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本质作用(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简介:共34张PPT(以法字为情景导入)两个视频材料素材选用:汉谟拉比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孙小果案例以及相关法律PPT多有动画效果辅助由“氵”、“廌”、“去”三部分组成。1、“氵”的意思是说执法要平之如水。2、“廌[zh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会用角去触理曲的人。3、“去”就是廌断案后将理屈的人去除。从而延伸出来,繁体“法”字的含义就是正直、公平、惩恶。7.1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P73Thecourseoftheconstructionoftheruleoflawinmycountry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科学立法法治社会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第三单元知识体系全民守法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PART开始制定成文法,并通过铸刑鼎、书竹简等方式发布法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和发展唐朝时期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1840年鸦片战争后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西汉时期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晋国赵鞅“铸刑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启示移植他国法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本国国情,超越历史条件。启示是:法治建设,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2PART探究与分享思考:观看视频运用必修一的社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法律是如何产生的?是人类一出现就产生的吗?《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约公元前1792一公元前1750年在位)大约在公元前1776年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汉谟拉比法典》: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内容判刑举例本质作用事例一:[某好心人收留一不堪主人虐待而逃亡的奴隶]→定刑:[死刑]事例二:[奴隶打死奴隶主]→定刑:[活活烧死]事例三:[奴隶主打死别人家的奴隶]→定刑:[按照市场价格赔偿金钱]事例四:[理发匠剃去奴隶的发式标记]→定刑:[砍去双手]事例五:[奴隶不承认主人是自己的主人]→定刑:[割除双耳]任务:根据《法典》的内容,分析法律维护的是谁的利益,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发布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总结法律的本质。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本质作用(1)法的产生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2)法的本质(3)法的决定因素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本质作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决定社会的发展,决定法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生产关系对立统一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作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即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2.法的类型奴隶制法: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等封建制法:中国《唐律疏议》、《罗马法》、法兰克王国《萨利克法典》等资本主义法: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等社会主义法:《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1.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本质作用提示: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提示: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而非全部意志×2.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全部意志3.自古法律就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提示:法律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社会主义法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体现在我国的体现3.法的特征(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规范性)社会规范: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制定认可(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3.法的特征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认可民族习惯、地方习惯、物权习惯、交易习惯、婚姻习惯等的法律认可法律。2021年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21年5月1日起施行。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①一切行为规则、社会规范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法所具有的强制性是最强的——即不执行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不执行——轻者剥夺权利、重者剥夺生命。②国家强制力的物质形态:即一系列的国家执法组织:法院、检察院、监狱、军队、警察等。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国家强制力3.法的特征普遍约束力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强制性)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任何违反拆迁程序、对房子实施强行拆迁的行为,都在法律禁止之列,要受到包括刑法在内的国家法律的制裁。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范。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②法是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③法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④法只对被统治阶级具有约束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练一练A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4.法的职能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例如打击违法犯罪。政治职能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例如规范交通,保障老年人权益等。社会职能①体现国家政权的性质,确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②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③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④维护经济基础①维护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条件。②发展社会生产力。③发展社会文化。④规范某些技术指标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案例一:某地国家安全局破获了一起向国外情报机构提供我国军事保密资料的重大间谍案,两名被告人因犯间谍罪,被人民法院依刑法判处无期徒刑。案例二:一农户与当地一家粮油公司签订了小麦收购合同,后双方因款项支付发生争议并诉诸法庭。人民法院依据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关于买受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数额支付价款的规定,判决粮油公司全额向农户支付购粮款。法的政治职能法的社会职能思考:结合案例,说说法的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与联系。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如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物的作用,如维护社会公平,管理社会生产等。区别二者含义不同政治职能是法的作用的核心,决定社会职能,社会职能是政治职能的基础和体现。法的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统一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领域中,统一于国家治理中。联系二者相互联系1.人类法律文明的进步促进了法学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谱写了人类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有( )①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反映②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③法是国家和个人共同制定的规则,并不具有普遍的约束力④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练一练D2.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例如,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是按照法创立和表现的形式所作的分类;宪法和普通法律是按照法律的内容和效力的强弱所作的分类;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四种历史类型的法。下列关于我国当代的法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是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和全体公民意志的体现②既具有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③其职能只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领域中④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的社会规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练一练C3.2019年12月30日,江西上饶中级人民法院对国家5A级景区三清山巨蟒峰被损毁一案宣判,被告张某、毛某,章某被判处相应刑事处罚并赔偿环境资源损失费合计人民币600万元。这是全国首例故意损毁自然遗产和名胜古迹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案件的判决表明①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②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③法在国家治理中既执行政治职能又执行社会职能④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公民利益的体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练一练c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3PART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1.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成就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2)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1.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成就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1)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2)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3)古代社会法律的阶段特点1.法治建设的成就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成就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1)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2)《民法典》不再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的情形。关于遗失物招领,原《物权法》规定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民法典》第318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以前防止性骚扰的条款只在《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出现,《民法典》第1010条将受害人范围扩大至男性,体现了对男女平等保护的性别平等理念。《民法典》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这是传统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中没有的。探究与分享三镜头一: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229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和170多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了660多件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镜头二:《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指出,国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效满足各类群体的特殊需求,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镜头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非行政许可审批彻底终结,中央和地方政府定价项目分别缩减80%和50%以上,全国所有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均已公布。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推进了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6个方面11项改革部署。结合材料并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相关知识,归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三、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法治建设的启示(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1.产生、本质、作用2.法律在人类社会不同阶段的特点3.我国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1.法治建设的启示2.法治建设的成绩1.法的产生、法的本质、法的决定因素2.法的类型3.法的特征4.法的职能1.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和实行都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表明( )①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法律②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③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④法律和道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当堂演练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我国的法治是( )①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决定的③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决定的④由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决定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当堂演练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工作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建设、探索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岁月。对此,表述正确的有( )①人民法院科学立法,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发展 ②人民法院依法行政,促进了社会管理的进步 ③人民法院依法审判,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④人民法院独立司法,保障了人们的正当权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D当堂演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汉谟拉比法典.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