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2年清远市初中升高中综合科考试大纲说明:1.2012年综合科历史占30%,生物占30%,地理占40%(其中《清远市地理》占10%)。2.考试时间为80分钟,共75小题,试卷满分为100分。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历史部分一.考试能力要求依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现状,2012年的中考历史仍然是以测试学生的识记、理解、应用能力为主体。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历史学习能力最基本的层次,主要通过单项选择的简单判断来实现测试目标。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学生能对一些重要的历史史实作简单的解释,主要通过选择题选项的设置来实现测试目标。应用:指能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要通过在选择题题干中设置简单材料或情境来实现测试目标。二.试卷结构1.内容比例(1)中国古代史:约占6% (2)中国近代现代史:约占54% (3)世界历史:约占40%2.试题难易比例(1)基础题:约占70% (2)稍难题:约占20% (3)难题:约占10%四.知识范围中国古代史部分1.秦朝的统一:秦朝建立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和经济重心南移3.活跃的学术思想:孔子,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4.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近代史部分1.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2)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战役和邓世昌;《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2.近代化的起步(1)洋务运动的产生、主要内容和评价(2)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3)辛亥革命的酝酿、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前期的主要内容和新阶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国民革命运动:黄埔军校;北伐战争(4)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5)人民军队的建立: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6)红军长征: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4.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2)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3)国共合作抗日: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4)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共七大;抗日战争的胜利5.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重庆谈判(2)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3)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6.经济和社会生活(1)近代民族工业:民族工业的产生、短暂春天;企业家张謇(2)近代社会生活:娱乐方式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7.思想文化:魏源和严复中国现代史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2)西藏和平解放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3)三大改造(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农村和城市的改革(3)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4)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5)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4.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回归5.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建交(3)全方位的外交政策6.科技和文化(1)航天技术(2)杂交水稻技术世界近、现代史部分1.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殖民扩张(1)文艺复兴:但丁、达 芬奇及其贡献(2)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达 伽马、麦哲伦的航行;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3)英国的新生:共和国诞生和克伦威尔;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美国的独立:独立战争和美国的建立,华盛顿的有关事迹(5)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和共和国的诞生2.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有关历史人物和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与电讯技术的兴起;火车和飞机的发明;爱迪生3.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和标志、意义(2)巴黎公社的建立、措施和失败;《国际歌》的诞生4.近代科学的主要成就: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的成就与贡献5.思想:启蒙思想6.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苏联的成立(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与体制弊端7.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8.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崩溃(1)冷战局面的形成(2)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美国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振兴和欧共体的建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3)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9.当代世界格局的演变(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形成和影响;(2)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0.现代科技与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2)知识经济的出现地理部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认识地球第一节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的形状第二节 地球仪2、 经线和纬线的性质、长度、方向3、 辨别经度和纬度4、 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5、 地球自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6、 地球公转方向、时间、产生的地理现象7、 五带的划分第二章 学用地图第一节 地图的发展8、 GPS定位系统第二节 地图的运用9、 辨别地图的方向10、比例尺及其表示的范围大小11、认识基本的图例及注记第三章 陆地与海洋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1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13、海陆所占的比例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14、判断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15、根据等高线读图或地形景观图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别第三节 海洋与陆地的变迁16、六大板快的划分及运动示意图17、地震带分布及发生前异常现象、基本的防震、避震知识第四节 人类与海洋18、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19、理解天气和气候的概念20、常用的一些天气符号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21、一天中陆地气温出现最高、最低的时刻、一年中的气温变化22、气温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23、降水形成的条件及的主要形式第三节 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2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5、热带及亚热带主要气候类型第四节 保护大气环境26、目前国际性的大气环境主要问题第五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27、人口自然增长率28、世界人口的分布29、了解世界人口问题第二节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30、世界主要的人种31、世界著名的宗教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32、乡村与城市的概念、聚落33、理解聚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4、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第六章 发展差异与国际合作35、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所在大洲36、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37、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国际组织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亚洲第一节 “日出之地”——亚细亚洲38、 亚洲的地理位置、和其他大洲的分界线39、 读亚洲地形图说出亚洲主要的山脉名称、主要高原、主要河流、陆地最低点40、 亚洲最典型的气候类型第二节 与中国山水相连的地区——东南亚4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42、东南亚的气候类型及主要物产43、华人、华侨的最大聚居地第三节 喜玛拉雅之南——南亚44、南亚三大地形区45、印度有哪些主要工业区及经济发展状况第四节 世界石油宝库46、五海三洲47、石油储量最丰富的地区和主要产油国、输往地区及国家48、世界关注的热点地区——西亚第五节 樱花之地——日本49、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地区50、日本为什么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爆发及著名的活火山 第八章 欧洲第一节 “日落之地”——欧罗巴洲51、欧洲的地理位置52、欧洲的地形和主要河流第二节 发达国家集中地——欧洲西部53、综合实力雄厚的经济54、旅游业第三节 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俄罗斯55、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及主要城市56、四大工业区的名称 第九章 美洲第一节 南北差异显著的大陆——美洲57、理解南美洲、北美洲、拉丁美洲58、南北美洲的主要山脉、平原、河流第二节 世界经济大国——美国59、最大的移民国家60、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第三节 世界足球王国——巴西61、巴西最具价值的资源——热带雨林第十章 非洲和大洋洲第一节 “阳光灼热之地”——非洲62、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63、埃及的文化及农业生产第二节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64、本区的经济特点——单一商品经济第三节 大洋中的陆地——大洋洲65、澳大利亚的三大地形区66、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特点67、澳大利亚的产业特点第十一章极地地区68、南极大陆具有“寒极”、“风极”、“白色沙漠”之称69、南极地区主要的矿产70、我国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1、 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2、 我国内海和最大岛屿3、 三级行政区划——省、县、乡4、 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第二节 人口和民族5、 人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6、 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7、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一节 从青藏高原到沿海平原8、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征9、 不同走向的主要山脉名称、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的名称及在地图上的位置第二节 奔流不息的大河10、 注入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的河流11、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最大咸水湖、最大淡水湖12、 黄河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划分、注入海洋、治理黄河的关键13、 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划分、注入海洋、长江流域的灾害第三节 复杂多样的气候14、我国气候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5、灾害性的天气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16、 理解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17、 土地资源的特点18、 基本国策第三节 水资源19、通常说的水资源20、最方便利用的淡水资源21、水资源的空间、时间分布22、水资源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和应采用哪些措施第四节 海洋资源23、资源种类24、海洋环境状况及原因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5、新世纪我国农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第二节 全面协调发展工业26、 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及其特点27、 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及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的重点第三节 合理布局发展交通运输业28、 主要铁路干线名称、起止点29、 我国主要海运中心——大连、上海、广州30、 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第四节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31、民族与环境——民居与气候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32、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33、简单了解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34、北方地区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第二节 南方地区——湿热的红土地35、南方地区农业生产情况36、五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省第三节 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37、比较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的差异第四节 西北地区广袤的土地38、影响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39、开发西北地区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五节 青藏地区——高寒的土地40、青藏高原地势特点及所产生的影响第六章 认识不同区域第一节 环境独特的地理单元——东北41、东北地区土地类型分布的地形区42、了解东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情况第二节 首都北京43、北京的城市职能44、近年北京经济结构结构调整概况45、天津市的基本概况第三节 长江流域地区46、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47、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第四节 西部地区48、西部开发面临的问题第五节 祖国的宝岛——台湾49、台湾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其影响50、台湾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发展重点第七章 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黄金三角51、珠江的基本概况及最大特点52、广州的城市职能53、著名侨乡——五邑地区指哪几个城市54、独具特色的农业第二节 快速发展的经济55、发达的外向型制造业56、形成以广州为中心枢纽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第三节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57、香港的地理位置及组成58、香港的经济特点59、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组成60、澳门的经济特点第八章 走向世界61、知道能体现近年我国国力大大提高的并在国际上产生强烈影响的事例62、第一部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清远市地理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63、清远市主要地形地貌分布与地势特点64、清远市主要气候类型与灾害性天气65、清远市主要河流和水利工程第二章 人口、民族和语言66、清远市主要少数民族及分布第三章 中国首个宜居城市—清远67、近年清远市所获得主要称号68、清远市主要人文景点第四章 独特特色的清远农业69、清远市主要农产品及分布第五章 快速腾飞的清远工业70、清远市主要工业及分布第六章 突飞猛进的清远交通运输71、贯通清远市主要的交通运输线第八章 助清远腾飞的旅游业72、清远市主要旅游品牌第九章 县、市、区概况73、各县(市、区)主要特点生物部分(注意:本考纲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不以任何版本教材为依据。各学校备考中要认真研究考纲要求,掌握好尺度。)Ⅰ 生物和细胞一、 观察细胞的结构(说出显微镜使用方法;区别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学会绘图)二、细胞的生活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生物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核的功能3、细胞通过分裂而增殖三、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1、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2、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3、细胞的分化Ⅱ 生物和生物圈(认识生命)一、认识生物(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生物圈 (举例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阐明探究的一般过程;举例说明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能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三、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1、概述植物有哪些类群2、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2)、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举例说明蒸腾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被子植物的一生(1)、描述种子的结构和萌发的条件、过程(2)、描述根的生长过程和根尖的结构(3)、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花、果的结构4、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1)、认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2)、认识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并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5、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四、 生物圈中的人1、人体的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及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了解维生素作用(2)、消化和吸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能把合理营养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说明饮食与健康的关系)2、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流动的组织——血液(描述血液的组成)(2)、血流的管道——血管(认识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3)、简述血液循环过程、血压、脉搏、心率的概念(4)、输血与血型(说出输血的原则)3、人体的能量供应(1)、描述食物中的能量释放(2)、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3)、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原理(4)、描述气体的运输4、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知道人体代谢废物(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3)、概述汗液的分泌5、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说出反射弧的组成(4)、知道激素调节的特点Ⅲ 健康地生活一、健康地生活1、理解健康及其条件2、概述用药安全的常识3、了解环境毒物和防毒措施4、知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二、传染病和免疫1、理解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2、知道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3、列举常见传染病和预防4、理解免疫的概念,知道人体免疫三道防线5、理解计划免疫及意义Ⅳ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1、理解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2、认识染色体、DNA和基因,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传递3、认识性状遗传的规律性4、理解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说明优生的重要性5、理解男女性别的染色体组成差异及形成过程二、生物的生殖和发育1、人的由来(1)、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和保健2、认识植物、昆虫、两栖类、鸟类的生殖方式Ⅴ 生物圈中的其它生物一、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水中生活的动物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3、知道鸟适于飞行的特点4、认识动物运动的形成二、动物行为(类型和研究)了解动物行为(类型和研究三、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3、认识我国动物资源和保护四、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作用1、认识细菌和真菌的主要区别和类型2、列举人类在不同领域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情况五、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认识生态系统2、描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认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六、人与环境1、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2、了解家居环境与健康Ⅵ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一、了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意义和我国的相关措施二、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三、认识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义务VII 生物技术1、了解发酵技术2、了解现代生物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