨在通过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感受和列举并解析探索救国之路的艰辛。试题体现综合性、迁移性、趣味性。
第一小题当时皇帝是光绪皇帝,依据自然是《辛丑条约》中的相关条文,此小题属于简单的识记。
第二小题考察光绪皇帝在位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戊戌变法失败,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失败。
第三小题这个主要考察《辛丑条约》中的具体内容,把相关条文抄下来即可。
【点评】课标要求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清清末中国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理解近代中国遭受侵略的屈辱。
三、材料分析题
15.
(1)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与铺垫作用
(2)爱国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贡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形势状况: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或答三大战役结束)。
启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分析:(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也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这些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根据材料二的网络调查,可见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长征胜利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和平津战役,大大加快了解放战争全国胜利的到来。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故答案为:(1)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与铺垫作用。
(2)爱国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贡献: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形势状况: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或答三大战役结束)。
启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相关知识。需要正确理解运用史实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